王美娟
《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是小學科學的主要任務……”科學教師必須承擔起這項任務,因此,要用心上好每一堂課。
一、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課的興趣,使學生熱愛科學
科學課切忌枯燥乏味,上成單純的讀、寫、記、背的課。每一堂課教師都要盡量挖掘?qū)W生的興趣點,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學生樂學、愛學、主動學。
1.充分利用好學?,F(xiàn)有的教學資源。如:標本、掛圖、模型等。
2.利用好活動基地和學校周邊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例如,細致觀察狗尾草,用簡圖畫出狗尾草的主要形態(tài)特征。例如:《尋訪小動物》一課,把學生帶至活動基地,劃定一個范圍、一棵大樹、一個花壇……仔細觀察這個范圍里小動物的種類和數(shù)量,做好調(diào)查記錄。
3.種植植物,養(yǎng)殖動物。例如:種植鳳仙花,并做好大約三個月的記錄。種植前教師做好指導,之后每一堂課前都要引導學生交流鳳仙花的生長情況,指導學生繼續(xù)做好觀察和記錄。
4.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科學課整合。例如:觀看視頻資料,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
5.動手操作。例如:引導學生用紙造一座“橋”,自己制作并且加固一個正方體框架,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6.自制教具。例如:制作一個小天平,制作鐵釘電磁鐵。
7.做好演示實驗與學生分組實驗。
二、逐步形成學生科學的觀念和思想
科學是一門嚴謹?shù)膶W科,它重事實講證據(jù)。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形成大膽質(zhì)疑、一絲不茍、主動探究,對探究結(jié)果要用科學術語精準概括,為了排除外在因素的干擾,要耐心認真重復實驗,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認真聽取他人看法,從科學事實中歸納出科學概念,對結(jié)論要做出合理解釋的習慣。以逐步形成學生科學的觀念和思想。例如:教學《水珠從哪里來》一課,出示裝好冰的玻璃杯,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外杯壁的水珠是從哪里來的?有的學生說是杯內(nèi)的冰化成的,有的說是從杯壁滲出來的……利用學生生活中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使學生認識到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內(nèi)的冰融化形成的。接著引導學生:水珠的形成與冰有關系嗎?你能用實驗證明嗎?學生通過小組分析討論達成共識,做一組一個空玻璃杯,一個裝有自來水的玻璃杯,一個裝冰的玻璃杯的對比實驗,并設計填寫完成科學記錄單。最后得出結(jié)論: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與杯內(nèi)的冰有關系,并做出解釋。
三、探究學習中積累掌握一些科學技能與方法
科學課有其自身的特點,在科學課堂中,使學生逐步積累一些科學技能與方法是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的途徑之一。
1.觀察技能??茖W教材第一冊第一課《我看到了什么》就通過觀察大樹,使學生了解科學課中的觀察與平時的隨意看有什么不同之處。科學課的觀察是有明確目的的,在觀察前要做好準備,如觀察的內(nèi)容是什么,明確觀察任務。運用什么方法觀察,運用感官,利用工具……要求帶好紙筆,做好記錄。
2.實驗技能。引導學生學習科學實驗,尤其是設計控制變量的實驗和對比實驗,掌握實驗技能。在實驗前,使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明確實驗的目標,實驗使用的器材和材料,實驗的方法和步驟,實驗的注意事項,小組同學的分工合作。實驗時要嚴格按照流程去做,并做好記錄。實驗后要把器材洗涮干凈,放回原處。
3.動手操作技能。對于教材中適于動手操作的內(nèi)容,要準備齊全材料,讓學生真正動手進行探究學習,在活動中進一步認識所學科學概念,掌握相應的動手操作的技能。手腦結(jié)合,體驗成功的喜悅。
4.整理加工觀察、實驗信息的方法。記錄不僅可以用文字,還可以用維恩圖、簡圖、記錄表、氣泡圖、網(wǎng)狀圖、柱狀圖、流程圖、循環(huán)圖等形式。使用這些記錄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聯(lián)想、比較,判斷,概括能力,表達與理解能力。每一種形式都有其優(yōu)點。例如:維恩圖可以比較兩種事物的異同點,簡圖可以了解事物的構造。
5.科學思維能力。科學課堂上要引導學生細致觀察,敢于提出問題,在觀察和思考的基礎上猜想,用不同的方法驗證,之后作出判斷和結(jié)論,通過交流、討論、辯論等形式表達自己的意見,聽取他人的想法,加深對科學事實的理解,從中歸納出科學概念。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判斷、歸納、想象、分析、推理、概括等科學思維能力。
四、利用課外、校外時間進行拓展和延伸
對于一些課堂時間不夠的拓展性的實驗,可以延伸到課外繼續(xù)研究,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通過閱讀科技報紙雜志、書籍、觀看電視科技節(jié)目、上網(wǎng)等收集積累科學知識,了解科學技術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例如,在學習《探索宇宙》一課時,引導學生課外收集我國和其他國家探索宇宙歷程的相關內(nèi)容,了解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進程,感受科技的發(fā)展對社會進步的作用,增強自豪感、責任感,激勵他們將來為科技進步貢獻力量。
五、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科學品質(zhì)
科學課是探索自然現(xiàn)象的,容不得半點馬虎。利用每一節(jié)科學課使學生養(yǎng)成嚴謹、認真、尊重客觀事實、尊重他人、樂于動手、愿意與人合作、敢于質(zhì)疑探索、敢于發(fā)表自己見解、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等積極的科學品質(zhì)。
參考文獻:
劉艷榮.在小學科學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4(S1).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