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長波
摘 要:現(xiàn)代語文教師的角色并非一成不變,隨教學的進展及學生學習的需要,語文教師應該隨時變換自己的角色,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建構新型師生關系,從而真正實現(xiàn)漢語言效果的大提升。
關鍵詞:新課改;大語文教學觀;建構;新型師生關系
新輪課程改革已經(jīng)走過了多年,如今已經(jīng)成為時代的需要、教育的需要。如何將這種包含著思想與智慧精髓的課程理念傳授給學生,感染學生熱愛語文、喜歡語文?
語文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貫穿于社會、學校、家庭的各個領域。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社會大背景下,語文教學怎樣才能做到“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切實做到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真正地實現(xiàn)素質教育?這是擺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十分重要的問題。美國教育學家華特曾說過:“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闭Z文教學不僅僅要求教師教給學生文學方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怎樣學習知識,怎樣應用知識,以達到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這是新課程改革中語文教師的職責。那么一個語文教師怎樣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呢?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一、轉變陳舊的思想觀念,實現(xiàn)教學重點的遷移
“培養(yǎng)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許多知識淵博的語文教師和專家在這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總結了寶貴的經(jīng)驗,但是,從大的方面來看,那些經(jīng)驗還沒有得到有效的推廣,由于種種局限,大部分教師至今仍然無法從傳統(tǒng)語文的教法中掙脫出來,有的在“教無定法”的借口中,走著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的道路;有的則隨大流,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沒有改革精神,口頭上抱著對學生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嘔心瀝血地搞著題海戰(zhàn)術,但勤奮的工作態(tài)度,換來的卻是費時費力而收效甚微的結果。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關鍵是實現(xiàn)教學重點的轉移,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提高語文水平,提高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如果不能實現(xiàn)這個轉移,那就既不能提高學生素質,更不能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
新時代呼喚新型語文教師努力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一)確立學生主體地位,防止課堂流于形式
把自己所學的知識非常智慧地傳授給自己的學生。以往教學中,教師把教參搬給學生,學生把學到的搬到考場。大家全被教參駕馭著,沒有自己的思想空間,思維、個性都被教參死死捆著。盡管課堂上教師對課文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但實際上是教師在演戲,學生在看戲,戲一演完,得到的是抽象的結論。因為它以教師的講代替了學生的學,非常殘酷地剝奪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要學會“拿來”,善于拋棄,我們要吸取課改的精髓而不是模仿形式。例如,新課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們不能為了追求課堂氣氛的活躍而一味地進行小組討論?;蛟S有的時候學生在小組討論之前并沒有閱讀課文或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個別學生可能還是在無準備的狀態(tài)下參與小組討論的。如果在上述學生匯報或回答教師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再不時地插話,使學生回答的問題不斷地趨于正確。這樣的課就違背了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這樣的小組討論就沒有效果。
(二)能夠發(fā)現(xiàn)生活情趣,善于與學生溝通互動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的思想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會影響到學生的選擇。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更要讓學生感知人生的酸甜苦辣,了解社會的紛繁復雜。我們的內(nèi)心要時時涌動這樣的想法:我的學生會有一個怎樣美好的未來?
曾幾何時,優(yōu)秀教師大多是鞠躬盡瘁的形象——有的放下年幼生病的孩子,堅持上課;有的不顧病榻上的老人,恪盡職守;有的帶病工作到最后。但是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只是知識的熏陶,更是全方位的人格培養(yǎng)與陶冶。筆者平時是一個熱情奔放的人,在課堂上,有時根據(jù)課堂情境或教學內(nèi)容的需要,會情不自禁地高歌一曲,記得上蘇軾的《江城子》時,我是在激情澎湃中教會學生唱這首詞的,學生興奮不已,課堂其樂融融。課余時間我還是一個非常喜歡上網(wǎng)寫日志的人,我的QQ里有許多學生,我不反對他們上網(wǎng),若碰上上網(wǎng)的學生,我會和他們閑聊,聽聽他們的秘密和內(nèi)心的煩惱,并鼓勵他們像我一樣學會寫日志,學會閱讀,并點評他人的日志。我們彼此會把自己的見聞與經(jīng)歷講給對方聽,有時還一起分享圖片或者視頻。通過這種方式和學生交流,我既掌握了學生的思想動向,又拉近了和學生的距離,學生也很敬重我,學習語文的興致非常高。
(三)緊跟時代潮流,做到與時俱進
這里的與時俱進,說的是新型教師要講求時尚。例如,音樂、影視、體育甚至服飾,努力讓自己不被時代淘汰,這樣可以縮小代溝,接近學生。網(wǎng)絡是最好的途徑,每天看新聞,經(jīng)常聽聽音樂,看看時尚雜志等,讓自己在跟學生閑聊時有共同話題。這樣,從他們的興趣出發(fā),引導他們?nèi)ダ斫馐挛锏膬?nèi)理,明白美來自內(nèi)涵,來自氣質,而不是做盲目追風追星的人。諸如此類,他們會覺得教師無所不能,令人佩服。
二、樹立大語文教學觀思想,建構新型師生關系
(一)建構“我—你”平等新型師生關系
大語文教學觀念,首先要對師生關系重新進行定位。我們建立一種以師生和諧平等為基礎的新型師生關系。德國著名的宗教哲學家馬丁·布伯指出,人對與自我相關的一切事物的態(tài)度或關聯(lián)方式有兩種:“我—你”關系與“我—它”關系?!拔摇恪标P系是一種親密無間、人格對等、開放自在的互為主體的雙向關系;而“我—它”關系則是一種單方占有、利用榨取的主客關系。
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是一種互相利用、互相抵觸的“我—它”關系。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把對方看成可以占有、獲益的“物”,這是如今師生關系緊張的一個最重要原因。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我們要摒棄傳統(tǒng)的“我—它”師生關系,而建立“我—你”的新型師生關系,即“每一方都把另一方看做是與自己交談的‘你”,“雙方都親臨在場,在精神的深處被卷入了,沉浸與被吸引到對話之中”。
從大語文教學角度來說,建立新型的“我—你”師生關系,不僅是語文教育改革成功的關鍵,也是語文教育所應承擔的職責。因為相較于其他學科,語文對學生精神的陶冶、心性的提升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優(yōu)勢。語文教學內(nèi)容為師生交往提供了豐富的對話情境,也為學生精神發(fā)展提供了具有“生長”與“遷移意義”的肥沃土地。在“我—你”關系中,教師對學生不同思想、不同見解的寬容與支持。教師在這種關系中的作用也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教師的作用就在于創(chuàng)設對話情境,并將對話引向深入,并最終通過對話與協(xié)商達到知識的傳遞與鞏固。
(二)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
傳統(tǒng)的教學目的是傳授知識,實現(xiàn)這一目的的方法就是教師教知識,學生記知識,這對教師來說,只要具備知識即可勝任;對于學生來說,只要加強記憶即能達到目的。殊不知,那些知識一旦離開了活生生的生活語境就成了沒有生命的死東西,只有把那些知識在生活語言中靈活應用,才能轉化為實際的能力,因此改變教學方法,也就成了語文教師另一個義不容辭的責任。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就應該樹立大語文教學思想,走開放之路,把學生無處不有、無處不在的語言學習與實踐納入語文教學之中,使語文教學形成以課堂為中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延伸。開辟學生于生活中學習語文的多種渠道教育體系,這就要求老師不僅傳授知識,而且要教給學生如何應用知識。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僅授學生以“魚”,更重要的是授學生以“漁”,這就要求語文教師不能再只是一個具備一定知識的人,還應該是一個會傳播知識的播種機,是一個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fā)動機。
(三)將課堂教學融入時代的大環(huán)境
我們面對的中學生,他們往往具有極強的現(xiàn)代意識,而我們語文教材中那些具有權威性的名家名篇,往往又因為年代久遠,遠離現(xiàn)代化的生活,這不僅增加了學生理解教材的難度,而且使學生對教材產(chǎn)生一種本能的抵觸和隔膜,以致排斥,從而使語文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把每一節(jié)課都融入時代生活的環(huán)境之中,創(chuàng)造一個充滿時代精神與現(xiàn)實氣息的大語文教學環(huán)境,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課堂之外的世界很精彩,如果把教材上的內(nèi)容向教材外延伸,和火熱的、充滿生機的現(xiàn)實生活接軌,就可以無限制地擴大教材的容量——五彩繽紛的電影電視,眼花繚亂的報紙雜志,浩如煙海的各類書籍,都可以作為我們語文教材的輔助與補充。
總之,在實際教學中,現(xiàn)代語文教師的角色并非靜止不變的,他要隨教學的進展及學生學習的需要隨時變換自己的角色。教師角色不是對教師職責的生硬限定,教師的角色是多重的,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不管什么樣的學習,教師都要作為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作為學生的朋友,作為自我完善的學習者,才能真正達到和學生共同發(fā)展的目的。所以,更新知識,樹立大語文觀念,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既是新課改的前提和條件,又是新課改的內(nèi)容和任務。
參考文獻:
[1]王彥.課改實踐中新型語文教學[J].北京教育,2009(3).
[2]陳銀民.新課改中語文教師角色的轉變[J].新課程,2010(7).
[3]馬丁·布伯.我與你[M].1版.陳維綱,譯.商務印書館,2012-06.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