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jié)選自《巾悅》
我想對患者說
□ 節(jié)選自《巾悅》
編前: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第三屆“清逸杯”作文比賽在美麗的春季舉行,并取得圓滿成功。那些在平時不顯山露水、默默工作的可愛的女職工們,她們在“我想對患者說”和“醫(yī)者寄語”中道出了從醫(yī)之人的厚道仁心。文章收錄在《巾悅》文集。《癌癥康復》雜志多年來關注醫(yī)患關系話題,系列刊登這方面的文章。雜志選登《巾悅》文集中的部分優(yōu)秀作品與讀者分享。我們愿為醫(yī)患關系和諧作出更多努力。
當身著白衣走進醫(yī)學院校時,我便深深意識到肩上神圣的使命和生命的珍貴。當走進科室成為一名醫(yī)務工作者時,我才真正明白自己的工作不僅僅是身體的救死扶傷,還有對患者心理的安撫和真誠交流。患者朋友,我想對您說:
每當看到您流露出焦慮的神情,我的內心是一樣的焦灼,我多么希望能竭盡所能、發(fā)揮所長來幫助您緩解痛苦,根除疾病。每當遇到疑難雜癥時,我挑燈夜讀、求師問教,只為能查明病因,讓您早日康復。
當您健康平安地出院時,我喜不自禁,充滿自豪。但是請您收回沉甸甸的紅包,一句謝謝就已足夠。真誠的信任陪伴我們共同戰(zhàn)勝病魔,請不要讓紅包阻擋了我們的坦誠溝通。
當您因為治療效果不顯著而大發(fā)雷霆時,我會耐心解釋,盡快給出解決方案,但是也請您能夠換位思考,醫(yī)生365天每天都奔波于門診和病房,面對不同的新病癥,也需要有一個學習的過程。多一些溝通,少一些爭吵,我們的敵人是病魔,而不是彼此,不是嗎?
讓我們增加溝通理解,共同創(chuàng)造和諧醫(yī)患關系;讓我們彼此信任,一起努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讓世界充滿愛與微笑,每個角落都有陽光。
(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 鄭楠)
我想對患者說,我理解您!我也是一個女兒、一個妻子、一個母親,也是一個熱愛生活、珍惜幸福的人。我理解健康的重要、親情的可貴和活著的意義。您絕望的雙眼,我理解,我要為這雙眼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花;您無聲的哭泣,我理解,我要用我溫暖的手擦去您心底的淚水;您難言的牽掛,我也理解,我要盡我的所能去撫慰您和親人那道傷疤。理解是根繩,牽住了你我,你在這頭,我在那頭,我們一起走過這艱難的人生路口。
我想對患者說,您要信任我。二十載寒窗苦讀,為的就是懸壺濟世、治病救人。不敢忘父母的囑托,不敢忘健康的重任,更不敢忘曾經宣下的誓言。與疾病斗,與死亡斗,這場戰(zhàn)爭您不是孤身一人。我愿做一名您信任的“將軍”,和您一道披荊斬棘,決戰(zhàn)病魔。信任是前進的動力,推動了您,更鼓舞了我,讓我們昂首挺胸,勇敢地將困難渡過。
我想對患者說,很多,很多;我也想聽您說,微笑著,微笑著。讓和諧的醫(yī)患關系溝通你我,營造出安定的社會和幸福的生活。
(核醫(yī)學科 于江媛)
作為一名在門診工作的護士,我想對患者說的話有很多。首先,掛號時要帶病人的身份證,辦一張掛號卡,這樣做是為了實名制看病,看似繁瑣卻可以把號販子杜絕了。沒有了號販子,更多的病人可以掛上號看大夫,方便自己,方便大家。
其次,第一次就診不必非要看專家號。大部分病人首次看病都要完善檢查,而各項檢查又不能當天出結果,完全可以等到結果出來了再看專家號。這樣專家可以更詳細地了解病情進展,患者會獲得更全面地講解。
最后,來我院多數是與腫瘤相關病人。每個人都著急,大家要相互理解、相互謙讓,不要總想著加塞兒,總想著讓別人看快點把時間留給自己。個別人不遵守秩序會使醫(yī)生花更多的時間維持秩序,這樣會打亂了思路,反而更耽誤時間。門診護士也因為維持秩序而沒有更多的時間向其他真正需要幫助的病人提供服務。
總之,在醫(yī)院里相互理解會讓大家得到更多的好處。醫(yī)患關系的協調,不僅是患者的需求,也是廣大醫(yī)務工作者的需求。理解萬歲!
(門診 張桂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