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司馬跡
官員如果沒有公關意識……
文_司馬跡
官員不經大腦的話,政府不經大腦的政策法規(guī),經過網絡傳播后,會迅速形成巨大的反饋波,有的當事人還來不及悔恨,已經被卷入輿論浪潮,甚至丟掉官帽。
北京PM2.5破千的時候,一名來自深圳的小伙因為“本年度最酷行為藝術”走紅網絡:他用工業(yè)吸塵器在北京吸霧霾100天,然后帶著這些灰塵趕赴唐山一家制磚廠,用這些灰塵做了一塊板磚。這塊板磚結結實實砸中了全國各大門戶的首頁,也刷爆了微博和朋友圈。有人說,它的效用,不亞于政府的100條公文。為什么如此震撼?因為走心。
關于北京的霧霾,前一次如此大規(guī)模的熱議,應該是柴靜的《穹頂之下》,再往前,便是北京市外事辦主任趙會民的“著名”見解:“我們中國人的烹飪,實際上現在城市大了之后,它對PM2.5的貢獻也還是不小的?!彼缭甘斋@了潮水的吐槽口水。類似的“一炮而紅”的著名官員言論還有,“你懂”,“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等等。
如果要挑選一生中最后悔的時刻,那些官員們會不會回憶起那句不堪回首的話,希望能夠有一個重新組織語言的機會。然而,面對公眾雪亮的眼睛,你永遠沒有第二次機會重塑第一印象。
天災人禍,禍從口出。
9月5日,東營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發(fā)布通報:山東濱源化學公司“8.31”著火爆炸事故的現場搜救工作基本結束,共發(fā)現死亡人員13人。由于現場泄漏的化學品情況復雜,部分死亡人員遺體爆炸時形成碎片。通報最后強調:部分遇難者遺體已經火化,遇難者親屬情緒穩(wěn)定。
寥寥數十字,透著令人心驚的冷漠與寒意,毫無人性化關懷。激起了民眾的憤怒,也招致媒體的口誅筆伐。人心都是肉長的,如此簡單粗暴、不走心的通報,讓死難者家屬作何感想?這個“公事公辦”、冷血無情的通報,直接把一場危機公關,變成了當地政府的信任危機。即便不能感同身受遇難者家屬的悲痛,也應該小心做好對其安撫工作的政府,卻毫不負責地拋出了冷血通報,令人齒寒。只希望在一番反省之后,不要再有“遇難者親屬情緒穩(wěn)定式”這樣冰冷的官方通報。
面對眼睛雪亮的民眾,官方行為如何避免被吐槽?這不僅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氣。
鄭州市政府針對道路揚塵出臺“以克論凈”的狠招:“規(guī)定地面收集灰塵每平方米不超過10克”。被吐槽操作難度,不亞于特工。
官員不經大腦的話,政府不經大腦的政策法規(guī),經過網絡傳播后,會迅速形成巨大的反饋波,有的當事人還來不及悔恨,已經被卷入輿論浪潮,甚至丟掉官帽。
本來,事關政府形象問題,正是坦誠做事,亮出自己態(tài)度的關鍵時刻,總是有官方通報或者官員言語捅婁子,讓事情進一步惡化。
9月6日,南京市交管局在其政務微博上發(fā)布了南京“6·20”寶馬案的最新消息,南京腦科醫(yī)院司法鑒定所出具了司法鑒定意見書,鑒定意見為:“王季進作案時患急性短暫性精神障礙,有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睂φ厥孪右扇送跫具M的司法鑒定結果一經公布,便受到公眾強烈關注。什么是急性短暫性精神障礙?為什么要強調“作案時”?這個鑒定結果是怎么得出來的?對于網友的疑問,公安部門做出了回應,然而,寥寥300余字的最新通報,不但沒有釋疑,反而再次讓網友們爆發(fā)“信任危機”。
一個本該與鑒定結果同步進行的整體危機公關,整整遲了24小時,在這短短的時間內,公眾輿論醞釀、發(fā)酵乃至激化,大大損害了職能部門的公信力。這也顯示相關部門危機公關的能力短板。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學院社會學教授邱建新建議,在信息快速傳播的當下,公權力部門應該“主動出擊”,做到及時性、全面性、真實性、真誠性、權威性。這樣,既能滿足公眾知情權、又尊重了他們的監(jiān)督權,同時消除質疑,提升公權力部門的公信力。而如果把握不好,便是對公眾二次傷害。
有人說,在稿件都有機器人來寫的時代了,有的官員的思維還停留在web1.0時代。新媒體的出現和廣泛應用顛覆了傳統(tǒng)的信息傳播模式,在面對突發(fā)公共事件時,政府想要通過控制媒體從而引導輿論的傳統(tǒng)應對模式已經行不通了。主動迎合、適應新媒體的傳播特點,并利用新媒體建設政府公信力,才是政府危機公關的當務之急。
或許,每一個官員在上崗之前的必要培訓之外,都應該再上一堂危機公關課。把公眾作為公關的服務對象,放下自以為是的甲方身段,踏踏實實做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