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 鑫
“倔丫頭”王曉文
■鞠鑫
王曉文(左)查看大棚蔬菜生長情況
在很多大學畢業(yè)生眼里,也許城市的高樓、明亮的寫字間才是心中的理想職場。但是對于山東省膠州市三里河街道南辛置村的大學生村官王曉文來說,扎根農(nóng)村一樣能釋放自己的光和熱。她在遠程教育的廣闊天地里,用科技服務農(nóng)民,收獲的是另一種成就和快樂。
到南辛置村后,王曉文被指派擔任村里的遠教站點管理員。本以為這擺弄電腦上網(wǎng)的工作干起來不難,可現(xiàn)實卻給她澆了一盆冷水。任她磨破了嘴皮子動員,也沒人來站點參與學習。這么下去站點不成擺設(shè)了嗎?王曉文苦苦思索著開展工作的良策。別說,主意還真被她想出來了——既然強攻不行,那就來個曲線救國。她找到村支書商量,打算建一個“周末課堂”,利用周末的時間組織村里的孩子到站點來補習功課,同時播放一些電影和科教類節(jié)目。村支書一琢磨,這站點能利用起來最好,便同意了她的想法。在王曉文辦的“周末課堂”里,孩子們學知識、長見識,學習成績都有了明顯提高。就這樣,很快村里人就都知道王曉文辦的這個課堂棒著呢,有些村民還主動找到她商量說:“曉文,也幫忙輔導輔導我的孩子吧?!爆F(xiàn)在每到周末,不光孩子們準時來站點參加活動,一起來聽課的家長也不少,大家伙兒都說:“曉文放的這些片子真不錯,咱們也跟著長長見識。”
遠教工作在村里打開局面后,王曉文又琢磨起幫助村民發(fā)家致富的好門路。她從遠教平臺上浩如煙海的致富信息中,選出了適合本村村情的蔬菜大棚項目。隨后,她先到市農(nóng)業(yè)局了解建蔬菜大棚的相關(guān)政策,接著請專家到村里評估土地肥力、咨詢種菜技術(shù),還跑到蔬菜批發(fā)市場上了解行情。一個多月的時間里,王曉文白天出“外勤”、晚上查資料,精心設(shè)計出一個發(fā)展蔬菜大棚的方案。方案雖然拿出來了,可是村民們卻滿腹疑問:“你一個城里長大的女娃,從來沒種過地,怎么就敢說這個蔬菜大棚能搞成?”面對質(zhì)疑,王曉文底氣十足:“有遠程教育給咱們支招,這大棚肯定能賺錢?!贝蠹夷阋谎晕乙徽Z,吵吵半天也沒個結(jié)論。最后還是村支書站出來圓了場:“我先搞一個大棚試試,讓曉文摸摸路子,干成了大伙再建?!?/p>
有村支書的支持,王曉文卯足了干勁。她一有時間就鉆進大棚里,研究大棚溫濕度調(diào)節(jié)、蔬菜育種育苗、蔬菜防蟲防病等等從遠教平臺上學到的技術(shù),恨不得一個人當幾個人使。有一天,村支書急匆匆地給王曉文打電話,說大棚里的蔬菜苗突然蔫了。王曉文到大棚里查看了一圈,就上網(wǎng)找原因,可找了半天也沒弄明白是咋回事。正是蔬菜生長的關(guān)鍵時期,這病可不能耽擱,她趕緊聯(lián)系市里的專家,請專家給出主意。在專家的指導下,王曉文對癥下藥,終于治好了蔬菜的病。在她的精心照料下,第一批大棚蔬菜成功上市,并在市場上一炮而紅。
“曉文那丫頭真把大棚搞成了!”村民們奔走相告,紛紛找王曉文取經(jīng),都想讓她幫著建大棚。王曉文趁熱打鐵,結(jié)合遠教平臺上的課件和自身的實踐經(jīng)驗,給村民們上起了課。隨著村里的大棚越建越多,蔬菜銷路不暢的問題日益顯現(xiàn)。“要想讓村里的蔬菜大棚有更好的發(fā)展,就必須得建立自己的品牌?!睂Υ迕襁M行培訓時,王曉文談起了解決問題的對策。在贏得了種植戶們的普遍支持后,南辛置蔬菜合作社正式掛牌成立了。通過整合遠教平臺的技術(shù)和信息資源,王曉文嘗試搞起了農(nóng)超對接。她利用休息時間去聯(lián)系各大超市,直接把種出來的蔬菜送進市民的菜籃子。如今,村里的蔬菜大棚產(chǎn)業(yè)逐步走向了正軌,王曉文也得到了鄉(xiāng)親們的一致認可,人人挑大拇指夸她:“那丫頭有眼光、有魄力!”
經(jīng)歷了兩年在農(nóng)村基層一線的鍛煉,王曉文不僅收獲了鄉(xiāng)親們的信任,更收獲了個人的成長。她說:“下一步,要繼續(xù)發(fā)揮遠教作用把合作社做大做強,讓鄉(xiāng)親們的日子過得更富裕!”這,就是“倔丫頭”王曉文的夢想和堅持。
(作者系山東省膠州市委組織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