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麗
摘要:音樂教學能夠通過美妙的樂曲來激發(fā)學生的活力,讓他們積極參與到學習和探究中。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音樂教學中枯燥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感受美,提高他們的音樂賞析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輕松、活躍的音樂氛圍中進行知識探究,提高他們對音樂課堂的興趣,使課堂教學實現(xiàn)高效的活力教學。
關鍵詞:音樂 活力 教學效率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246
一、設置新穎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對于節(jié)奏明快、朗朗上口的音樂很感興趣,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唱。在傳統(tǒng)音樂教學中,教師忽視了學生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直接讓他們欣賞和學習教材中的歌曲,在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下,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受到遏制。在素質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的特點出發(fā),創(chuàng)設出他們感興趣的導入環(huán)節(jié),讓他們在上課一開始就進入到美妙的音樂世界中,進行音樂知識的探究。例如,在進行音樂欣賞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和歌曲相關的故事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讓學生掌握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能夠更好地讓他們理解音樂表達的情感和意境,激發(fā)學生對音樂課堂學習的興趣。
二、從實際出發(fā)進行教學設計,提高學生的音樂技能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和學習能力來進行教學設計,對教材環(huán)節(jié)進行精心設計,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高效的掌握音樂技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教材內(nèi)容的分析,并在實際練習中掌握音樂技能。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樂曲演奏來進行音樂教學,在讓學生學會識譜之后,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學習演奏。在讓學生學習簡單的樂器演奏時,教師可以選學生喜歡的歌曲來進行,如《粉刷匠》《多年以前》等。通過演奏學生熟悉的歌曲,能夠降低學生在練習中的難度,同時,在熟悉的樂曲中進行練習,能夠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使學生由淺入深地掌握演奏技巧,不斷提高音樂技能。
三、結合多媒體進行音樂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符合小學生的興趣,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要求,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枯燥的方式,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把抽象的音樂知識和生動的圖片相結合,讓學生在直觀的教學情境下進行探究和學習,能夠讓他們深刻掌握音樂知識,促進他們的音樂綜合素質。在多媒體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下,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面,讓他們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對教學中的學習內(nèi)容能夠快速掌握。在多媒體情境教學下,讓學生在音樂欣賞時,不僅能夠讓他們傾聽美妙的樂曲,還能夠利用多媒體展現(xiàn)樂曲中的情境,讓學生在聽和看的過程中深刻領悟到樂曲意境,加深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和體會。在教學過程中,生動、形象的教學不僅讓學生掌握了更多的音樂知識,在他們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激發(fā)了他們的情感,使他們在感受美、欣賞美的過程中對音樂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使小學音樂課堂擺脫了傳統(tǒng)教學中枯燥單調的教學方式,在新穎、生動的教學中,使學生充分發(fā)揮了探究音樂知識的積極性,加深他們對音樂的感悟,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提高。
四、注重音樂欣賞教學,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既要讓學生掌握豐富的音樂知識,提高他們的音樂技能,還要讓學生學會欣賞音樂,在美妙的樂曲中感受美的意境,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在讓學生進行音樂欣賞時,教師要引導他們運用已有的音樂知識來分析樂曲的曲調、節(jié)奏、速度等,同時,還要讓他們在分析的過程中融入感性因素,使音樂欣賞起到激發(fā)學生音樂情感的作用,讓他們的心靈受到音樂的沖擊,凈化他們的心靈,使他們的情感在欣賞過程中得到升華。在欣賞音樂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首先使學生認真傾聽,感受音樂的美妙;然后,讓學生在音樂聲中盡情想象。通過想象,他們能夠深刻體會到音樂要表達的內(nèi)容,拉近他們和樂曲的距離;接著教師讓學生都說說自己想象的畫面。學生通過積極地說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加深了他們對樂曲的理解,有助于提高他們的欣賞能力。通過教師引導,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欣賞樂曲的過程中,在和教師的積極互動中加深了對樂曲的理解。
五、創(chuàng)設開放性的教學課堂,激發(fā)學生的活躍思維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有這樣的感受:學生平時很喜歡音樂,但在音樂課堂上的學習興趣卻不高。針對這一現(xiàn)象,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以開放的觀念和心態(tài),為他們營造一個開放、民主的學習環(huán)境。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尋找教材內(nèi)容與現(xiàn)實生活的結合點,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使教學貼近學生的心靈。例如,在欣賞《十面埋伏》時,學生初次看到這個音樂名稱,很興奮,因為他們對十面埋伏的歷史故事很熟,也知道他們喜愛的音樂組合SHE、歌手陳奕迅有一首這樣的歌,了解張藝謀導演拍攝的影片。因此,學生對這首音樂充滿了強烈的、好奇的渴望心理,但實踐證明,假如教師不顧學生的興趣,只顧音樂教材中的內(nèi)容,即使盡心盡職地為學生講解這首琵琶名曲,學生更多的只會是失望,從而失去欣賞音樂的耐心。因此,我嘗試在課中將SHE的歌曲作為對本課的導入,將張藝謀的影片放在課尾作為對本課的延伸拓展,教學效果非常理想。結合學生的興趣進行開放式的教學,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在音樂課堂上始終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教學效率在學生的參與下高效進行。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引導和感染學生,使他們對音樂學習產(chǎn)生興趣,積極參與到教師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積極主動地探究音樂音樂知識,促進他們音樂技能的提高。在讓學生進行音樂知識的探究時,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來強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對他們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使他們高效地進行學習,提高音樂綜合素質。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