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蘇長虹
《人民日報》申冬奧系列報道評析
□ 文/蘇長虹
以申冬奧為標志,大型體育賽事報道如何彰顯其對中國和世界的意義?如何有效提高群眾的參與熱情和支持熱度?如何讓報道獨樹一幟、彰顯報紙?zhí)厣孔髡邔Α度嗣袢請蟆飞甓瑠W報道的詳細解析可供參考。
申冬奧 體育報道 評析 人民日報
2015年3月29日,以《國際奧委會評估團舉行陳述會閉幕式 郭金龍出席并致辭》和《國際奧委會評估團主席茹科夫表示 北京有能力成功舉辦2022年冬奧會》兩篇報道的刊發(fā)為標志,《人民日報》歷時近三個月的申冬奧報道告一段落。此前,為配合北京和張家口聯合申辦冬奧會,《人民日報》體育部精心策劃,推出系列報道和評論,全面闡述申辦意義,深入展示發(fā)展理念,猶如一套編排優(yōu)美、獨具匠心的花滑編舞,絲絲入扣,出新出彩,對國際奧委會來華評估考察形成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中國申辦冬奧會,與申辦夏季奧運會明顯不同。北京申辦奧運,是中國人圓百年奧運夢,是中國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得到國際承認的一種巨大象征?,F在,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后,與張家口聯合申辦冬奧會,對中國和世界的意義到底在哪里?這是我們必須著力回答的問題。為此,《人民日報》發(fā)表了四組精心策劃的報道和評論進行謀篇布局。一是預熱性報道《申辦冬奧會,能帶來什么》(1月12日15版),率先對申辦冬奧會進行全方位解讀,引起了社會重視;二是“3億人上冰雪有多遠”系列報道4篇(1月27日15版、1月28日23版、2月2日15版、2月3日15版),深入解析申冬奧對實現“3億人上冰雪”這一目標的拉動作用;三是“新起點上看申冬奧”系列評論3篇(3月23日15版、3月24日15版、3月25日15版),深刻闡述申辦冬奧會的時代意義和現實價值;四是國際奧委會評估團來華考察之際刊發(fā)的《京張申冬奧,瞄準多方共贏》(3月24日15版),從讓奧運精神扎根、與城市發(fā)展結合、提升軟實力等角度,解讀申冬奧對于百姓、體育、國家的積極作用。這四組報道和評論,策劃有序,思路清晰,層次分明,有述有評,特別是前后兩篇報道遙相呼應,與其他兩組系列報道一道,構成完整的系列報道,營造了申冬奧良好的氛圍。
本次申辦冬奧,社會關注度明顯不如北京申夏奧。在這一背景下,如何有效提高群眾的參與熱情和支持熱度?必須找準角度,真正使報道有吸引力。
國際奧委會2014年底通過的《奧林匹克2020議程》40條改革方案,強調的重點之一,就是要兼顧體育、經濟、社會及環(huán)境的長遠發(fā)展,也就是一個國家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渡贽k冬奧會,能帶來什么》對“以運動員為中心、可持續(xù)發(fā)展、節(jié)儉辦賽”的申辦理念,從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的角度進行了準確到位的解讀,闡述了中國申辦冬奧不僅是對奧委會改革方案的身體力行,更是與中國發(fā)展戰(zhàn)略高度契合。
“3億人上冰雪有多遠”系列報道,從傳播奧林匹克精神、助推大眾體育的角度出發(fā),圍繞社會需求和產業(yè)發(fā)展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報道。報道認為申冬奧提出的“3億人上冰雪”這樣一個宏偉目標,不僅將促進中國區(qū)域發(fā)展和產業(yè)經濟發(fā)展,促進大眾的體育觀念和健身方式發(fā)生重大改變,更是對世界奧林匹克運動發(fā)展的突出貢獻。這樣的角度有新意,也有說服力。
申冬奧是各類媒體爭相報道的重點內容。在申辦報告公開透明、獨家新聞素材并不充分的情況下,只有積極發(fā)揮報紙采編優(yōu)勢,才能獨樹一幟,彰顯特色。
可供采訪的對象數量廣、分量重、權威性高,這是《人民日報》一個優(yōu)勢。申冬奧報道的采訪對象有亞奧理事會、北京冬奧申委、北京奧運城市發(fā)展促進會和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等機構的重量級人物,也有冬奧冠軍、知名體育學者、業(yè)界負責人和知名企業(yè),不僅分量重、層次高,而且涵蓋廣泛,專業(yè)權威,令人信服。申冬奧報道中,評論的特色優(yōu)勢再次得到發(fā)揮?!靶缕瘘c上看申冬奧”系列評論,觀點鮮明、論述有力?!稘M足群眾冰雪運動的需求》闡述了申冬奧推行發(fā)展與申辦同頻共振的措施與行動,讓人感受到了申辦工作的理性與務實?!度谌雲^(qū)域發(fā)展大格局》認為前兩次申辦北京夏奧會更多立足于改變一座城市的面貌,此次申冬奧的理念已超越城市層面,應融入京津冀協同發(fā)展的大格局。這些評論傳達出新起點上應有新思路的理念,不是泛泛而談,而是有針對性、有現實性,也有了時代價值。
總體看,《人民日報》申冬奧的報道和評論,既切中肯綮,深刻反映了舉辦冬奧會給中國體育乃至中國經濟帶來的發(fā)展推動作用;又講效果,很好驗證了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的預言——“北京為我們勾畫了將冰雪運動推廣至數億人的前景”,描繪了一幅冬季體育大推廣的恢弘畫卷。報道為我國申辦冬奧在輿論上加了分,也為體育報道的策劃積累了經驗。
(作者單位:《人民日報》研究部)
編 輯 張 壘 leizhangbo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