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晨
摘要:本文依據鄧小平關于行政道德素養(yǎng)教育思想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擬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此進行闡述:第一,行政道德素養(yǎng)教育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先決因素;第二,鄧小平行政道德素養(yǎng)教育的主要內容;第三,鄧小平行政道德素養(yǎng)教育落實的基本途徑。通過這三個方面的闡述對鄧小平行政道德素養(yǎng)教育思想的理論特色進行了有益探討。
關鍵詞:鄧小平;行政道德;教育理論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23-0049-02
鄧小平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之一,是我黨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作為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更進一步認識到加強自身道德素養(yǎng)建設是符合時代的客觀需要。
行政道德建設素養(yǎng)教育理論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新時期中國發(fā)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的一部分。鄧小平主張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與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提出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重要方針。
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在改革開放后,我國干部的選拔以及行政道德建設始終受到鄧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視。領導干部作為國家公共權力的持有者,肩負著治理國家的重任,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核心以及中堅力量。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思想道德建設是根本;在思想道德建設中,干部的行政道德素養(yǎng)教育則是重中之重。
一、干部行政道德素養(yǎng)教育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先決因素
1995年,鄧小平在回答美國時代公司總編輯格隆瓦爾德的提問時,明確指出:實行開放政策必然會帶來一些壞的東西,影響我們的人民。要說有風險,這是最大的風險。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我黨面臨的是改革開放帶來的內外雙重考驗。在改革開放之后,社會環(huán)境變得較為復雜,來自多方面的誘惑,時刻考驗著領導干部們對黨和國家的忠誠。改革開放這一重大的歷史機遇同時是對干部行政道德素養(yǎng)的巨大試煉。
因此,鄧小平始終強調,要深化黨的領導,要培養(yǎng)出一支適應改革開放復雜環(huán)境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重要使命的干部隊伍,必須大力加強干部行政道德教育。領導干部有好的行政道德,方能取信于民,方能與群眾保持密切聯(lián)系,不脫離群眾,這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取得成功的先決因素,同時也是我們祖國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軟基礎”、軟實力。
二、鄧小平行政道德素養(yǎng)教育的主要內容
1.以人為本是鄧小平行政道德素養(yǎng)教育的出發(fā)點、落腳點。1992年春,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語重心長地說: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辦好,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能不能堅持,經濟能不能快一點發(fā)展起來,國家能不能長治久安,從一定意義上說,關鍵在人。鄧小平同志將人才的培養(yǎng)和選拔上升到了戰(zhàn)略層面。所謂“天時地利人和”,在當前經濟建設勢頭良好的背景下,有好的領導班子帶領人民一道謀發(fā)展、思進取,我們祖國復興的理想一定會實現(xiàn)。鄧小平同志在“組成一個實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領導集體”的講話中也明確指出,改革期間,組成一個讓人民感到煥然一新的領導班子,這是最重要的。也只有人民信賴的領導班子才能密切聯(lián)系群眾,才能領導人民,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出人民創(chuàng)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動力。
2.“革命化”是選拔干部具備行政道德素養(yǎng)的首要標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為確保改革開放政策的貫徹落實,鄧小平同志多次強調,要加快實現(xiàn)干部隊伍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yè)化”,完成干部隊伍的新老交替?!案锩弊鳛椤八幕敝悬h員干部選拔的首要標準和培養(yǎng)目標,其依然衡量的主要是干部的政治立場、方向和行政道德,要求干部在堅守黨的基本理論和路線的基礎上,具有崇高的行政道德素養(yǎng),能夠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領導干部只有革命化,方能領導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道路上,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3.共產主義道德素養(yǎng)是干部行政道德素養(yǎng)的具體要求。鄧小平主張的道德建設對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的道德素養(yǎng),與普通人民群眾的基本道德要求應有所區(qū)分,除對于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所要求的基本社會主義道德外,干部需要具備以共產主義道德素養(yǎng)為主要內容的干部行政道德,即要求干部們要以共產主義先進理論武裝自己,時刻以共產主義道德約束自己,繼承和發(fā)揚黨在革命時期聯(lián)系群眾、求真務實、艱苦樸素的革命精神,發(fā)揚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共產主義道德精神,樹立服務大局、大公無私、遵紀守法、廉潔奉公的道德觀。
三、鄧小平行政道德素養(yǎng)教育落實的基本途徑
1.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毛澤東思想等先進理論。作為黨和國家的領導干部,必須認真學習馬克思基本理論、毛澤東思想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是堅定干部共產主義信仰,樹立共同理想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徑。同時,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毛澤東思想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領導干部工作思路和方向的重要理論依據。在《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鄧小平重新確立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并將其概括為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他在工作中也時常強調對毛澤東思想的學習和實踐。在當下,領導干部更應該與時俱進地學習中國共產黨在執(zhí)政過程中所總結歸納的理論成果,以指導在當前復雜環(huán)境下的工作。
2.堅持密切聯(lián)系群眾。鄧小平認為密切聯(lián)系群眾是非常必要的,他在《高級干部要帶頭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中講到,當遇到困難時,因為黨與人民群眾關系密切,黨的威信高,話說得通,工作才好做,各項問題才能在黨的領導下一一解決。干部在行政過程中,密切聯(lián)系群眾,應當是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檢驗標準,一個干部工作做得怎么樣,群眾反響十分重要。鄧小平同志提出以“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為標準檢驗領導干部的工作。一個腐敗的干部得不到群眾的愛戴,一個不為群眾辦實事的干部得不到群眾的擁護。endprint
3.求真務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是每個優(yōu)秀干部的奮斗目標,也是黨員干部道德建設的核心內容。鄧小平對于領導干部與群眾的關系有這樣的看法:工人階級的政黨不是把人民群眾當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覺地認定自己是人民群眾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為完成特定的歷史任務的一種工具。鄧小平同志這一番話應該牢牢地印在每一個領導干部的心中,準確把握好自己與群眾的關系,明確自己服務的工作本質,發(fā)揚共產主義道德精神。鄧小平還指出:什么叫領導?領導就是服務。領導干部應當是最優(yōu)秀的服務者,無論在什么崗位,領導干部絕不應該是什么“官老爺”,要明確自己的使命,充分發(fā)揮自身才能,將自己的一生投入到為人民服務的偉大工程中去,求真務實,思人民之所思,憂人民之所憂,真正做到心里裝著群眾,奮斗為了群眾,消除官僚主義思想,經受住改革開放的考驗。
4.艱苦樸素,不搞特殊化。鄧小平在《高級干部要帶頭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講話中指出:我們必須恢復和發(fā)揚黨的艱苦樸素,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改革開放的大環(huán)境下,政府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那么貧富差距便在一定時期內是難以避免的。在這個時期中,領導干部的生活條件如果遠優(yōu)于普通群眾,必然引起群眾的不滿,繼而導致鄧小平同志所說的:脫離群眾,脫離干部,把風氣搞壞了。人民群眾對這些現(xiàn)象十分敏感,這必然導致群眾與領導干部的親密度下降,甚至脫離群眾。因此,領導干部要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不搞特殊化,才能貼近群眾。
5.遵紀守法、廉潔奉公。早在1956年鄧小平就指出:關于有任何功勞、任何職位的黨員,都不允許例外地違反黨章、違反法律、違反共產主義道德的規(guī)定。領導干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遵守黨紀國法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違法亂紀尤其是貪污腐敗的行為都是黨章和國法所不容的。遵紀守法,這是對領導干部最基本的要求,同時也是每個領導干部應該嚴守的一關。要是領導干部都不能很好地守法,這將直接影響人民對于法律的服從度以及對社會的信賴感。因此,越是高級干部,在違法違紀時,越要嚴查嚴辦。鄧小平同志在深刻總結“文化大革命”等黨和國家發(fā)展過程中所走彎路的歷史教訓后得出科學認識。鄧小平同志說:我們過去發(fā)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這意味著,要將領導干部的行政道德素養(yǎng)提升到一個理想的水平,除了需要思想道德層面的正面疏導外,還需要受到相應制度的間接約束。鄧小平同志還進一步指出: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和長期性。在當下,制度約束與思想工作相比,有更強的直接遏制作用,其效果是立竿見影的。因此,在不斷優(yōu)化干部行政道德素養(yǎng)的進程中,需要完善、健全領導干部管理制度工作的同步進行,為干部道德素養(yǎng)的提高奠定制度基礎,永葆領導干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共產黨員本色。
學習研究鄧小平同志的行政道德素養(yǎng)教育思想,對于切實加強行政道德建設,有效提高公務員的道德素質,指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干部行政道德素養(yǎng)建設,推進建設廉潔勤政高效務實的政府,構建和諧社會,繼續(xù)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對繼續(xù)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萬志乾.和諧社會視角下的行政倫理研究[J].南昌大學學報,2009.
[4]賀菊蓮.論鄧小平的誠信思想[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06.
[5]彭智勇.中國現(xiàn)階段行政倫理規(guī)范研究[J].河海大學,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