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春曉
論迪士尼公主系列中的女性崛起
文‖王春曉
自1937年迪士尼推出全球第一部動畫長片,亦即迪士尼公司第一部公主系列電影《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到2013年《冰雪奇緣》問世,迪士尼迄今已經制作了12部公主系列動畫電影。作為社會生活和時代背景的風向標,電影不可避免地帶有當時社會價值取向和意識形態(tài)的時代烙印,而隨著迪士尼公主形象近80年的變遷,我們不難從中發(fā)現一條清晰的脈絡——女性形象的崛起。本文將從公主群像的夢想及愛情模式的角度,試圖構建迪士尼公主形象的80年時代變遷,探索女性意識的覺醒及女性地位的不斷提升。
迪士尼;動畫電影;公主;女權主義
自1937年至今,迪士尼公主系列已走過了近80個春秋,其間一共有12部作品問世,分別是:1937年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1950年的《仙履奇緣》、1959年的《睡美人》、1989年的《小美人魚》、1991年的《美女與野獸》、1992年的《阿拉丁》、1995年的《風中奇緣》、1998年的《花木蘭》、2009年的《公主和青蛙》、2010年的《魔發(fā)奇緣》、2012年的《勇敢傳說》以及2013年上映的《冰雪奇緣》。這十二部影片盡管在故事內容上并無連貫性,然而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發(fā)展卻構建出了一條清晰的脈絡,即女性形象的崛起。本文將這十二部動畫按照時間順序及公主群像發(fā)展分為三個階段:從1937年白雪公主誕生到1960年之前的睡美人為第一階段,20世紀八九十年代問世的五位公主為第二階段,進入新世紀以來出現的五位公主形象為第三階段。
1937年《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橫空出世,成為電影史上的第一部動畫長片,引起全世界的矚目和贊譽,自此也開啟了迪士尼公主系列的大門。
雖然這部動畫的一號主角是白雪公主這一女性形象,但是早在1920年美國婦女獲得選舉權后,美國的第一次女權運動已經結束,這時期女權主義迅速衰落,距離60年代末美國歷史上第二次女權運動的爆發(fā),中間間隔了近半個世紀。因此,在這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里誕生的三位公主:從1937年《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中的白雪公主到1950年《仙履奇緣》中的灰姑娘,再到1959年《睡美人》中的愛洛公主,其形象并無太大的發(fā)展。她們均符合當時社會輿論所認同的在“婦女的領域”中安分守己的真正女性標準:具有虔誠、純潔、柔順、善持家務的特點。
(一)除了等待愛情再無其他追求
盡管這一時期的三個公主形象具有很多美好的女性特征,然而這些美好的特質也使得她們的個性變得柔弱、無力,對于愛情只能被動地消極等待,至于夢想,更是無從提起了——她們根本就沒有夢想,如果非要說有的話,那便只能是通過獲得愛情來實現自己生命的價值或是改變自己當下的處境。
白雪公主的出場就是以對于美好愛情的向往開始,她的歌曲中不斷表達著對于未來伴侶的期待,但是她自己卻并不主動追尋愛情,只是單純地相信“總有一天我的王子會來到我的身邊”,似乎這就是她人生的全部意義?;夜媚飫t是以一個每天受繼母虐待的形象出現,她的主打歌也同樣表達著一種逆來順受但是仍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帶著盲目的樂觀,她不斷安慰自己:“不管你的心有多哀傷,如果你繼續(xù)相信,你的夢想將會成真。”然而對于自己的夢想,她卻根本無法給出一個清晰的描繪,除了日復一日地完成繼母交給她的做不完的家務之外,她根本無暇去追尋自己的愛情。睡美人愛洛公主在森林中對小動物們訴說自己在夢中夢到的那個人,并期盼著那個人的出現,則與《白雪公主》中的橋段如出一轍。
(二)困難面前沒有反抗之力
盡管這三位公主都將愛情視為生命的最重要也是唯一的意義,并不斷表現出對愛情的渴望,但是不僅在愛情到來的過程中她們只能處于被動的接受狀態(tài)——這樣的形象才足夠符合當時社會賦予并要求女性達到的矜持、高尚、貞潔的特質,而且在與愛人相戀之后,愛情遭遇困難之時,她們大多毫無反抗能力,只能任憑他人擺布。
白雪公主在被獵人告知皇后要殺害自己時唯一的出路只能是逃離、遠遠地逃離,因為她無力也根本不想與皇后為敵。睡美人與森林中的夢中情人相會并一見鐘情之后,聽說自己在年幼之時就被許配給菲利普王子(她并不知道與自己相戀的青年正是菲利普王子),而她今后再不能與戀人想見之時,她所做的只是哭泣和接受,并沒有絲毫的反抗。唯一表露出一點在困難中開始想方設法解決問題的是灰姑娘。盡管灰姑娘參加舞
會的禮服被繼母和她的兩個女兒毀掉之后,她只能跑到后院傷心地哭泣,但是當她與王子相戀之后被繼母鎖在閣樓里時,她想到要小動物們叫來忠狗布諾幫她解圍并成功脫身,并且在繼母處心積慮地將使者手里的水晶鞋打碎后,她機智地掏出了自己的另一只水晶鞋,并成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與王子成婚。
總體而言,這三位公主的反抗和獨立精神都很弱,在灰姑娘身上表現出的反抗精神的萌芽在第三部作品睡美人身上又被完全扼殺了。
(三)女性的被拯救
三部作品中的公主都處于被拯救的地位,并且都是被愛人拯救:白雪公主的復活和睡美人的蘇醒都是依靠王子的真愛之吻,灰姑娘也是憑著與王子結婚才擺脫了自己悲慘的處境??傊?,在這三部作品中,公主們的愛情模式都是絕對的“男強女弱”的狀態(tài),男性不僅掌握著追求的主動權,而且肩負著拯救女性的重任。公主形象的軟弱無力和只能依靠男性形象拯救的套路正是當時男權社會的無意識流露:對男性地位和價值的肯定以及對女性擁有“真正的女性”特質及固守在“婦女的領域”中的期望、要求和束縛。
時間由1959直接跨越到1989,在此期間美國經歷了比第一次女權運動勢頭更猛、影響范圍更大、波及更廣的第二次女權主義浪潮,自60年代末女權主義重新在美國大陸復蘇,此后十年間女權主義滲入了美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各個領域。[1]到了80年代,雖然轟轟烈烈的女權運動已經告一段落。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女權主義已經打入美國社會體制中,婦女的形象再也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固守家庭的賢妻良母,她們在職業(yè)、教育、婚姻等各個領域都建立了嶄新的形象,[2]這樣的歷史潮流必然也會在迪士尼的公主系列中有所流露。因此,在1989到1998不到十年時間里塑造的五位公主女性地位及形象相對于之前的三位公主有著極大的改變,而這五位公主的形象也是在不斷發(fā)展變化的。
(一)《小美人魚》——夢想、愛情與家庭的首次沖突
1989年問世的《小美人魚》中的人魚公主愛麗兒是第一個真正有夢想的迪士尼公主。她的夢想是能夠到人類生活的陸地上去感受陽光,在實現自己夢想的過程中她對一位英俊的王子一見鐘情,夢想的實現和愛情的可能融為了一體——她希望能夠成為王子的妻子,從此與王子一起幸福地生活在陸地上。這也是后女權主義時期公主群像的普遍特征:夢想的實現與幸福愛情的獲得是同步進行的,夢想與愛情之間并無隔閡,二者相輔相成,女性往往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同時收獲了真摯的愛情,或是在追尋真愛的過程中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擁有夢想已經是愛麗兒相對于之前公主形象的極大超越,但愛麗兒的突破意義遠不止于此,她再不像之前三位公主那樣消極等待,而是開始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愛情和夢想:她想方設法地收集與人類有關的物品,借此增加對陸地生活的了解;為追求愛情,她用失去發(fā)聲能力的代價換取了人類的雙腿,以此獲得與王子接觸的機會。在追求愛情的過程中她還完成了女性由被男性拯救到拯救男性的蛻變,她在王子遇到海難之時挽救了王子的生命。在此之前的公主形象都是毫無抵抗能力,幾乎所有的命運都聽憑他人的擺布,而愛麗兒不僅努力為自身命運進行爭取,還實現了對男性命運的改變和拯救。這代表著女性掌握自身命運意識的覺醒及社會地位的極大提升。
此外,愛麗兒的夢想和愛情首次與她的家庭產生了矛盾和沖突。這種沖突一方面體現在她渴望到陸地上去的夢想以及對王子的愛戀遭到了父王的強烈反對,也正是人魚國王對她夢想和愛情的踐踏——用魔法破壞了她收藏的人類物品以及王子的塑像——使得她的反叛精神到達頂峰,并用更加積極甚至極端的行為追尋自己的愛情和夢想,這也正象征著男權社會對女性試圖掌握自身命運、脫離傳統(tǒng)意義上“婦女的領域”的抵制和打壓,但這重阻力卻往往使得女性的反抗意識更加強烈,在加速女性意識覺醒的同時更促進了女性對家庭的逃離,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諷刺;另一方面愛麗兒夢想的實現和愛情的獲得必然意味著她要離開她生活了多年的環(huán)境以及與家人朋友的分離,在此之前的愛情的獲得都是完美的、無任何代價的,而在《小美人魚》中,由于愛情和夢想的結合,愛情開始和家庭產生了矛盾,愛情的獲得并不意味著整個生命意義的圓滿,反而會帶來與親人和故土的別離,因此成為了有代價的愛情。雖然愛麗兒在幾乎沒有猶豫的情況下就選擇了愛情,但是這部動畫初步暴露了女性在渴望逃離家庭、掌握自身命運的同時要面臨的壓力和承受的代價。
總之,《小美人魚》的問世開啟了后女權主義時代女性的追夢歷程,自此之后的女主人公也開始擁有自己的個性甚至缺點,而不再是像最開始的三位公主那樣舉手投足無可挑剔。女性人物身上被賦予的高尚的神性因素漸漸退去,人性因素開始占據主導地位。在一個全新的時代里誕生,愛麗兒身上突破性的價值毋庸置疑。
(二)《美女與野獸》——日久生情的愛情模式終于登場
《美女與野獸》問世之時距離1937年白雪公主的誕生已經過去了半個世紀之久,在此之前,公主與王子之間的愛情從來沒有脫離一見鐘情的模式:所有的公主在與王子見面的一瞬間就會被其英俊的外貌所吸引,進而不可自拔地愛上對方?!睹琅c野獸》第一次打破了這種愛情模式,讓王子和公主在長久的相處過程中逐漸加深對彼此的了解,最終愛上對方。這種全新的日久生情愛情模式的創(chuàng)造,其重要性并不僅僅在于打破了“一見鐘情”對之前動畫中愛情模式的壟斷,更象征著女性不被外表迷惑,而是更注重對方的品質的濫觴——貝兒在與野獸的相處中深深愛上了對方,且她并沒有因為野獸可怕的外貌而否認自己對他的愛,這與單戀貝兒的加斯頓雖然擁有英俊的外貌,但其性格粗俗又自大,因此無法獲得貝兒的愛慕構成了頗
具深意的對比。貝兒在愛情中的選擇象征著女性開始有自己理性的思考與判斷,而這一點很大程度上是由貝兒愛讀書的性格決定的。
《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 劇照
讀書是獲得知識、接受教育的象征,也是女性獲得思想見解的重要途徑、擁有與男性在社會上同樣地位和權力的重要基石。這種對男子統(tǒng)治地位的挑戰(zhàn)自然會招致男權社會的恐慌:小鎮(zhèn)上的人大都覺得愛看書的貝兒是個“可笑、孤僻、與眾不同”的女孩,這部動畫中最大的反派加斯頓就曾對貝兒說:“貝兒,你不應該成天鉆在書堆里,而是應該注意一些重要的事,比如說……像我?!蹦袡嘀髁x者試圖以輕描淡寫的語氣將女性的注意力重新轉移到愛情和家庭上,希望她們滿足于扮演妻子、母親的角色,但是此時女性意識已經覺醒,貝兒絲毫不為所動。加斯頓無法達到自己的目的,又說:“女人不應該讀書,要不然她就會有意見和思想?!边@把男性的自私心理暴露無遺,他們擔心女性在產生思想后要求與男性平等的社會地位和權力。不過此時這樣的男性形象在動畫中已經成為了最大的反派,而貝兒也憑借自己的機智和勇氣實現了愛情和夢想的雙豐收,可見整個社會的大環(huán)境及輿論導向已經發(fā)生了改變,女性渴求擁有與男性平等權利的愿望已經能夠為大眾所接受。從這一點來看,盡管《美女與野獸》并不是后女權主義時代的開山之作,卻在《小美人魚》相對于之前公主形象的突破上有了新的發(fā)展,其價值依然有目共睹。
并且,貝兒對男性的拯救相對于《小美人魚》中愛麗兒對王子生命的拯救,繼承中又有發(fā)展:貝兒在拯救野獸之前先解救了自己的父親——她請求野獸放了自己的父親,愿意自己留在野獸的城堡里代替父親,這已經超越了小美人魚給予同輩男子的救助,象征著新一代的女性承擔起父輩男子的責任和義務,是對父權的極大挑戰(zhàn);而貝兒對野獸的拯救也與愛麗兒不同,愛麗兒對王子的拯救尚停留在肉體的層面,但貝兒給予野獸的拯救則是靈與肉兩個層面的,她不僅使野獸恢復了人身,而且使原本暴躁、自私的王子變得溫和、善良,懂得如何去愛。這使得女性對于男性的拯救有了更深層次的含義和發(fā)展。
(三)《阿拉丁》——少數族裔公主的濫觴
經歷了《小美人魚》和《美女與野獸》這兩部對女性形象均有極大發(fā)展的動畫,女性地位的提升在1992年問世的《阿拉丁》中有所停滯:雖然茉莉公主聰慧、機智、具備反抗和獨立精神——她堅決反對父親為了所謂的法律強迫自己嫁給不滿意的對象,對城堡外的世界充滿著好奇并曾試圖逃出城堡,但這些特質我們都可以從愛麗兒和貝兒的身上找到,可以說茉莉公主對于她們只是繼承,卻并無發(fā)展;再加上男主人公阿拉丁在片中所占的分量實際超過了茉莉公主,因此這部動畫中的女性形象并無實質性的改變。這部動畫最大的突破應當是引入了非白種的少數族裔——阿拉伯主人公,鑒于本文意在討論女性形象的崛起,對此不進行討論。
(四)《風中奇緣》——這一次是愛情被放棄了
《風中奇緣》是公主系列中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未以大團圓為結局的動畫,在片尾,寶嘉康蒂公主的愛人莊邁斯由于身受重傷,不得不離開他們所在的美洲大陸,去倫敦接受治療。一對戀人面臨著分別,莊邁斯要寶嘉康蒂和自己一起走,寶嘉康蒂回頭望望自己深愛的土地,眼中涌出眼淚,但是她還是拒絕了莊邁斯:“這里需要我。”
寶嘉康蒂的遭遇與愛麗兒有很多相似之處,她們和相愛的人都不是同一世界的人,她們的愛情在最初都遭到了家庭的強烈反對,選擇愛情都意味著相當大的代價。但是在最后,愛麗兒選擇了愛情,寶嘉康蒂放棄了愛情。對寶嘉康蒂來說,愛情固然是生命中重要的一環(huán),然而已經不再是最重要的了,腳下的土地是比她的個人情感更具意義的存在。
寶嘉康蒂是第一位夢想在前后有所變化的公主。在最初,她的夢指向莊邁斯隨身攜帶的指南針,但是在影片的最后,她的夢變成了腳下的土地、生她養(yǎng)她的故鄉(xiāng)。由個體的小我的情感需求轉化成了為整個族群的守候。
從公主系列誕生到女性開始擁有夢想(1937-1989),跨越了半個世紀的時光,但是從擁有夢想到為夢想放棄愛情(1989-1995),卻只經歷了短短6年的時間,后女權時代女性地位崛起的速度由此可見一斑。公主系列中的女性也從寶嘉康蒂開始,能夠離開一個男性而單獨生存下去,女性也成為不必再依附于丈夫的獨立個體,她們的生命中已經有了比愛情更重要的東西,男性不再是女性生命必然的歸宿。《風中奇緣》中女性形象的發(fā)展并無太多方面,但是僅此
一項已經足夠大膽顛覆:夢想與愛情之間首次出現了裂痕。盡管放棄愛情使得寶嘉康蒂嘗到了其他公主不曾體會過的痛苦,但是她所代表的女性的胸懷卻首次由個體的夢想擴展到了整個族群的希望。
(五)《花木蘭》——證明自己
20世紀迪士尼推出的最后一部公主系列電影《花木蘭》中,花木蘭以女兒之身從軍,證明了即使是社會普遍認為只有男性能夠完成的任務,女性也同樣能夠完成、甚至完成得更好?;咎m最終得到了整個男性社會的承認——皇上的深深一鞠躬以及萬民的跪拜。曾經被媒婆詛咒無法為家族帶來榮耀的木蘭,被爹爹稱贊為她的存在就是花家最大的驕傲。正如木蘭在片中所說:“也許我不是為了我父親,也許我只想證明自己的能力?!迸畽噙\動想要達到的成果,終于在這部動畫中得到了完滿的實現,女性完美地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一)《公主與青蛙》和《長發(fā)公主》——夢想本與愛情無關
進入21世紀,女性已經基本能夠和男性平起平坐,享受同樣的權利。此時女權主義終于跳出了為沖擊舊體制、挑戰(zhàn)男權社會、要求與男性平等的權利而搖旗吶喊的道路,而是提供了一個更具顛覆性的視角:女性也許并不需要與男性一爭高下,甚至并不需要站在男性的對立面,因為男性很可能并不是女性生命必經的歸宿,離開男性女性生存的意義和價值依舊存在。女性關注的不再是得到男性的承認,而是自身價值的實現。2009年問世的《公主和青蛙》以及2010年推出的《長發(fā)公主》中的公主在最初,夢想都與愛情無關——蒂安娜夢想能夠擁有自己的餐館,當母親勸她不要為此太過忙碌,應該開始考慮感情問題時,她堅定地回絕了;長發(fā)公主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夠親眼看到天燈升起,她們與男主人公的相處也完全是為了更方便地實現自己的愿望。如果說愛情不過是實現了夢想之后一個隨之而來的“戰(zhàn)利品”還有點言過其實的話,那么至少愛情已經與她們最初的夢想沒有交集,而只能算是一個新的夢想。這兩部動畫不同于后女權主義時期美滿愛情和夢想的同時實現,而是對二者進行了清晰的區(qū)分:夢想是女主人公生來就有的,是即使是沒有愛情她們也會去努力追逐的目標。
(二)《勇敢傳說》——獨身主義終于出現
不同于《風中奇緣》中寶嘉康蒂被迫與心愛之人分離導致的未能最終獲得愛情的傷痛,《勇敢傳說》中的馬麗達公主對于自己未能收獲愛情完全不以為意,甚至她本身就是一個堅定的獨身主義者,她希望能夠好好享受自己的生活,婚姻對于她不過是一種束縛而已。可以明顯地看出,愛情對于女性的重要性已經越來越弱,與男性步入婚姻的殿堂、組建屬于自己的家庭早已不是迪士尼公主夢寐以求的了。
在《公主和青蛙》以及《長發(fā)公主》中兩位公主在夢想實現后至少還收獲了愛情這一戰(zhàn)利品,馬麗達則自始至終都在努力擺脫被母親強迫結婚的命運。而且影片的關注點也由之前公主系列中的男女愛情轉變?yōu)槟概g的相處,男性已經被排斥在影片的核心價值體系外,女性主義的主要精力已經不是放在處理與男性的關系,而是在女性群體之內的權利體制結構。
(三)《冰雪奇緣》——80年后,公主終于成為了女皇
2013年上映的《冰雪奇緣》打破了《獅子王》的票房紀錄,成為迄今為止票房最高的動畫電影。這部動畫史無前例地將王子塑造成全片最大的反派,徹底顛覆了從前男性作為“拯救者”的形象,淪落成為“幕后黑手”。女性也終于意識到,長久以來壓制女性解放的,不是別人,正是她們的兄弟、父親、丈夫、兒子,是所有虛偽的男人。[2]曾經拯救她們的“真愛之吻”在這部動畫中終于被揭露為一個天大的謊言。
從《長發(fā)公主》中Rapunzel用自己的眼淚救活了心愛的男主人公,到《勇敢傳說》中馬麗達用眼淚拯救了自己的母親,再到《冰雪奇緣》中艾莎女王用淚水挽救了妹妹安娜,一方面男性形象在影片中越來越被邊緣化,女性和女性之間的關系越來越成為影片關注的焦點;另一方面女性的拯救方式又與男性不同,男性選擇的都是所謂的真愛之吻,是主動性較強的,而女性的拯救都是靠眼淚,是一種溫柔的象征,從這個層面來看,拯救手段的不同也代表著男女之間的差異。女性仍然被賦予了一些傳統(tǒng)女性的特征,可見女權主義的發(fā)展并不意味著完全消除男女之間的差異。
艾莎女王從小就被要求壓抑自己的力量,但是這樣的壓抑只能導致日后成倍爆發(fā)的災難,這也正象征著女性必須且應當被解放。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女性的崛起是必然的趨勢,一切企圖阻止這一歷史發(fā)展的勢力都將被這滾滾的車輪碾壓。
至少在這部影片中,女性終于站到了權利的巔峰。80年過去,公主終于由國王和王子的庇護和壓抑中走出,不再作為王后,也不再作為王子的妻子,而是作為一個國家的女王,成為迪士尼家族第十三位被正式加冕的公主。
迪士尼公主系列經過近80年的發(fā)展,反映了時代價值標準的變遷,同時也記錄了女性崛起的歷程。女性由最初的消極等待、將愛情視為人生唯一目的和意義,到后女權主義時期女性夢想和愛情的結合,再到21世紀公主開始致力于實現自身的價值和夢想,與愛情漸行漸遠,女性形象的提升清晰可見。相信在未來,女性地位的持續(xù)提升會繼續(xù)反映在迪士尼的動畫中,讓我們拭目以待。
[1]王政.女性的崛起——當代美國的女權運動[M].北京: 當代中國出版社,1995.
[2]五喬.八十年后,王子終于露出了真實嘴臉——從迪士尼公主電影看女權主義的發(fā)展[EB/OL].豆瓣電影.http://movie. douban.com/review/6525192/.
J90
A
王春曉,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yè)2012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