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軍
(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云南昆明 650500)
新視閾下太極文化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傳播研究①
賈軍
(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云南昆明650500)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太極文化作為中華傳統(tǒng)武術文化之精粹,在當今社會更是作為一種時代的主流帶領中華武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太極文化以其剛柔并濟,以守為攻,攻防結合的技擊動作,向世人展示出中華民族的以德服人,以和為善。在這個政治多極化、經(jīng)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時代潮流化的大背景下,對太極文化進行深入挖掘和剖析,使它發(fā)出耀眼的星光,并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該文采用文獻綜述,敘述了太極文化對青少年的作用和傳播中的眾多障礙,并針對當今太極文化的傳播途徑和傳播對象的不足,為太極拳文化傳播途徑做出幾點創(chuàng)新理論。
新視閾 太極文化 太極拳 青少年 傳播途徑
目前,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人民經(jīng)濟水平的提高以及思想的開放也得到了發(fā)展,太極文化在社會群體中的傳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由傳統(tǒng)的師徒傳播,走向了大眾傳播、師生傳播和媒體網(wǎng)絡傳播,深受廣大群體的喜愛。尤其是在老年群體中得到極大地傳播推廣,但在青少年階段的進展卻并未取得良好效益。青少年群體作為國家新一代的繼承者,擔負著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任。國內(nèi)對太極文化研究眾多,但在青少年群體傳播的研究相對欠缺。筆者認為有必要從青少年和太極文化兩者之間找尋、發(fā)現(xiàn)其契合點,為太極文化在青少年群體的更好傳播與研究提供理論借鑒。
文化是人類社會歷史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太極文化作為文化的分支,并作為非物質遺產(chǎn)文化,太極文化是太極拳技術及相關理論的總稱。[1]太極講究“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并要求氣沉丹田,動作形如流水,柔中帶剛,剛中帶柔,四兩撥千斤。太極文化將中國的“和”文化孕育于太極拳文化之中,講求萬事萬物以和為貴,以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作為武術的至高境界。太極文化作為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將德育中的“和”文化與體育中的健身功能相結合,在育體中育人,育體中育德,達到一種真正的人與人、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1.1太極拳對青少年群體的作用
青少年是人類發(fā)育過程中的一段時期,介于童年與成年之間。在這段時期里,人類會經(jīng)歷一段青春期,也就是性成熟的過程。青少年階段是人的生長和發(fā)育的關鍵時期,通過太極拳的練習有利于促進青少年心血管系統(tǒng)、骨骼肌肉的健康發(fā)展,增強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靈敏性,提高柔韌度與肌肉耐力,緩解日常中的各種生活和學習上的精神壓力。通過對青少年進行太極文化中“武德”的學習與教育,有利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與不驕不躁的心理品質。通過參加對練和集體演練的項目有利于擴大練習者的交際圈,培養(yǎng)青少年團體協(xié)作的能力以及團體意識與社會責任感。
1.2太極文化在青少年群體傳播中的障礙
太極十年不見功,形意一年出真功。太極及各類武術精髓于一身,內(nèi)涵深測奧秘,相對青少年群體晦澀難懂。太極拳講究動作柔和,呼吸、意念與動作相通,身輕體松,但青少年正處于一個好動與注意力相對不能集中的階段,太極拳對于青少年來講缺乏了許多的趣味性,不能很好地激發(fā)青少年的學習興趣,再加上太極服飾的單一性與青少年所追求的個性化產(chǎn)生矛盾。難以滿足青少年的審美。太極拳修習者的平均年齡都在50~60歲,因此,也被稱為“老人拳”。[2]這就造成了太極文化在思想和練習群體的脫節(jié)。青少年的性格好強、好斗、好勝,太極文化難以滿足其內(nèi)心需求。以上這些方面的阻礙導致太極拳在青少年階段的傳播產(chǎn)生了較大的困難。
傳統(tǒng)的太極文化的傳播包括師徒、書籍、網(wǎng)絡、電視、電影、教學傳播。這些傳播相比以前的傳播有所突破,但并未取得實質性進展與突破,尤其是在青少年這個年齡階段。面對青少年階段進行的太極拳文化的傳播,筆者可以做以下幾方面的創(chuàng)新。
2.1推廣太極拳的對練模式。
對練是練習者利用單人套路中攻防動作與對手進行攻防轉換的練習。通過對練模式的練習改變原有單一練習的枯燥與乏味性以及原有的會練不會用的表演模式。通過對練推廣不僅有利于練習者提高運動技術水平與練習的興趣,同時也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樂趣,符合青少年身心發(fā)展階段的需求。對練模式有助于增進青少年了解太極拳技擊的含義和運用,相比單人練習更具趣味性與競技性。
2.2推廣段位制
段位制涵蓋了單練、對練、拆招技法等各項能力的評判標準、考核標準以及理論知識的考核。進行段位制推廣,可將無形的東西有形化,并將其進行量化。通過段位制的評判標準,使學習者可以將一個長期的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子目標。通過段位制的考核可以使練習者看到自身所處的階段以及自身的進步,激發(fā)學習的興趣,推動青少年的斗志與積極進取的精神。將段位制引入各個學校,有助于增進青少年對段位制的了解。同時它對練習者的理論知識和技能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可以達到積極地傳播的作用。
2.3舉行青少年太極拳比賽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體育活動成為人們的需求,體育賽事成為人們閑時所談論、觀賞的一項重要事件。尤其是各項競爭激烈的體育賽事更是受到了青少年的迷戀與追捧。通過舉行青少年太極拳比賽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愛好者參與、觀看,并將潛在的愛好者轉化為運動參與者。同時也有利于激發(fā)青少年學習太極拳的積極性。通過這種比賽形式不僅做到了在比賽者之間的推廣傳播,同時也激發(fā)了其他潛在的參與者的興趣,促使這些潛在的練習者成為喜愛太極的一員。
2.4創(chuàng)編新式簡易太極套路縱觀青少年群體所學武術套路動作,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喜歡學習外部看起來更為剛健有力的各種武術動作和跳躍性動作。這些動作符合青少年的審美標準和心理需求,有助于他們將內(nèi)心的各種好爭、好斗、好勝的需求通過這些動作的練習表現(xiàn)出來。太極的精髓在于將人的浮躁和雜念消除,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以青少年的各項心理特征,要達到這樣的水平,確實非常困難,但我們并不能因為其困難,而聽之任之。應根據(jù)太極原理創(chuàng)編一套簡易的適于青少年的太極健身套路,為我國太極文化在青少年群體的“斷層”填補空缺。
2.5設計新型太極服飾
目前,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經(jīng)濟全球化的影響,人們的生活、飲食文化、出行工具和審美發(fā)生了巨大改變。穿衣風格擺脫了原有的單一色調,更趨向于多色調的混合搭配,以及圖案的印刷。基于這樣的文化挑戰(zhàn),傳統(tǒng)服飾的風格開始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動。同時西方思想的傳播,使青少年群體受到西方文化強烈的沖擊,他們在服飾上追求個性化。面對目前社會巨大的服飾文化沖擊,太極服飾作為太極文化的一部分,對其進行改革勢在必行,它既是太極文化傳播的必由之路,也是傳播推廣的重要策略。利用現(xiàn)代服飾潮流和青少年的審美標準,為青少年設計新型太極服飾,引導青少年對太極文化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不失為一種重要的傳播途徑。
太極文化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具有優(yōu)越的民族特色和悠久歷史,對塑造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傳播太極的途徑有多種,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挖掘和實踐,找出其最佳的傳播途徑。我國目前在青少年階段的傳播相對薄弱,加強太極文化在青少年群體的傳播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需要各領域研究人員通力協(xié)作,為太極文化在青少年群體之中的傳播開辟出一條具有民族特色的傳播之路。太極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源于中國,屬于世界。青少年作為中國的新一代力量更有責任、有義務將中國的傳統(tǒng)武術文化,尤其是太極文化發(fā)揚光大,推向世界,推向奧運會的舞臺。太極文化作為國之精粹,作為當代青少年的精神食糧,是中華傳統(tǒng)武術文化強有力的代表。但傳播太極文化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長期的堅持和努力。
[1]高雪梅,郝小剛.太極文化軟實力價值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0(10):25-27.
[2]杜菁菁.太極拳在青年群體中的傳播和推廣策略研究─以潭州市為例[D].福建師范大學,2012.
[3]鐘霞.太極文化和瑜伽文化的對比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0(9):29-30.
[4]李秀.當代中國太極拳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思路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1(10):50-52.
[5]李春龍,唐云,王志英.作為人類非物質遺產(chǎn)的太極文化[J].搏擊.武術科學,2008(3):29-31.
[6]張祝平.從文化自覺的視域審視太極文化的勃興[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1):25-27.
[7]史兵.體育文化空間傳播類型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2):5-8.
G85
A
2095-2813(2015)12(c)-015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6.154
賈軍(1991,3—),男,漢,山西臨汾人,碩士,研究方向:武術專項教學訓練與理論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