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召敏+沈欽海+孔瑞雪
摘要:為了解救護常識在高職高專非臨床專業(yè)大學生中的普及教育情況,隨機選取轄區(qū)內高職高專非臨床專業(yè)大學生500名,自制并發(fā)放調查問卷,采用統(tǒng)計學方法處理相關研究數(shù)據(jù)。本次研究,20.73%的被調查對象參加過現(xiàn)場救護相關知識培訓和課程,79.27%的被調查對象未參加過相關培訓及課程,參加知識培訓和課程大學生現(xiàn)場救護技能的掌握正確率明顯高于未參加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86.59%大學生認為學習救護知識是有必要的,最希望獲得救護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培訓途徑是學校和醫(yī)院。由此可知,高職高專非臨床專業(yè)大學生救護常識知識普遍缺乏,學校應大力組織開展突發(fā)事件現(xiàn)場救護知識及操作培訓。
關鍵詞:非臨床專業(yè);大學生;救護
中圖分類號:G712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9-0109-02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各種突發(fā)事件和意外傷害事故不斷發(fā)生,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由于此類事件發(fā)生的突然性和不可預知性,及時有效的現(xiàn)場救護,可以為患者贏得寶貴時間,降低患者死亡率[1];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一方面,作為社會未來的中堅力量,提高他們的急救能力,可有效提高我國急救工作水平;另一方面,高校作為眾多大學生聚集的場所,也是各類突發(fā)事件和意外傷害事故發(fā)生的易發(fā)場所,因此,提高大學生急救能力,也是對大學生的一種自我保護;本次研究就救護常識在高職高專非臨床專業(yè)大學生中的普及教育情況進行探索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轄區(qū)內高職高專非臨床專業(yè)大學生500名,其中,男性289名,女性211名,年齡18~23歲,平均年齡(19.4±0.8)歲,均自愿并配合本次研究。
2.方法。參考相關文獻制定調查問卷,內容主要包括[2]:①被調查對象的年齡、性別及年級等基本情況;②現(xiàn)場救護技能的掌握情況;③被調查對象學習救護知識和技能操作的意愿。
3.統(tǒng)計學方法。本次研究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單位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計數(shù)單位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經(jīng)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二、結果
1.本次研究共發(fā)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92份,有效回收率為98.4%,約有20.73%(102/492)的被調查對象參加過現(xiàn)場救護相關知識培訓和課程,79.27%(390/492)的被調查對象未參加過相關培訓及課程;492名高職高專非臨床專業(yè)大學生現(xiàn)場救護技能的掌握情況見表1。
由表1可知,參加過現(xiàn)場救護相關知識培訓和課程的高職高專非臨床專業(yè)大學生現(xiàn)場救護技能的掌握正確率明顯高于未參加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本次調查,86.59%(426/492)大學生認為學習救護知識是有必要的,其余13.41%(66/426)的大學生認為沒有必要;大學生希望獲得救護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培訓途徑見表2。
由表2可知,非臨床專業(yè)大學生最希望獲得救護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培訓途徑是學校和醫(yī)院,其次為網(wǎng)絡、媒體等。
三、討論
隨著社會各項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逐漸加快,由此帶來的各種突發(fā)事件和意外傷害已成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生命安全的社會問題;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創(chuàng)傷患者中約有20%的人群因創(chuàng)傷后未得到及時有效的現(xiàn)場救治而死亡,心肌梗死死亡病例中,約有70%的患者死于家中或現(xiàn)場[3];雖然,中國紅十字會自2003年以來開始培訓了大量救護人員,以向社會公眾普及救護常識[4],但相對于發(fā)達國家,我國目前公眾的自救互救知識仍相對缺乏,急救意識相對薄弱。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一方面,他們是社會未來的中堅力量,普及大學生的救護常識,使他們掌握基本的救護知識和技能,利用大學生的集體優(yōu)勢,可以向社會特別是重點人群進行廣泛的救護常識宣傳和普及,能夠較快的提高社會人群的救護常識普及率[5];另一方面,高校是眾多大學生的聚集地,人員和環(huán)境相對復雜,加之大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不足,容易引發(fā)各類突發(fā)事件和意外傷害事故,因此,在大學生中間進行救護常識普及,也可以對大學生群體進行有效的保護[6]。
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僅有20.73%的大學生接受過救護相關知識培訓和課程,且參加過培訓的大學生現(xiàn)場救護技能的掌握正確率要明顯高于未參加者,而有86.59%的大學生認為學習救護知識是有必要的,并希望通過學校、醫(yī)院、網(wǎng)絡等媒介獲取救護知識和操作技能,提示目前我國高職高專非臨床專業(yè)大學生救護常識知識普遍缺乏,學校應大力組織開展突發(fā)事件現(xiàn)場救護知識及操作培訓,在提高大學生自救互救能力的同時,也可提高社會人群對突發(fā)事件和意外傷害的應急能力。
參考文獻:
[1]閆遠杰,殷振瑾,郭洪杰.大學生救護培訓及社區(qū)救護普及探索[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17):120-121.
[2]黃友華.大學生現(xiàn)場急救知識推廣普及對策[J].臨床合理用藥,2012,5(8B):173-174.
[3]李剛,黃素芳,方鵬騫.巡警現(xiàn)場急救知識需求分析及培訓模式研究[J].中國衛(wèi)生質量管理,2010,17(2):36-38.
[4]張楊,張猛,周旋,等.承德市大學生現(xiàn)場救護知識調查及培訓效果評價[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13,1(30):259-259.
[5]殷欣,李文濤,安力彬,等.國內外公眾急救知識普及現(xiàn)狀比較[J].醫(yī)學與社會,2009,22(8):42-43.
[6]陳根芝,胡高樓,林佳.浙江師范大學學生急救知識知曉及需求現(xiàn)況調查[J].中國健康教育,2006,22(5):402-403.endprint
Rescue knowledge in vocational study of non universal education majors in clinical
Qin Zhaomin,Shen Qinhai,Kong Ruixue
(Shandong Medical College,Jinan,Shandong Province,250002)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general knowledge of rescue in Vocational non universal education majors in clinical;Method:Randomly selected area vocational non clinical 500 college students,Homemade and questionnaire,Using statistical method to deal with the related research data;Results:This study,20.73% subjects participated in the scene to rescue the related knowledge training and Curriculum,79.27% of respondents did not attend related training and Curriculum,In knowledge training and courses for students on-site rescue skills to master the correct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n participants,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86.59% students think tha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rescue knowledge,The hope that the training way to obtain the rescue knowledge and skills is the school and hospital;Conclusio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lack of non common clinical professional rescue common sense knowledge,The school should vigorously carry out the organization emergency rescue knowledge and operation training。
Keyword:Non clinical professional;College student;The ambulance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