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怡冰
當前,國外電纜地層測試(WFT)技術發(fā)展很快,且三大測井服務公司都有自己的WFT產品,應用非常廣泛,每一口井都要進行WFT測試。國內WFT一直被作為特殊測井項目對待,很少使用,而套管井,更是極少使用。西安石油大學馬建國教授認為套管井WFT的用戶會大大超過裸眼井WFT的用戶,因為套管井的數量大大超過裸眼井的數量。因此,他在40年前就把研究目標定在套管井WFT的研制上,他深知我國油田急需套管井電纜地層測試器,越早研制出來,對油田的增產增效意義越大。
苦心鉆研,緊跟國際步伐
馬建國1964年畢業(yè)于北京石油學院采油專業(yè),同年到西安石油學院開發(fā)系任教,1970年后在西安石油勘探儀器總廠測井研究所搞地層測試器研究工作,1985-2010年,在西安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學院任教,2003-2006年被學校聘為校級院聘油氣田開發(fā)工程碩士點學術帶頭人A崗。
1975年,馬建國在原西安石油儀器二廠參與并領導仿制出了DC-75套管井地層測試器,并生產6套分配油田;1977—1978年石油部引進美國阿特拉斯公司10套3600系列成套測井儀器,馬建國任地層測試器驗收組長,參加了全部驗收、培訓、指導推廣應用工作。1998年11月16日,馬建國牽頭申請了非職務發(fā)明“套管井地層動態(tài)測試器”,該專利是在引進、消化、學習、吸收國外電纜地層測試器的精髓,針對而后問世的穿透式套管井地層動態(tài)測試器(CHDT)專利,潛心研究、思考、對比,結合套管井測井現場實際提出的。1999年,他成功申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項目—套管井地層動態(tài)測試器研制與應用,并聯合西安船舶工業(yè)總公司705研究所六七位退休老專家,一起研討,用三年半時間,反復推敲、修改,完成了總體設計。2003年10月,馬建國自籌資金開始了“套管井地層動態(tài)測試器”的分部實施設計。
為了解決資金問題,馬建國先后申請并獲得了國家863計劃、陜西省、西安市重點科技攻關項目。2006年5月開始加工生產,2011年完成設計、加工、全系統(tǒng)聯調、井下儀器電子短節(jié)的局部改進;2011年6—10月,他執(zhí)行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度第二批新技術應用項目合同,到川口采油廠和子北采油廠,分別測井3口,完成了任務;2011年11月23日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驗收通過。至此,“套管井地層動態(tài)測試器”終于研制成功。
套管井地層動態(tài)測試器是自主研發(fā)的成像測井大型生產測井儀器,是最新一代的套管井電纜地層測試器。此項技術的研制成功,直接打破了斯倫貝謝等西方公司在套管井領域對全世界新一代電纜地層測試器的壟斷。馬建國連續(xù)帶領設計研發(fā)研究、加工安裝調試研究和應用改進研究三個團隊,共計40人,瀝盡心血,費時十三年,精心研究,緊跟國際技術的步伐,填補了國內空白。
科技創(chuàng)新,領先國際水平
套管井地層動態(tài)測試器是套管井測井儀器,經過幾年的反復試驗與改進,已經成為“套管井地層動態(tài)測試器2型”,實現了在油氣生產井獲取地層真實流體樣品的功能,此項技術已經達到并領先于國際水平。一口油氣井,通過它的測試,可以建立全部分層的動態(tài)特性全參數數據庫。
儀器對4個油田的5個采油廠、9口油井進行了成功測試,均取得了精確的地層參數,由所測井的測試報告,可以說明:
1.實證儀器可以在5.5in套管井射孔段進行10次安全座封、測試、解封。
2.測井作業(yè)不要求洗井,對地層無傷害,絕對環(huán)保,而且不改變油井原貌。
3.在延長油田兩個采油廠,測試實證:大約700米井深以內,水力壓裂形成水平裂縫,井深超過700米往往會形成垂直裂縫。
4.儀器可測水平裂縫、垂直裂縫、9個分層的動態(tài)特性參數,數據可靠。
5.可測出一口油井哪些分層被水淹。
6.可測出一口油井的高壓分層以及被埋沒的分層。
7.一次下井,可對一個地測點座封,經過反復抽排密封測試段環(huán)空的井液,取到地層真實流體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