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彭盼 田胖妹
電子書包常態(tài)應用環(huán)境下小學英語6E教學模式探索
文 彭盼 田胖妹
電子書包是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的一種新型教學組織形式,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呈現(xiàn)了諸多優(yōu)勢[1],筆者通過教學實踐,提出了6E教學模式(E-PREVlWlNG,E-LEADlNG,E-PRACTlClNG,E-CONSOLlDATlNG,E-EVALUATlNG,E-REVlEWlNG),與同行分享。
1.基于課程標準要求
義務教育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英語學習要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性;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著重評價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豐富和拓展英語學習的渠道等等。[2]因此,電子書包的應用并不是單純地用一個電腦替代學生的教材和教輔,而是要利用電子書包豐富學習資源、拓展實踐方式、記錄個體數(shù)據(jù),保留學習過程,關注個體差異等。
2.基于單元整體教學
上海市英語教研主張單元整體教學理念,要求我們關注各教學模式之間的聯(lián)系。單元整體的突出特點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為核心,創(chuàng)設情境,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接觸語言材料,感悟與體驗文本內容。因此,在電子書包環(huán)境下,教學設計仍要從單元整體設計出發(f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勢,創(chuàng)設豐富情境,積累語言文本,做到“單元統(tǒng)整、內容整合、語境帶動、語用體驗”。[3]
3.基于指向學生的教
一切的“教”都是為了學生的“學”,讓學生學得輕松、高效、愉快,是教學開展的根本目的。學習第二外語,自信心、興趣是不可或缺的,在教學當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用建構主義理念指導教學,讓學生成為自主的學習者。電子書包環(huán)境下,師生交流互動更加便捷高效,可以更容易做到:以學定教,開展問題教學;以評促學,關注過程教育;分層分組,體現(xiàn)個性教育。
6E模式從單元整體設計以及Pre-class(課前),While-class(課中),After-class(課后)出發(fā),在preview(預習),lead(導入),practice(實踐),consolidate(鞏固),evaluate(評價),review(復習)六環(huán)節(jié)中,探索電子書包的常態(tài)和有效應用。筆者結合上海牛津4BM2U1《sports》的第二課時—《My favorite sports club》課例對6E教學模式進行解讀。
1.導學導練 適度預設(E-PREVlWlNG)
“預習”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預習,學生能初步感知教學內容,發(fā)掘語言學習的重難點,為聽課學習做好準備。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語言學習預習行為,通常會有這樣的觀點:語言學習不應該預習,否則課堂上就失去了新鮮感,從而影響課堂學習效率。而通常的情況是,教師會將諸如“查自己不會的單詞”“把新課預習一下”等作為預習的任務,這樣的任務一般來說比較單一,有些毫無具體指導,從而使預習流于形式。[4]
電子書包環(huán)境下,學習資源日益豐富,學習形式也較多樣,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通過“微課”“E-book”“討論”等多種資源與活動,在學生預習環(huán)節(jié)時“導學導練”,給予學生適度預設,相比傳統(tǒng)預習方式存在:資源環(huán)境更豐富生動,目標更明確、互動更頻繁、信息收集更簡易等優(yōu)勢。
如在本單元學習中,club、 poster雖是非核心學習詞匯與內容,但club與poster的預先感知,能讓學生更易熟悉“學習各項運動俱樂部”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因此,教師通過微課設計(如圖1所示),編排了有關club與poster的相關內容,利用圖文聲形與對應問題,讓學生提前感受club的內涵,并在課堂上進行反饋。相比單純地查閱字典,利用微課更能讓學生感受情境,加深理解。此外,學生基礎如何,他們學習本單元的知識儲備水平等,通過課前的線上“討論”(如圖2所示),教師可以收集學生“起點”信息,發(fā)現(xiàn)他們的學習障礙。如本單元教師設置了一個關于“My favorite sport”的討論,通過線上信息反饋,發(fā)現(xiàn)“doing”的知識點仍是學生學習難點,值得在“My favorite sport club”課上延伸、深化。
圖1 微課《Posters & Clubs》圖
圖2 課前線上討論《My favorite sport》及反饋圖
2.豐富媒體 創(chuàng)設語境(E-LEADlNG)
英語本身就是一門交際性語言,英語學習離不開語境的創(chuàng)設,尤其是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倡導體驗、實踐、參與、交流,這一切都離不開生動、直觀、真實的語境,這些都是英語學習的必要條件。然而,電子書包環(huán)境下的語境創(chuàng)設:一是可以更多地創(chuàng)設富媒性資源營造語言學習氛圍。所謂富媒性,是指含豐富的媒體互動要素,兼具與終端互動以及與平臺互動的功能,[5]因此,在電子書包環(huán)境下,語境的創(chuàng)設會更豐富,更生動,如本堂課上,教師利用視頻、flash、圖片、錄音等多種方式給學生多種形式的刺激,從而有效地創(chuàng)設語境。二是還可以多利用電子書包學習方式中學生生成的可保留的資源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傳統(tǒng)課堂上,學生即時生成的資源往往稍縱即逝,難以儲存利用,而電子書包環(huán)境下,教師很容易獲取學生即時生成的資源,并能充分利用即時資源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如本堂課中,教師利用學生的課堂生成資源—《My favorite sport club》(如圖3所示),通過學生展現(xiàn)的本校俱樂部的一些活動作品,為學生的話題訓練、語用操練創(chuàng)設了真實的、有意義的語境。
圖3 學生課堂即時生成資源圖
3.多元交互 個性體驗(E-PRACTlClNG)
電子書包的應用,使課堂有不少環(huán)節(jié)與時間在進行人機交互,交互形式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態(tài)勢,并影響著傳統(tǒng)的交互模式。
在師生交互方面,除了課堂問答,電子書包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資源交互創(chuàng)設了分層通道:學生可以非常自由、便捷地根據(jù)自身的不同知識儲備、能力水平,選擇教師提供的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學習資源,從而獲得個性體驗;如在本堂課上,教師在平臺上設計了不同形式、不同級別的學習資源(如圖4所示),有文本學習,有聽力學習,有綜合學習資源,學生可以選擇適合的學習資源進行操練,使每個人都能投入到資源利用中去。
圖4 電子書包應用環(huán)境下不同形式的學習資源圖
在生生交互方面,pair work從語言的直接交流,豐富到了依托語言、練習、共享資源等的合作創(chuàng)建,并且可以自由地參與小組活動,其成果將以語言、文字、綜合作品的方式呈現(xiàn)。
在人機交互方面,學生面對的不再是一張紙,或單純的課堂紙筆練習,而是可以在電子書包學習平臺上進行豐富的輸入與輸出活動,如錄音、寫作、拍照、畫畫等多種活動。
4.鞏固內化 建構語用(E-CONSOLlDATlNG)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是在認識、解釋、理解世界的過程中建構自己的知識,知識是一種個人的理解,不同的人的經(jīng)驗和所處環(huán)境不同,那么個人對知識的理解、掌握與運用也不盡相同,同時,建構模式下,個人對外界知識的接受是一個積極主動、與情境緊密聯(lián)系的自主化過程。它所倡導的教學觀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合作學習,在情境中學習,因此,在鞏固內化環(huán)節(jié),英語課堂尤其要注意,任何語用設計是否適合學生能力水平,是否符合學生興趣,是否提供了學生自主學習空間,是否有助于學生協(xié)作學習,是否給了學生充分的學習準備,是否能提供及時的幫助等等。本堂課在鞏固內化,語言運用階段充分考慮了建構主義思想,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形式的語用活動。如“通過詢問他人的興趣完成調查表”(如圖5所示),“幫助他人通過參與俱樂部的申請”(如圖6所示)。
圖5 調查活動圖
圖6 申請活動圖
這些語用活動通常具備以下特點:一是“真實”,具有真實意義的情境,如教師將語用背景放置在真實的校園俱樂部中;二是“緊密”,語用活動不脫離核心語塊的使用,不脫離核心句型;三是“開放”,信息的完善是開放式的,學生可以在基本結構的基礎上自由拓展;四是“發(fā)展”,語用材料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屬于“跳一跳,夠得著”的層次,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電子書包模式下,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充分運用,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滿足“真實”要求;通過討論、任務、課堂即時測驗、聽讀等線上線下活動的運用,反復操練核心語塊,滿足“緊密”要求;通過多種輸入手段與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給予學生個性創(chuàng)造空間,滿足“開放”要求;通過綜合作品呈現(xiàn),提升學生綜合運用能力,滿足“發(fā)展”需求。
5.形成評價 有效激勵(E-EVALUATlNG)
筆者認為,電子書包課堂相比傳統(tǒng)課堂最大的不同,是在數(shù)據(jù)的采集及基于數(shù)據(jù)分析的評價上。隨著電子書包的常態(tài)應用,課堂學習過程將被最大化程度記錄、保留與進行學習分析,課堂的評價將成為形成性評價,為教與學提供決策支持。在本堂課中,評價貫穿課堂。
課堂前2分鐘,教師通過平臺反饋學生預習情況,并通過“送花”的行為評價學生作品(如圖7所示)。
課堂中通過即時自動統(tǒng)計,了解單項任務的完成情況,通過投影有意識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等,生生之間除了對某個同學的表現(xiàn)進行口頭的評價,也可以在電子書包學習平臺上進行互評與自評(如圖8所示),這些都將成為檢驗教學效果的證據(jù)。 隨著物聯(lián)技術的發(fā)展,電子書包的評價功能將進一步延伸與拓展,學校自主開發(fā)的魔法教棒課堂評價工具,也為電子書包的應用增加更多數(shù)據(jù)采集的方式。
圖7 教師線上評價圖
圖8 生生互評圖
6.分層回顧 自主發(fā)展(E-REVlEWlNG)
有效的作業(yè)設計與復習策略將極大提升學習效果。目前,一些教師對復習認識不夠正確,如復習就是背誦課文,復習就是做題講題等??茖W地講,復習要做到: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在了解學生學習的基礎上提供差異化輔導;提供足夠的學習資源與學習策略指導等。因此,筆者不贊同教師在課堂教學結束后,原封不動地呈現(xiàn)PPT最后一頁預設的作業(yè)內容。在電子書包模式下,教師通過師生活動表現(xiàn)和電子書包學習平臺的記錄,能較快和全面了解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有可能對作業(yè)內容進行部分調整。在本堂課上,教師在課堂教學結束后,通過快速回顧,發(fā)現(xiàn)學生對詞匯的掌握比較透徹,對語塊的運用還不熟練,同時,不同層次學生的掌握情況不一樣,因此教師對預設的作業(yè)內容進行了初步的調整,將單純地抄寫單詞的任務進行了縮減,對語塊的應用任務進行了分層,重新設計了課后任務(如圖9所示)。
圖9 電子書包應用模式下的分層作業(yè)圖
1.重塑教師教學主體意識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更關注課堂教學,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課堂設計,這一切都是因為教師出于自我主角的意識。電子書包應用模式下,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的教學主體意識發(fā)生了變化,愿意接受與實踐6E模式,關注課前課后,關注學習數(shù)據(jù),關注個體差異。
2.合理設計人機交互比重
是否因為有了人機交互,學生口頭交流就變少了呢?筆者認為,的確需考慮英語學習的語言口頭訓練,不能將語言課上成探究課;人機交互更多地運用在資源呈現(xiàn)、語用訓練、評價反饋等方面比較合理。
3.重視拓展電子書包內涵
如果單純地將電子書包模式等同于課堂上使用一個工具,未免太過狹隘。在6E模式下,電子書包的內涵被大大延伸,它延伸至課下資源的呈現(xiàn)與學習;延伸至課后任務的完成、展現(xiàn)與評價;延伸至課堂學生生成內容的再利用等等。因此,需拓展電子書包內涵,重視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帶來的教與學的根本變化。
[1] 陳曉苗.小學英語任務型語言教學本土化策略的思考[J].新教育論壇,2013(2): 82-83.
[2] 教育部.義務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 朱浦.基于標準的英語教學與評價[R].上海:長寧區(qū)江蘇路第五小學,2014-03-31.
[4] 范守青.小學英語預習情況的調查與思考[J]. 教育研究, 2010(12):33.
[5] 祝智庭,郁曉華.電子書包系統(tǒng)及其功能建模[J].電化教育研究,2011(4):24.
作者信息
彭盼,碩士,小教一級。田胖妹,本科,小教一級。上海市閔行區(qū)薔薇小學,20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