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鶴琴
孩子喜歡野外生活
文/陳鶴琴
小模特 王修齊
大多數(shù)小孩子都喜歡野外生活。到門外去就歡喜,終日在家就不十分高興。許多小孩子哭的原因雖則不一,但是不能到外邊去看看玩玩,也是一個大原因。做父母的不揣摩他的原因,只一味地去說他罵他,那真正冤枉極了。
一鳴(編者注:作者的孩子)有一天坐在搖籃里哭個不停,他母親給他東西吃,他不吃;給他東西玩,他也不玩。后來我就抱他到門外去玩玩,他一到門外就不哭了。他仰起頭來看看天的顏色,低下頭去看看草木的樣子,看看飛禽走獸的形狀,歇了一歇,他就笑逐顏開了。
又有一天,天已晚,街上已經(jīng)沒有人了,他還不肯回家。不但一鳴是如此喜歡到外邊去,兒童大概都是如此的。
現(xiàn)在我家里辦了一個幼稚園,凡天氣晴和的時候,我們就帶孩子們到外邊去游玩,他們在曠野里跑來跑去,看見野花就采采,看見池塘就拋石子入水以取樂。這種郊游對于小孩的身體、知識、行為都有很好的影響。
不過小孩子的野外生活須以小孩子的年齡為斷。如年齡較小的兒童,我們叫他采采花呀,種種樹呀,舉行短距離的遠足會呀。年齡較大的兒童,我們叫他采集標本、旅行等游戲以增長他們的知識,以強健他們的身體,以愉快他們的精神,使他們無形中得著許多好處。
但是由于有許多做父母的,總不放心他們的孩子到外面去,一則恐怕身體疲乏,二則恐怕衣服弄臟,三則恐怕感冒風寒,所以一天到晚,將他們關(guān)在屋里,好像囚犯一樣。所以這樣的孩子長大起來,往往身體孱弱、知識缺乏。當年做父母的愛護子女,到了今天適足見貽害子女了。
做教師的不愿多事,且以帶領學生到野外游玩為麻煩,所以學生就失去與自然界相接觸的一種良好機會。要知學問不僅僅在書本中求得,也應在自然界獲得,什么“動物學”,什么“植物學”,什么“地理”,什么“常識”,大概可以從自然界中學得的。我們在書本中看死的標本、死的山水,不如到野外去看活的動物,采活的草木,玩真的沙石。
總起來說,小孩子不論年紀大的小的,不論男的女的,大都喜歡野外生活,我們做父母或教師的,雖不能十分注意到此,多少總須領小孩子到野外去玩玩才好。
——摘自中國青年出版社《家庭教育》
陳鶴琴:兒童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中國現(xiàn)代兒童心理學和兒童教育學研究的開創(chuàng)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