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贛榆縣門河小學(222135) 王貴明
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江蘇贛榆縣門河小學(222135) 王貴明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已成廣大教師的共識。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造契機,通過學具操作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使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更是教師的不倦追求。
數學活動 自主學習 意識 質疑 培養(yǎng)
自主學習意識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積極主動的行為品質。那么,教師如何在數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使其能在長期訓練中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呢?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究。
操作是思維的源泉。小學生天性好動,對各種操作活動非常感興趣,且操作活動又符合他們的認知特點。因此,教師可把學習方法融入學具操作中,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協(xié)同運作,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例如,教學“圓的面積”一課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將圓形紙片剪成多個相等的小扇形,再將小扇形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如右圖),然后讓學生觀察、比較、交流,找出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周長、半徑之間的聯(lián)系。由于進行了操作活動,在梳理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周長、半徑之間的聯(lián)系時,學生紛紛舉手爭著表述自己的發(fā)現。這樣教學,通過操作展示思維過程,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因惑設疑,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使他們真正獲得所學知識,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
例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我先讓學生口述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再提問:“能被3整除的數的又會有什么特征呢?”學生稍加思考后說:“數的末尾是3的倍數就能被3整除。”我追問:“確定嗎?同桌同學出幾個數試試。”不一會兒,就聽見有學生問:“13、16、19都不能被3整除,這是怎么回事啊?”有細心的學生又驗算了一遍后說:“計算沒問題呀!看來,規(guī)律沒找準?!边@時,我話鋒一轉:“我們互換角色,你們做老師,我當學生,你們說數字,我口頭判斷它是否能被3整除,多大的數都可以。”于是學生說一個數,我很快回答出這個數是否能被3整除,學生感到非常驚訝,急切想知道其中的訣竅。在學生掌握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后,我順勢拓展:“能被9整除的數又會有什么特征呢?”這時學生并不急著回答,而是進行假設、驗證,很快就得出了正確的答案。這樣教學,不僅使學生掌握了課本上的知識,而且進行了拓展延伸,實現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目的。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認為:“人性最深切的要求是渴望別人的欣賞?!闭n堂教學中,如果教師直接糾正學生的錯誤,由于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效果往往不佳;如果教師能抓住學生的錯誤,巧妙進行引導和利用,就能促進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使錯誤成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資源。
例如,教學“比例尺”時,有這樣一道習題:“一塊長方形菜地,按1∶800的比例尺畫出平面圖后,量得長5厘米、寬3厘米,要求計算這塊地的實際面積是多少?”學生給出了兩種計算方法:(1)5×3×800=12000(平方厘米);(2)5×800=4000(厘米)=40米,3×800=2400(厘米)= 24米,40×24=96(平方米)。組織討論后,學生一致認為第一種算法是錯誤的,因為比例尺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而不是面積的比。于是,我讓學生繼續(xù)研究圖上面積與實際面積的比和比例尺是否有關。學生通過討論及計算,得出圖上的面積與實際面積的比是1∶640000,也就是比例尺的平方倍……這樣教學,利用錯誤為資源,才有了第二次教學的升華。錯誤是正確的先導,通過對錯誤的巧妙利用,使其成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重要資源。
此外,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善待學生的錯誤,允許學生答錯了可以重來,允許學生互相補充、大膽嘗試,讓學生在不斷糾正、完善中成長。如有這樣一道題:“甲比乙多,乙比甲少幾分之幾?”大多數學生的答案是“乙比甲少”,有幾個學生的答案是“乙比甲少”,我沒有急著評價,而是引導學生畫線段圖分析。通過畫圖思考,學生找出了誰與誰比,找準單位“1”的量。這樣教學,不僅使學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總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教師要立足課堂,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享受到自主學習的快樂,才能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責編 藍 天)
G623.5
A
1007-9068(2015)09-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