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文選
晉頃公十三年(前513年),晉國大夫趙鞅(簡子)和荀寅帥師城汝濱,“遂賦晉國一鼓鐵,鑄范宣子刑書于鼎?!边@是晉國法制制度革新史上的一件大事。范宣子,即范匄或士匄,范武子士會之孫范文子士燮之子。范宣子刑書作為晉國的第一部刑事法典,其法治思想已突破周初“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舊禮法范圍,刑書的公布,確立了法律依據(jù),在王室與卿大夫之間,起了一定的平衡、調節(jié)作用。
范宣子所著刑書內容,史籍中并無記載,但我們可以從刑鼎鑄成后當時一些著名人物的談話、評語和發(fā)生的個別案例中窺見其概略:刑鼎鑄成后,孔子就站在維護奴隸主貴族的立場評論說:“且夫宣子之刑,夷之搜也。晉國之亂制也?!笨鬃诱J為:范宣子之法典,是以趙盾所制的夷之法為藍本??鬃语@而易見是站在維護奴隸制貴族利益的立場上評說范宣子刑書的。
晉國自“夷之搜”后到范宣子參與國家政事,再到登上執(zhí)政卿地位,從晉國發(fā)生的重大案例和刑事案件推測、考稽,范宣子刑書條文內容及懲罰范圍,據(jù)今人學者李孟存、常金侖《晉國史綱要》所舉,大體有弒君殺父者,為官貪墨、假貸居賄者,里通外國、叛亂國家者,將不用命、失屬亡師者,結黨叛亂、賊殺大臣者,薦舉失人、行軍違律者,不祀嗜酒者,爭田納室者等。根據(jù)以上案例,除弒君殺父各國立法中都有條文外,其他條文都有實例可查。
范宣子刑書頒布之前,晉國政局混亂,達到“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盜充斥”,乃至絳都“盜賊公行”。刑書頒布后,客觀上穩(wěn)定了晉國的社會秩序,在當時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使更多的人獲得法律保障,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標志之一,因而獲得晉國新興勢力以及中小奴隸主和其家臣、國人的擁護。
晉國的政制革新,是在宗法不分、政刑混合的情況下進行的綜合變革,所以多是集軍權、政權、法權于一體的政治體制。因而形成以下幾個特點:
1.確立了軍政合一政體的國家雛形,實行以中軍元帥兼理國政的政府體制;
2.確立了最早以“大搜”為立法程序的軍事民主議事制度,實行以“大搜”形式整編軍旅,薦選元帥,設置國卿的人事體制;
3.推行了選賢任能的民主用人政策,用“大搜”軍事民主議事方式,選薦軍隊的高級人才,確立了三軍將帥和執(zhí)政國卿民主推薦、集體決定的民主集權制體制;
4.確立了封建郡縣制,開創(chuàng)了郡縣制度下的俸祿制,推動了由封建領主制度下的世卿世祿制。
總之,政治體制在不斷改進、革新中逐步完善,加強了晉國的國家行政機構,加強了晉國的綜合實力,使晉國在群雄紛爭的春秋時期維持了一百多年的霸主地位,延續(xù)了晉國7個多世紀的輝煌歷史;在政治體制的演變、革新進程中,必然對矛盾斗爭的各個方面起著協(xié)調、融合、平衡、消長的作用。使晉國加快從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轉變、發(fā)展的進程。這是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不是隨著人的意愿可以改變的事實。
晉國的法制、軍制、政制的革舊布新是有卓著成效的。革新不僅穩(wěn)固了晉國霸業(yè)的政治砥石和經濟基礎,保證了晉國一個半世紀的霸主地位,延續(xù)了晉國近700年的歷史,而且也在歷史上樹立了范例,晉悼公十一年(前563年),因“王叔陳生與伯輿爭政”,周靈王偏袒伯輿。但伯輿貧賤之家,而王叔相周,有權有勢。晉侯使范宣子調停。范宣子聽了王叔之宰和伯輿的大夫暇禽的訴訟后,要雙方拿出自己的契約進行“合要”對質,王叔拿不出契約,范宣子當場宣布審判結果,宣稱“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所左,亦左之。”此事,范宣子雖然知道周靈王偏袒伯輿不愿意自專斷決,把責任推到周靈王身上,但證明當時周王室的事案都要晉國的國卿來斷理,可見晉國所行各種制度在當時列國影響之大,成為摹仿效尤的對象。故《韓非子·定法》有云:“晉之故法未息,而韓之新法又生”,說明韓國法典中的相當條文是來自晉國的法典之中。后之魏國李悝所著《法經》,有的學者也認為其中有的條文取材于晉國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