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虔
久聞赤坎區(qū)文章灣村天后宮巷深神靈且“簕古龍”舞美之名氣,乘歲末到湛江辦事空檔,專程趕赴拜謁。
位于湛江鬧市中的文章灣天后宮,在一條蜿蜒幽靜的小巷里。“宋代以來,我們粵西沿海港口發(fā)達,海上捕撈、岸上貿(mào)易,求托媽祖圣靈……”宮中潮汕籍老者熱情介紹著。文章灣天后宮始建于清朝康熙年,于1999年重建?!颁刈娣朱`遙湛土,文母香火繼莆田”,宮廟琉璃紅瓦蓋罩,雙鶴獨企飛檐,石獅龍柱擎天立地,殿堂兩側數(shù)十尊獨運匠心的眾神佛雕像,惟妙惟肖,莊嚴典雅,案閣安列6個造型各異香爐,香火旺盛。
在宮短暫逗留,只見年輕年長信眾一一相繼走進天后宮,駐足朝拜。一位中年人引以為豪地說,文章灣天后宮媽祖很靈驗,若是年例敬祭的時候到來,看看世上絕無僅有的“簕古龍”,那才過癮呢!
據(jù)悉,赤坎文章灣村是簕古龍發(fā)源地,村民崇尚敬祭媽祖。始于清朝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的文章灣村簕古龍祖?zhèn)魑椠埶囆g現(xiàn)屬省級“非遺”,取自茅山道教“簕古可避邪”的記載,以新鮮果植物為主材制作成簕古龍,特定農(nóng)歷正月十九日年例敬祭天后圣母眾神活動時表演。
簕古龍長約25米,龍頭彩扎用竹篾加橫桿,內(nèi)外稻草包裹綁實扎成龍頭外型,糊上紗紙使其光滑,鋪上細嫩的鮮勒古葉片貼龍身果嵌成龍牙,用菠蘿皮鋪成龍鱗、龍額,菠蘿葉作龍眉毛,橙子作龍眼,柚子皮作龍鼻,劍麻片作龍舌,榕樹氣根作龍須;龍節(jié)用竹篾織成兩頭封口的豬籠形狀,中間用竹竿作龍把,共8節(jié)高約1.6米。龍身則是手工針線把4000多片鮮簕古葉片相隔縫在長幅綠色布條。龍尾用鐵線扎成框架尾鰭,再覆蓋簕古葉片。其工藝精致造型美觀,是獨具特色的驅(qū)邪吉祥的生態(tài)龍,被廣大群眾譽為取之于天然的“植物龍”,龍系列藝術的珍品。
融民間工藝與舞蹈于一體的簕古龍舞,由龍珠龍頭龍尾各1人、龍身7人組成,起舞時由“龍珠”引帶。舞者唐裝彩服粗獷勇猛,沿著村巷巡舞,一展龍的剛勁,驅(qū)邪鎮(zhèn)魔禳災祓難,祈求人宅吉祥物阜年豐。巡舞結束時,龍身上的簕古葉,每家每戶派發(fā)一片放在家中作辟邪物,保佑平安。
是的,很是期待一睹簕古龍“芳容”,假以時日當會親眼觀摩“簕古龍”或騰躍,或滾動,或盤起,那栩栩如生的飛龍在天際美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