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
一封拒絕信
◎王婧
我和英國的緣分在還沒踏上它的國土之前就結(jié)下了。
兩年前的一個冬天,我打開郵箱,收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封拒絕信,落款是英國愛丁堡大學。原因很簡單,這種名牌大學對均分的要求都比較高,而偏偏我的大學的GPA比較低。這個怨不得別人,我的大學生活很豐富,只是當時并未領(lǐng)會到毛爺爺、鄧爺爺?shù)雀鞣N爺爺?shù)牟湃A,“馬哲”“鄧論”考試要求大段大段的死記硬背,我不想浪費生命,干脆交白卷。我把省下的時間用來排舞臺劇和談戀愛。我的大學四年并未享受到“徜徉在知識的海洋里”的感覺,這也是我決定多給自己一次機會回到校園的原因之一。
認栽歸認栽,我還是決定為自己爭取一下。我洋洋灑灑寫了一封很長的郵件寄給愛丁堡大學,并非為自己辯解,只想說明“不要迷戀均分,均分只是個傳說”。我明白在一切申請材料的后面,大學最想看到的只有兩點:你夠優(yōu)秀,有能力完成這份學業(yè);你有熱情,有興趣去學習。我用工作上的成績證明了第一點,用NGO等事實證明了第二點。我誠懇地為自己的唐突之舉道歉,只因這個機會值得爭取。
不到24小時,我就接到了回復,信中說很認同我的說法,決定恢復我的申請,并交由學術(shù)負責人重新考慮。
再后來就是一個多月后的事情了,最終,愛丁堡大學錄取了我。這份經(jīng)歷對我來說萬分寶貴,我開始相信個體也可以改變規(guī)則。
(摘自《趁活著,去旅行》陜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