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丹婷 李金燕
《追風(fēng)箏的人》是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處女作。主人公阿米爾是阿富汗的富家少爺,與仆人哈桑是最好的玩伴。雖然哈桑愿為阿米爾“千千萬萬遍”,但阿米爾卻并未將哈桑視為朋友。在一場風(fēng)箏比賽中,哈桑為阿米爾追尋并拿到第二名比賽者的斷了線的風(fēng)箏以證明阿米爾的戰(zhàn)績時,被阿塞夫等人截住并雞奸,而這一切也被阿米爾親眼目睹。但由于嫉妒和懦弱,他沒有挺身而出,而是背叛了哈桑,逃走了。此后,阿米爾倍感自責(zé)的苦楚,無法面對哈桑,于是誣陷哈桑偷走了自己的生日禮物和錢財逼走了哈桑一家。不久,由于戰(zhàn)亂,阿米爾跟隨父親逃往了美國。成年后的阿米爾無法原諒自己對哈桑的背叛,為了贖罪,再度踏上了故土,卻發(fā)現(xiàn)哈桑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但哈桑已死。為了救贖,阿米爾成功地將哈桑的兒子索拉博從兒時的死對頭后來成為塔利班成員的阿塞夫魔掌下救出,并將其帶回了美國。
可以說《追風(fēng)箏的人》是一部典型的成長小說,通過描述人物在所經(jīng)歷的挫折與痛苦之后,身體同心理上從幼稚走向成熟的變化歷程。在小說中,成長的主題在于主人公阿米爾通過戰(zhàn)勝人類本性中的陰暗面,從而完成從無知到成熟的轉(zhuǎn)變;阿米爾人生轉(zhuǎn)變的歷程也正是其走過的抗爭之路。
阿米爾的母親在生他時死于難產(chǎn),雖然這并不是他的過錯,但他因此失去了母親,并且他的父親也失去了摯愛的妻子。在缺少母親疼愛中長大的阿米爾十分渴望得到父親的認同和愛護,但父親卻對他很冷漠,他認為是自己殺死了父親深愛的妻子,并且自己一點都不像父親。為了吸引父親的注意、贏得父愛,阿米爾不斷地嘗試各種辦法。雖然所有的嘗試都是徒勞的,但他仍然為贏得父愛而進行著努力的抗爭。
為了逃避父親的冷漠,阿米爾開始閱讀母親留下的書本,并且對小說和詩歌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但這并不是父親希望看到的。一天夜里,阿米爾拿著自己創(chuàng)作的第一篇短篇小說給父親看,希望得到父親的認可與贊美,可是父親只是點點頭,雖有一絲微笑但也只是表明對此沒有多大的興趣,并且也只是問了一下是否是自己寫的,再也沒有別的了,也沒有要看看自己小說的意思,甚至讓他把小說給拉辛汗讀,然后轉(zhuǎn)身離開了。對此阿米爾感到十分沮喪和憤恨,恨不得自己身體里不曾流淌父親的血液。但當(dāng)由于俄國入侵封鎖了道路,父親擔(dān)心阿米爾和哈桑而擁抱他們時,阿米爾卻發(fā)瘋似的感到高興,因為自己停在父親的懷里,父親先前帶給他的沮喪和憤恨已不再具有任何的力量。
為了贏得父愛,阿米爾與違背自身愛好的事情進行著抗爭。父親很喜歡足球運動,甚至阿米爾也認為真正的男孩就應(yīng)該像自己父親小時候一樣去踢足球,父親對此也抱有一絲幻想,但他深知自己并不是那塊料。父親替阿米爾報名參加足球隊或妄想把他變成熱情的足球觀眾,雖然他對此并不熱情,但為拉近自己與父親的距離、找到與父親的共同之處,他也會裝得興致勃勃。然而,遺憾的是父親最后還是覺察到了兒子并不是真心實意,只好放棄并接受了現(xiàn)實。
阿米爾為了獨自一人擁有父親的愛,不斷地與仆人哈桑進行著抗爭。在恤孤院落成的前一天,父親讓阿米爾叫上哈桑一起去喀布爾湖,但阿米爾卻謊稱哈桑有事不能去,歸根結(jié)底是阿米爾希望父親只屬于他一人,也只愛他一人。但事與愿違,父親總是記得哈桑的生日,主動為哈桑治兔唇,在阿米爾眼中父親總是關(guān)心和愛護哈桑更多一些,這也觸痛了阿米爾的敏感的神經(jīng)。最終,出于嫉妒和內(nèi)心的不安,阿米爾誣陷哈桑,并攆走了哈桑。
在這部作品中,可以說阿米爾在贏得父愛的抗爭中不擇手段,甚至不惜以犧牲他人為代價,這種做法是卑鄙的、可恥的,但如果站在阿米爾的角度上來看,不可否認的是他的確為了父愛而不斷地“努力”“抗爭”。
阿米爾出生于阿富汗富人區(qū)的富裕家庭,從小有仆人陪伴,生活無憂??墒翘K聯(lián)鐵騎的入侵讓當(dāng)?shù)厝说纳顒邮幉话?、民不聊生,為了安全的生存著,阿米爾不得不隨父親出逃,先是逃到巴基斯坦,后來又遷到美國居住。雖然逃離時,阿米爾還是少年,可是卻認為那是自己生活了一輩子的地方,足見他早已認定那個城市是自己度過一生的地方,從未想過搬離;同樣,在逃亡中阿米爾甚至希望這只是一場夢,醒來后希望自己仍然生活在那平靜的自己的城市里。為了生存,阿米爾也是在離開和眷戀之間進行著抗爭。
阿米爾來到美國后,努力帶著父親適應(yīng)美國的生活。在父親的保護和努力工作下順利完成了高中學(xué)業(yè),并申請讀了大專。但是為了補貼家用、存些錢,他曾提出先工作再上大學(xué),但是遭到了父親的反對,也只好放棄。為了更好地生存著,他和父親一起在跳蚤市場靠經(jīng)營販賣舊物賺取微薄收入。
富家少爺出身的阿米爾,本不需這樣歷盡艱辛,可是戰(zhàn)爭殘酷地奪走了他原本安逸的生活,雖然他身上存在著很多缺點并有過惡劣的行徑,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阿米爾看到了戰(zhàn)爭帶給人們巨大的傷害,直視了自身的生活變化。他面對了現(xiàn)實,但并沒有放棄,即便到了新的土地,為了更好的生存,他通過自己的方法不斷地進行著抗爭。
人性是人類天然具備的基本的精神屬性。在宗教信仰中,人有神性和獸性之分。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早已有人之初性本善和人之初性本惡之爭。任何人都有善良的一面;同時,又具有邪惡的一面;而這兩面是同時存在的,并無先后之分,只是表現(xiàn)出的善、惡多少不同而已。隨著個體的成長、環(huán)境的制約、道德的約束,人們開始對善與惡有了更明確的概念、清晰的劃分和深刻的理解。
當(dāng)主人公阿米爾還是阿富汗富家少爺時,與哈桑相比,我們似乎看不到他的善良,而是更多地發(fā)現(xiàn)了他人性的丑陋。他自私、嫉妒。他一心想獨占父愛,無法忍受父親對哈桑的關(guān)懷;嫉妒之火使他認為哈桑被人欺負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付出的代價;而且情況愈演愈烈,他甚至為了一己私欲誣陷哈桑偷盜,將哈桑一家趕出,讓哈桑從他的眼前徹底消失;在哈桑離開時,他早已意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但自私和嫉妒讓他迷失了自己。他卑鄙、可恥。哈桑對阿米爾是絕對的忠誠,無論是在一起玩耍、追逐風(fēng)箏,還是守護他家的房屋,哈桑都是竭盡全力,傾其所有。但阿米爾卻無時不在捉弄哈桑、嘲笑哈桑;當(dāng)他感到哈桑的父親阿里知道了阿塞夫?qū)K龅氖虑椤⒅懒岁P(guān)于風(fēng)箏的事情、關(guān)于自己的事情時,他卻因為有人識破了自己的真面目而感到高興,足見阿米爾的卑劣程度。他傲慢、偏見。阿米爾屬于遜尼派穆斯林,是阿富汗穆斯林中強大的一支,地位尊貴,而哈桑卻是什葉派出身,雖然哈桑從小陪伴阿米爾長大,事事都袒護他,但他從骨子里并未將哈桑視作自己的朋友,還背叛了他。
戰(zhàn)爭的爆發(fā)迫使阿米爾背井離鄉(xiāng),在美國也是經(jīng)歷了苦楚才慢慢安頓了下來。但至始至終阿米爾都因為背叛哈桑而心懷負罪感。這種負罪感隨著阿米爾的成長和環(huán)境的改變越發(fā)的清晰,而且他善良的一面在抗爭中慢慢顯露。在路上逃亡時,父親為了不讓車上的女士遭到俄國士兵的凌辱挺身而出,而這也恰恰讓他回想起了6年前哈桑遭阿塞夫施暴的事情,并感到?jīng)]有幫助哈桑而愧對難當(dāng)。在這種顛沛流離、艱難窘迫的情況下,似乎可以看到阿米爾那一點點人性未泯。當(dāng)阿米爾心愛的女人索拉雅勇敢地將自己難以啟齒的過去告訴阿米爾時,他嫉妒她,并且明白自己沒有任何權(quán)力去指責(zé)別人的過去,因為他一直無法原諒自己對哈桑的背叛。事實上,阿米爾人性善良的一面已經(jīng)被悄然喚醒,并在逐漸地浮出水面。雖然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并且不在人世,父親對自己撒下了彌天大謊,當(dāng)經(jīng)過了心理抗爭之后,為了再次踏上成為好人的路,阿米爾還是決定去喀布爾冒著生命危險救出哈桑的兒子索拉博。
人性抗爭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即便知道自己犯了錯,也要花費時間說服自己認識到錯誤、承認錯誤、更正錯誤、彌補錯誤帶來的損失;尤其是面對自己所犯的重大錯誤時,豈是一朝一夕便能解決的。盡管阿米爾在人性的抗爭中經(jīng)歷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并且是溫和和緩慢的,但是值得慶幸的是,最終阿米爾沒有完全迷失自己,而是真正實現(xiàn)了自我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