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諾 黃元英
“賈平凹與中國當代文學”全國學術研討會綜述
張文諾 黃元英
2014年11月6日—7日,由商洛學院、丹鳳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商洛文化暨賈平凹研究中心、《商洛學院學報》、《小說評論》編輯部、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當代文學研究中心等聯合承辦的“賈平凹與中國當代文學”全國學術研討會在商洛學院隆重召開。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主席賈平凹先生、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吳義勤教授,西北大學、陜西師范大學、山西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民航大學、長安大學、西北政法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等高校的知名學者,以及《小說評論》等知名期刊的編輯等百余位與會代表,就“賈平凹與中國當代文學史”“賈平凹作品解讀”“賈平凹與商洛文化關系”等議題展開了熱烈的研討。
賈平凹先生在會上做了《我的故鄉(xiāng)是商洛》的演講,賈先生首先表達了他對商洛的深情,他說:“我無法擺脫商洛,如同無法不呼吸一樣,如同羊不能沒有膻味一樣。”他指出故鄉(xiāng)商洛與他創(chuàng)作的關系:“商洛是我文學立身的全部……站在商洛觀察和認知中國是我文學的秘密?!彼硎疽盐膶W當作神圣的事業(yè)來做,不敢稍有懈怠。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吳義勤教授在致辭中首先談及這次研討會的意義,他認為這次大會可以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賈平凹與中國當代文學的關系。中國當代文學的很多現象、很多特點,都可以在賈平凹先生的作品里面找到,因此我們可以很系統(tǒng)地探討賈平凹與中國當代文學的關系;二是可以解決賈平凹跟商州的關系。賈平凹跟商州已經成為兩個互相成就的文化符號,賈平凹對于商洛文化的影響以及商洛給予賈平凹的寫作動力和源泉等問題,可以得到進一步探討。
著名評論家李星和王春林教授分別在大會上做了主旨發(fā)言。李星通過對賈平凹幾部作品的評述,指出賈平凹的文學真正是與社會發(fā)展同步的、反映社會轉型的文學,是切合社會問題、切合社會心理的文學。其次,他認為賈平凹以過人的膽識表現了普通中國民眾在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的困境與尷尬,賈平凹用中國美學精神講述中國故事,反映了人類共有的問題,具有一種高遠的人類意識。他認為賈平凹在文學上是創(chuàng)造者、領先者,是中國當代文學的經典作家。王春林教授報告以“賈平凹與中國當代小說”為題,提出可以從中國當代文學史的角度、從20世紀中國文學史的角度來給賈平凹定位,賈平凹是中國當代文學的中堅力量,賈平凹引領了兩次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高潮。他認為中國當代文學已經出現了多位經典作家、偉大作家,賈平凹就是其中的一位。中國當代文學已經獲得世界的承認?!缎≌f評論》主編李國平教授對李星教授和王春林教授的發(fā)言做了精彩點評,他認為賈平凹小說深刻揭示了轉型過程中的中國人的社會心理,中國當代文學的發(fā)展進程和賈平凹有深刻的關聯,我們應該給賈平凹小說以充分的歷史定位。著名作家孫見喜認為賈平凹的小說是真正的具有民族風格的、中國化作品,從敘述語言、人物塑造以及言行方式都是中國化的。西北大學楊樂生教授分析了賈平凹創(chuàng)作中的西方現代性因素,他認為賈平凹作品中最有價值的恰恰是那些非現實主義因素。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的儲兆文教授認為我們不能僅僅把賈平凹置于中國當代文學史中進行考量,還要把他放在更廣闊的坐標中進行觀照。
西安工業(yè)大學的邰科祥教授認為對賈平凹的研究不能只是從宏觀視野上觀照,還要注意文本細讀。嶺南師范學院的熊家良教授與史習斌副教授探討了賈平凹筆下小城文化空間,他們指出賈平凹是一位書寫小城文化非常優(yōu)秀的當代著名作家。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的韓魯華教授認為賈平凹通過敘述革命的形式來告別革命。陜西師范大學的李震教授認為賈平凹的作品真正反映了我們的集體無意識與民族無意識。中國海洋大學的溫奉橋教授指出長篇小說《廢都》是一部被文學史嚴重忽視、藝術價值被嚴重低估的作品,《廢都》代表了中國當代文學的某種精神向度。山東書畫社的蘇海坡編審認為,賈平凹新作《老生》反映的不是原生態(tài)的生活,是記憶中的百年生活史,《山海經》的幾個片段是提醒我們可以用《山海經》表現出的思維方式來感悟自然、感悟社會、感悟中國這一百年的生活史,這種歷史書寫可能是最有普世價值的、能夠經得起歷史檢驗的一種書寫,這種書寫使他的小說具有巨大的張力。商洛學院的席忍學教授以具體作品為例探討了賈平凹的文學境界問題,賈平凹有意識地追求文學的大境界,就是要表現與人類相通的東西,要表現人類意識與生命意識。隴東學院的張存孝副教授論述了賈平凹小說與中國古代筆記小說的藝術傳承關系。商洛學院的程華副教授認為賈平凹不但積極地開拓了新的漢民族語言,透過生活細節(jié)傳遞思想,而且通過構筑富有意蘊的語言傳遞文化精神。張曉倩副教授從女性文化的角度探討了賈平凹《帶燈》,認為《帶燈》揭示了在矛盾錯綜的農村社會和男性至上的男權世界中的女性生存困境,表現了女性的柔韌、智慧、無私,小說最后帶燈患上精神病的情節(jié)讓讀者看到光亮之下的一些黑暗。張文諾博士認為賈平凹的作品超越了宏大敘事與新歷史主義敘事的局限,呈現了一種新的知識分子敘事,長篇小說《老生》通過唱師的記憶書寫二十世紀的中國歷史,能深入到歷史的深層,能觸摸到歷史的細節(jié),呈現出一種全新的歷史,表現出一種不同凡響的歷史觀,給讀者以極大的震撼。隴東學院的孫立群副教授從空間理論的視角探討了賈平凹小說對農村的呈現特征。四川理工學院的王小平副教授分析了賈平凹作品在民族傳統(tǒng)形式與現代意識對接方面的特征。楚雄師范學院的洪麗霽副教授分析了長篇小說《秦腔》的敘事特征。陜西理工學院的陳一軍博士從敘事學的視角對《廢都》進行了再解讀。長安大學的岳紅記副教授分析了賈平凹小說的女性塑造特征。
與會學者還研討了賈平凹創(chuàng)作與商洛文化的關系。寶雞文理學院的孫新峰教授以具體作品為例分析了賈平凹作品中的地域文化特色,他認為商洛文化是賈平凹小說中最富于藝術魅力的部分。商洛學院的李榮博老師認為賈平凹的創(chuàng)作方法豐富了我們對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的理解。余琪副教授從語言角度分析了賈平凹小說的地域文化特色。寶雞文理學院的王渭清副教授從文學地理學角度分析了賈平凹與商洛文化的關系,他認為賈平凹和商洛文化之間不是一個相互的影響關系,而是雙向的互動關系,一方面賈平凹的空靈、古拙、奇幻的藝術風貌來自商州特殊地域的文化支持;另一方面,今天的商洛文化又因賈平凹創(chuàng)作而大放異彩。賈平凹與商洛文化的關系,提醒我們文學中的地域文化表現不能那樣簡單地視為對某些地區(qū)特點的簡單描述。來自賈平凹故鄉(xiāng)丹鳳縣的學者邵志強以《帶燈》的改編為例談了賈平凹與商洛文化的互動關系。
賈平凹作品的跨文化傳播也是本次研討會的熱點之一。西北大學的胡宗鋒教授結合長篇小說《廢都》,探討了賈平凹作品對外翻譯的現狀與對策。西北大學的外籍教授羅賓·吉爾班克通過《廢都》闡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漢英詞語轉換模式。商洛市作協(xié)主席董發(fā)亮認為商洛的農耕文明構建了賈平凹的敘事方式和文本語言,他的風格以農耕文明為主,必須對商洛農耕文明有獨特的理解才能翻譯好賈平凹的作品。西北大學的田慧芳講師認為賈平凹的作品中有非常濃郁的地方情結,怎么處理這種非常濃郁的鄉(xiāng)土特征是翻譯過程中必須處理的問題,應該用新的理論和方法來處理和凸顯這樣的鄉(xiāng)土特色和民族特色。商洛學院的馮麗君老師分析了賈平凹作品的英譯現狀,提出了一些具體的翻譯策略。邵霞講師分析了陜西作家翻譯的幾種模式以及翻譯效果。西北大學講師楊一鐸歸納了賈平凹作品在英語世界的接受現狀。中國民航大學的劉曉峰講師、商洛學院的任桂婷副教授、商洛學院的羅建周講師等與會代表,就賈平凹作品與外國作家的比較研究談了自己的看法。
陜西?。ǜ咝#┱軐W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商洛文化暨賈平凹研究中心主任黃元英教授在閉幕式上作了總結發(fā)言。他指出,商洛是賈平凹先生的生養(yǎng)地,是賈平凹文學創(chuàng)作的基地,也是賈平凹藝術之河的上游。賈平凹屬于商洛,更屬于中國屬于世界,賈平凹筆下的“商州”世界,是商洛的也是中國的;賈平凹眼中的世道人生,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賈平凹的文學藝術發(fā)展之路,也清晰地指向了世界文學的殿堂?;诖?,全國的專家學者齊聚商州,共同研討這位以商洛為基地的世界級作家,就具有特別的意味和感受。會議期間的交流碰撞,視野寬廣,深刻新銳,紛呈勝義,充分展現了各位專家的學術風采,全面呈現了與會代表對“賈平凹與中國當代文學”這個學術命題的探究和解答。
張文諾 商洛學院
黃元英 商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