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黃色的月亮在天邊努力地爬行著,企望著攀登樹梢,有著孩童般的可愛的神情。
空氣是炙熱的,透過了紗窗——這個綠色的罩子,室中儲蓄了一天的熱氣猶未散盡,電扇徒勞地轉(zhuǎn)動著。桌上玻璃缸中的熱帶魚,活潑輕盈地穿行于纖細(xì)碧綠的水藻間,鱗片上閃著耀目的銀光,這是這屋子中唯一出色的點(diǎn)綴了。這還是一個孩子送來的,他的臉上閃爍著青春的光彩,將這一缸熱帶魚放在桌子上:“送給你吧!也許這個可以為你解解悶!”
魚鱗上的銀光,在暮色中閃閃明滅。她想,那不是像人生的希望嗎?閃爍一陣子,然后黯然了,接著又是一陣閃光……但誰又能說清這些細(xì)碎的光片,能在人們的眼前閃耀多久呢?杏黃月漸漸地爬到墻上尺許之處了,淡淡的光輝照進(jìn)了屋子。屋子中的暗影挪移開一些,使那冷冷的月光進(jìn)來。門外街上的人聲開始嘈雜起來,到戶外乘涼的人漸漸的多了,更有一些人涌向街口及更遠(yuǎn)的通衢大道上去,他們的語聲像是起泡沫的沸水,而隔了窗子,那些“散點(diǎn)”的圖案式的人影,也像一些泡沫:大的泡沫,小的泡沫,一些映著月光的銀色泡沫,一些隱在黝暗中的黑色泡沫,時而互相的推擠著,時而又分散開了;有的忽然變大了,閃著亮光;有的忽然消滅了,無處追尋。
忽然有個尖銳而帶幾分嬌慵的聲音說:“月亮好大啊.快照到我們的頭頂上了?!?/p>
接著是一陣伴奏的笑聲,蒼老的,悲涼的,以及稚氣的,近乎瘋狂的:“你怕月亮嗎?”
玻璃缸中的熱帶魚都游到水草最密的方向去了。街上的嘈雜的人語聲、歡笑聲,暫時沉寂了下來。誰家有人在練習(xí)吹簫,永遠(yuǎn)是那低咽的聲音,重復(fù)著,重復(fù)著,再也激揚(yáng)不起來了。月亮也似仍在原來的地方徘徊著,光的翅翼在到處撲飛。門外像有停車的聲音,像是有人走到門邊……她屏止了呼吸傾聽著。那只是她耳朵的錯覺,沒有車子停下來,也沒有人來到門前,來的,只有那漸漸逼近的月光。月光又更亮了一些,杏黃色的,像當(dāng)年她穿的那件衫子,藏放在箱底的已多久了呢,她已記不清了。
沒有開燈,趁著月光她又將桌子上的那封老同學(xué)的信讀了一遍,末了,她的眼光落在畫著星芒的那一句上:“我最近也許會在你住的地方路過,如果有空也許會去看看你?!?/p>
也許……也許……她臉上的笑容,只一現(xiàn)就閃過去了,像那些熱帶魚的鱗片,悠然一閃,就被水草遮蔽住了。水草!是的,她覺得心上在生著叢密的水草,把她心中那點(diǎn)閃光的鱗片,那點(diǎn)希望都遮住了。
她怏怏地將信疊起,塞在抽屜底一些舊信中間。那低咽的簫聲又傳來了,幽幽的,如同一只到處漫游的光焰微弱的螢蟲,飛到她的心中,她要將它捕捉住……對,她己將它捕捉住了,那聲音一直在她的心底顫動著,且螢蟲似的發(fā)著微亮。
她像是回到了往日,她著了那件杏黃的衫子輕快地在校園中散步,一切像都是閃著光,沒有水草……是的,一切都是明快朗麗的,沒有水草在通明的水面上散布暗影,年輕的熱帶魚們在快活地穿行著,于新鮮的清涼的水里,耳邊、窗外、街頭沒有嘈雜的聲音傳來。那些女孩子們說話的時候,也沒有這么多的“也許,也許”,她們只是寫意的在那園子里走著,欣賞著白色花架上的蔦蘿,一點(diǎn)一點(diǎn)的嫣紅的小花,“像是逸樂,又像是死亡。”她記得她們中間有一個當(dāng)時如是說。那是向著那盛開的蔦蘿,向著七月的盛夏說的,其實(shí)什么是逸樂什么是死亡,她那時根本不了解,也因?yàn)槿绱?,覺著很神秘,很美。她想,她永遠(yuǎn)不會了解前一個名詞的意義了。
她睜開眼睛,又大又圓的月亮正自窗外向她笑著,為她加上了一件杏黃的衫子,她輕輕地轉(zhuǎn)側(cè):“一件永不褪色的衫子啊?!?/p>
月光照著桌子上的玻璃魚缸,里面的熱帶魚凝然不動,它們都已經(jīng)睡去了,在那個多水草的小小天地里。簫聲已經(jīng)聽不見了,吹簫的人也許也已經(jīng)睡了,嗚咽的簫已被拋棄在一邊,被冷落在冷冷的月光里。夜?jié)u漸的涼了,涼得像井水。夜色也像井水一樣,在月光照耀不到的地方作蔚藍(lán)色,透明而微亮的藍(lán)色。
她站在窗前,呼吸著微涼的空氣,她覺著自己像是一尾熱帶魚,終日在這個缸里浮游著,畫著一些不同的圓,一些長短大小不同的弧線。她向著夜空伸臂劃了一個圓圈,杏黃色的月亮又忍不住向她笑了,這笑竟像是有聲音的,輕金屬片的聲音,瑯瑯的。
賞析:
臺灣著名評論家張默說:“張秀亞有40年以上的詩齡,堪稱詩壇最傲骨的蒼松。她一生熱愛大自然,每每喜歡從花木鳥獸身上,汲取創(chuàng)作的經(jīng)驗(yàn),而不時展示一個詩人對生命最深刻的感悟。”并認(rèn)為張秀亞的文風(fēng)親切樸實(shí),清麗淡雅,令人讀之“猶如回旋在時間的琴鍵上”。我們讀了此篇《杏黃月》,信知此論不妄。
作者獨(dú)具匠心地突出月亮的杏黃色,因?yàn)樗幌癯燃t色那樣熱,也不像青綠色那樣冷,而是一種明朗恬靜之色,有一種溫馨淡雅之感。作者正是通過杏黃色的月光,抒發(fā)其恬淡溫馨、親切和美的深情。
羅丹說:“藝術(shù)就是感情?!弊髡咄靶狱S色的月亮在天邊努力地爬行著”,內(nèi)心泛起陣陣感情的漣漪。作者由眼中的景,寄寓、宣泄心中的情,景隨情至,情由景生。杏黃色月光下的魚鱗、水草和作者忽明忽暗的心緒始終糾纏在一起。當(dāng)作品中的“她”在月光下讀著老同學(xué)“畫有星芒”的信時,淡淡的感傷,襲上心頭?!耙苍S……也許……”一切都是那樣飄搖不定,“她臉上的笑容”,“像那些熱帶魚的鱗片,倏然一閃,就被水草遮蔽住了。”作者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意象——“水草!是的,她覺得心上在生著叢密的水革,把她心中的那點(diǎn)閃光的鱗片,那點(diǎn)希望都遮住了。”作者由景生情,將內(nèi)心的真情自然地、毫不做作地流瀉在文章之中,構(gòu)建起“情景雙繪”的藝術(shù)境界。
作者不僅通過視覺即景生情,還調(diào)動聽覺來熔情賦景。那“低咽的簫聲……幽幽的……飛到她的心中”,勾起了往事的追憶:當(dāng)年她豆蔻年華,“著了那件杏黃的衫子輕快地在校園中散步,一切像都是閃著光,沒有水草……那些女孩子們說話的時候,也沒有這么多的‘也許,也許……”,對于“什么是逸樂什么是死亡,她那時根本不了解”,只“覺著很神秘,很美”。如今,純真多情的少女已成為端莊睿智、解悟人生的大人了,那逝去的永遠(yuǎn)逝去了,從如夢如幻的往事回到現(xiàn)實(shí)中來,那“又大又圓的月亮正自窗外向她笑著”,安撫著作者悵然若失的心緒,用月光“為她加上了一件杏黃的衫子”,這是一件“永不褪色”的,永遠(yuǎn)給人以溫馨恬美的“衫子”。跌宕起伏的感情波瀾復(fù)歸平靜,“杏黃色的月亮又忍不住向她笑了”,而且竟然笑出了“瑯瑯的”“輕金屬片的聲音”,這是作者巧妙地運(yùn)用了通感手法,即通過藝術(shù)聯(lián)想和情思觸發(fā),來凸現(xiàn)杏黃色的月亮總是那么明快朗麗,那么美好如歌,那么給人以信心和力量,使人為之舒懷。生活又充滿了無限的樂越和希望。
作者筆下的《杏黃月》貯滿了詩情畫意,同時亦不乏睿智的哲理思索。這種哲理思索不是抽象的演繹,而是通過鮮明的抒情意象,給人們以自然而然的啟迪和恍然領(lǐng)悟的快感。作品中從“魚鱗上的銀光,在暮色中閃閃明滅”,聯(lián)想到“那不像是人生的希望嗎?閃爍一陣子,然后黯然了,接著又是一陣閃光……但誰又能說清這些細(xì)碎的光片,能在人們的眼前閃耀多久呢?”作者借魚鱗在月色下閃閃爍爍的形象,生動地闡述了作者對人生希望的看法,使人讀后有一種雋永的意味,也像是“一件永不褪色的衫子”。
(點(diǎn)評來源: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