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中孚
真假反思
文_中孚
十八屆中紀委五次全會工作報告列出了2015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任務清單”,其中提出,對被立案審查的黨員干部,要從學習黨章入手,重溫入黨志愿書,喚醒他們“激情燃燒歲月”的記憶,對照自己理想信念的動搖和違紀違法的事實,寫出懺悔錄,自悔自新,警示他人。
其實,貪官寫懺悔錄早已是“規(guī)定動作”,這次作為任務提出,再次體現(xiàn)了組織上的良苦用心——一來可以讓貪官對自己所犯錯誤有個全面認識,二來可以告誡其他官員莫要重蹈覆轍。所以,懺悔錄里不僅有懺悔,還有反思。比如“對不起組織、對不起人民、對不起父母”可謂懺悔;“要約束權力,不觸犯法律底線”之類可謂反思。
從長遠看,反思比懺悔更重要。懺悔畢竟是個人的事,如果確實虔誠,可以讓自己不安的心靈得到些許解脫;而反思則是尋找失敗或者過錯產生的原因,防止同樣的錯誤再次發(fā)生。原因找對了,并對癥下藥,那是真反思;如果原因沒找對,或者原因找對了,但只是說說而已,那么不僅是白耽誤功夫,而且可能讓結局變得更加糟糕,這就是假反思。
從近代開始,清政府就一直反思,為什么“天朝上國”會一敗再敗,甚至敗給蕞爾小國日本?但其反思并不順利。鴉片戰(zhàn)爭失敗之初,清政府并沒有意識到他們失敗的原因在于英國已經進入現(xiàn)代化,而中國還是一個落后國家,他們覺得是指揮員不行,就派了湖南提督楊芳去打仗。
楊芳到了廣州后還沒正式接防,第二天英國軍艦就來了,他自己去觀戰(zhàn)。觀戰(zhàn)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奇怪的現(xiàn)象:英國軍艦在水里顛簸,炮也隨之顛簸,但都打得很準,威力還很大,他覺得這用的是邪術,我們要破邪術。他的方法是在廣州征集馬桶,因為最臟的東西能破邪術,等下一次英軍來了,他就把馬桶扎在竹排子上面放出去。他覺得把邪術一破,英軍就敗了。結果可想而知。
不過,清政府還是有明白人,希望“師夷長技以制夷”。恭親王奕?看到洋人制造機器、槍械、輪船等,無一不與天文、算學有關,于是奏請在同文館內另設一館,專門學習天文、算學,聘請洋人教學。這種反思雖不徹底,但起碼找對了方向。
不料,這樣的建議被不少士大夫嗤之以鼻,當時的大人物倭仁就是其中之一。他上奏說:“立國之道,尚禮義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薄疤煜轮?,不患無才。如以天文、算學必須講習,博采旁求,必有精其術者,何必夷人?何必師事夷人?”后來,李鴻章說:“中國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積習,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細心,以致所用非所學,學非所用。無事則斥外國之利器為奇技淫巧,以為不必學;有事則驚外國之利器為變怪神奇,以為不能學……”可謂一語中的。
面對同樣的政局,以天下為己任的某些清廷官員及有志之士沒少反思,但有的實事求是,有的隔靴搔癢;有的一針見血,有的揣著明白裝糊涂,很多時間都停留在內部的自我消耗上,致使中國的近現(xiàn)代化一直延后。所以說,很多事情不是缺少反思,而是缺少真反思。
在反腐敗問題上也是如此。比如某個官員被查處,有的人不是反思官員因何落馬,該不該落馬,怎樣避免此類事情繼續(xù)發(fā)生,而是覺得這樣的事情到處都有,該官員只是不夠幸運而已。如果按照這樣的反思法,接下來就是處心積慮讓自己成為“幸運兒”,而不是改正同樣的錯誤。
再看看貪官的懺悔錄,雖說大多是痛徹心扉,但在反思上還差了火候,談現(xiàn)象多,談原因少。從主觀上講,腐敗是因為世界觀、價值觀出現(xiàn)了問題,這樣的反思并無不妥,但也不是一句話這么簡單,因為世界觀、價值觀往往是隨著客觀現(xiàn)實發(fā)生變化的。還有的貪官反思自己被抓是因為制度監(jiān)督跟不上,組織上沒有及時提醒,使得自己犯罪,就是不反思自己是如何濫用權力,逃避監(jiān)督,該怎樣監(jiān)督這種濫用的權力。即使有認識到這個問題的,也是泛泛而談,僅僅是看起來像反思,而實際上在推卸罪責。因此,雖然我們說殷鑒不遠,但還是時常陷入“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的怪圈。
不過,不管真反思還是假反思,起碼還有反思的成分,這里,筆者不禁想起一個笑話:說一個酒鬼某日看書,書上講了酗酒的種種危害,于是該酒鬼掩卷沉思片刻,決定再也不看書了。你說,這是反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