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在人類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語文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等語文綜合素養(yǎng)。素質教育指的是學生不僅有良好的知識體系,還具備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語文教育生活化是將生活融入語文教學,將語文教學還原到生活中的教學形式,只有不脫離生活進行語文教學活動,才能使學生真正地將所學的語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促進我國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本文主要分析中學語文教育生活化的幾個教學方法。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育;生活化;教學
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育課程的理念就是培養(yǎng)學生基礎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能夠準確理解并運用語文知識。語文的教學與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因此在中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中應該注意與生活的聯系,如何達到有效的中學語文教育生活化是每個語文教師都在不斷探索的,以下是對語文中學語文教育生活化的教學方法的分析。
一、設計生活情境提高學生理解能力
雖然新課程改革后,語文教師都更加意識到應試教育的弊端以及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不足,因而均能夠將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作為教學的目標,而不再以高分作為評定學生學習好壞的唯一標準。但是在實際的教學課堂中仍存在較多的問題,有一點就是教學活動脫離生活展開,這就不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將其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學語文教育的生活化首先需要老師意識到語文是來源于生活,然后在教學中注意結合生活進行,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可以設計生活情境,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還可以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形式,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的《散步》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學目的以及難點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理解文章所表達的尊老愛幼的人性美,體會文章的意境美。這與學生與父母相處的日常生活十分的密切,因此老師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可以設計生活情境的方式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首先可以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均扮演文中的角色,將文中的情境、對話等再現到課堂中,學生的在扮演的過程中以及在觀看別人扮演的過程中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對話所含有的情感,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其次,老師可以讓每個小組分享與父母相處的故事,然后一起合作將故事重現出來,經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會更加注意到生活中尊老愛幼的點滴,有利學生思想品德的提高。
二、選取生活素材豐富學生生活知識
雖然中學語文教材的編寫是精心為中學生量身打造的,但是教材中有很多的經典素材畢對學生而言比較陌生,與已有的知識或者觀念存在出入。因此老師在進行語文的教學時好經常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學生對過于陳舊的素材感到厭煩,還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知識,為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積累理論知識。
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看云識天氣》這一課的教學中,是一篇十分實用的,但是在21世紀這個科技發(fā)達的時代,我們有了天氣預報這一先進的天氣預測技術,對于前人的經驗以及自然的生活知識是十分的缺乏的。文中總結的看云識天氣的知識也許很多學生會將信將疑,老師可以將近期的天氣以及云的變化特點進行分類總結,幫助學生驗證文中的知識。老師還可以選取生活中類似的素材進行知識的補充擴展,豐富學生的生活知識,比如各節(jié)氣的天氣特點等等。
三、開展生活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情感
如果單純地根據教材展開語文的教學活動,不僅會出現語文課堂枯燥無味、學生積極性不高的現象,還會影響學生語文情感的培養(yǎng),脫離生活的教學不理與學生的生活情感體驗。因此在中學語文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定期開展生活實踐活動,不僅促進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實踐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生活的美好,從生活中體會語文的語言美、文章的意境美等。
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的《秋天》這一篇詩歌的教學,又正好是秋季學期,老師可以在課前或者課后開展秋游活動,還可以與美術老師合作在秋游過程中指導學生采風等。畢竟文中的“秋天”是作者眼中的秋天,北方和南方,中部和西部由于地理位置原因氣候、植被等會有比較大的差異。而且農村地區(qū)的學生和市區(qū)的學生對蟋蟀、農家等的概念理解程度也不一樣,市區(qū)的學生可能在現實生活中沒有見過蟋蟀、牛、稻谷等事物。因此組織秋游活動,帶領學生去感受身邊的秋天可以使學生在身臨其境感受河流、樹木、小鳥等自然界的事物在秋天的狀態(tài)時對秋天有更好的理解,更好地理解詩歌所描寫的場景,同時促進學生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四、課后習題生活化使學生學以致用
語文教育的目的正是讓學生通過學習培養(yǎng)綜合語文能力,并且將所學運用到生活中。然而以往老師更加重視學生的考試技能,因此課后練習主要以理論知識為主,雖然這樣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學生的語文理論知識,但是并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所謂的“高分低能”就是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不成正比的結果,因此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老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布置生活化的課后習題,讓學生將所學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做到學以致用。比如前面提到的應用性較強的《看云識天氣》這一課的教學結束后,老師可以布置學生分成小組或者以個人的形式連續(xù)1個星期每天分早中晚3次觀察云朵并對天氣作出預測,并記錄下實際的天氣情況,1個星期結束后將記錄成果在全班進行交流。經過這樣的生活化習題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學會觀察生活的好習慣,還可以鍛煉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五、結語
語文來源于生活,有效的中學語文教育的生活化教學需將課堂教學與生活聯系在一起,設計生活情境、選取生活素材、開展生活實踐、課后習題生活化等教學策略以是將生活融入到語文課堂,將語文教學回歸生活的方式,以學生為本,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瞿朝文.讓課堂展示生活,使語文教學生活化[J].中國校外教育,2015(06):69.
[2]于海波.中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探究與實踐[J].讀與寫雜志,2013(12):82.
[3]田雪梅.中學語文課堂:“‘生活化的課堂—淺析隨時將生活引入語文課堂”[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07):236-237.
作者簡介:
葉亦慧(1978.10~),女,籍貫(精確到市):江西南昌,職稱:中學一級,學歷: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