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海燕
課堂是教師生命最重要的舞臺,和學生一起去感悟文本、一起去收獲學習的快樂,共同品味人生的真諦,教師就會少了許多教學的焦慮和煩惱。我們看過很多名師的課堂教學實錄,感覺整節(jié)課師生是那樣得輕松、和諧、愉快,給人一種美的感覺,令人心生羨慕。所以,我在自己的日常教學中也常常思索,如何讓學生也如此喜歡我的課堂呢?漸漸地,我發(fā)現,要想讓學生喜歡,就要從自身上下工夫,讓自己的課堂變得有廣度、有深度、有溫度,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充滿陽光的味道,才能像一首美妙的詩、一幅絢麗的畫,讓學生能夠在上面盡情地著色、創(chuàng)作。
一、讓自己的課堂有廣度
所謂的廣度,就是課堂不能局限于一篇課文本身,而是以這篇教材為依托,輻射開去,把學生帶到一個無限廣闊的世界中去,而不只是原地踏步,照本宣科。要想做到有廣度,我覺得自己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博覽群書,凝聚滴水穿石的力量
我覺得真正的喜歡,應該是教師內在的文化底蘊。我曾讀過一些教育家的著作,幾乎所有的教育家都強調一點,教師必須善于讀書,不斷學習。蘇霍姆林斯基、錢夢龍、李鎮(zhèn)西等等,無一例外地反復告誡教師要讀書。大家也都在學校例會上聽過魏書生教師作的報告,根本沒有什么講話稿,但他卻能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幽默橫生,其實這都得益于他大量的課外閱讀。我覺得高素質的教師和高素質的學生是成正比的。語文教師素質的高低,主要看他閱讀量的多少,讀得多了,才能提高自己,教起書來才會有底氣,課堂上才會得心應手,學生才會從課堂上吸收更多的養(yǎng)分。
(二)拓寬渠道,擷取智慧的火花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教師的博學并不是為了炫耀自己,而是為了讓學生站在我們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遠。所以,在課堂上要積極引導學生探求新知。教師要通過課前預習、課上交流、課后拓展將學生視野引向深入。我們班專門有一位學習資料的管理長官,每篇文章的學習我都注重課外知識的了解,現在已經四年級了,班級已經有六本資料集了,隨時可以翻閱。學生養(yǎng)成了學習查閱資料的好習慣,我也堅持在備課前通過多種渠道也去了解課文相關知識。比如在學習《秦兵馬俑》這課時,我了解了大量的相關知識,上課時在了解不同兵俑的特點時,我給學生講解了書中以外的為什么兵馬俑的頭上都沒有頭盔,而是都盤著發(fā)髻的原因。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從而也引發(fā)了他們對世界寶貴遺產的渴求。所以說教師拓寬了學生的學習渠道,課堂上才能擷取學生智慧的火花。
二、讓自己的課堂有深度
所說的深度,就是學生不僅能從我們的課堂上學到知識,更能學到語文學習的方法,即使他們將來離開了我們的校園,淡忘了課本上的知識,這些方法仍然讓他們在以后的學習中一生受用。語文教材薈萃了中外名家名篇,可讀性很強,但由于時空的局限,學生理解困難。那么作為教師,就應該靈活地運用教材。
(一)活用教法
葉圣陶曾說:“教師之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痹诮虒W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還要讓學生會學,語文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故而教學方法也要多樣化。有的課文我們在教學時可圍繞中心段教學,有的課文可在教學時先揭示結果,然后再追溯過程,有的課文利用前后印象反差形成鮮明對比來進行教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不斷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點,使之始終保持新鮮感和好奇心,這樣學生才能更喜歡我們的課堂。
(二)注重設計
語文教師應該是“設計師”,教學每一篇課文都要精心設計,都要讓學生感覺出“美”來,從而激發(fā)閱讀的熱情。對學生來說,語文教師是“向導”,走進課文這路怎么走,有了精巧設計就會曲徑通幽,登堂入室。沒有設計,就會到處轉悠,迷失方向,最后暈暈乎乎,甚至走不出來。課堂上我在講授每一篇課文時,在理解內容之后總要引導學生總結發(fā)現作者運用了哪些好的寫作方法,當然每一課不求面面俱到,一課一得即可。還有,我們班地學生有一個習慣,學習完每篇課文后,都要把一句最能表達自己心中所想的話寫在每課題目的上邊,堅持動筆,堅持總結,久而久之,堅持不懈,我想對學生而言便會成為一筆享用不盡的財富。
三、讓自己的課堂廣度與深度并存
我的課堂雖提高了學生參與的廣度,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在摸索中有了較深的感悟。
(一)不要把語文味淹沒在導學中
自主課堂旨在改變傳統(tǒng)課堂的低效面貌,但語文課的“效”不僅體現在對語文陳述性知識的掌握,還有程序性知識的理解,我們語文教師肩負著更為重要的使命,即語文味的熏陶、對語言文字情感的建構, 這應該是我們今后努力的方向,不能讓學生覺得“語文也不過如此,寫寫練習而已。”
(二)自主課堂更需要有教學機智的教師
在陽光自主的課堂上,我們教師的發(fā)言機會少了,時間短了,因此在什么時機發(fā)言就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瓣柟庹n堂中更需要有教學機智的教師。”許多教師在面臨這一新的課堂模式時總不免這樣抱怨:“語文課不會上了”“早知道語文課這么上,那么之前的教學改革還有什么意義呢?”是的,如果我們僅僅把視野停留在表層,那么很容易想當然地認為這樣的改革不是進步,反而是倒退。我們教師應該把教案藏著肚子里的,每篇課文,教師講多少或怎么講都不是關鍵,關鍵是學生需要什么,教師能不能給的問題。這就是陽光課堂“以學定教”的問題,在自主課堂中, 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哪些問題學生可以自主解決,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學習與交流能掌握多少,課上在學生展示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發(fā)言,找到恰當的時機發(fā)言,雖然不一定能取得“一語驚醒夢中人”的效果,但如果能通過點撥讓學生走到文本的更深處,想必更能體現我們作為教師的價值了。
四、讓自己的課堂有溫度
首先要雕琢語言,教學是語言的藝術,不同內容、不同階段要運用不同的語言,導入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過渡要承上啟下不留痕跡,總結要提綱挈領,學生說得精彩要及時表揚肯定成績,出現錯誤時要寬容理解樹立信心,學生注意力分散時要言詞幽默巧妙吸引,讓學生把聽課當成一種精神享受。其次還要鍛煉學生,美國華盛頓一所大學有句名言:“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千萬不要喧賓奪主,課堂上要處處傾聽學生的聲音,給學生思考和表達的機會,給學生交流和展示的機會,給學生操作和實踐的機會,給學生辯駁和質疑的機會,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感到課堂是自己的天地,才會真正喜歡上它??傊處煹臒崆?、教師的傾聽會化作一種力量,溫暖著每一個學生。
如何讓學生喜歡我們的課堂?我想教師應該經常拿出這個疑問來問問自己,問問自己做得好不好。我想我們的語文教學不只是識字、析段、品文,而是一種滋養(yǎng),所以我們更應努力,努力讓學生更喜歡我們的課堂,讓其變得更高雅,讓他們的人生變得更精彩。
(責編 張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