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俠
對于汽車這樣高度復雜和耐用的商品,走品牌之道是唯一選擇,因為汽車是一個擁有130年歷史的經典工業(yè)產品,汽車消費對于品牌的推崇已經根深蒂固。
專業(yè)調查顯示,中國自主品牌在產品層面與國際品牌的差距已連續(xù)四年縮小,多家自主品牌超過主流汽車品牌的平均品質得分。但是,中國汽車品牌的平均售價明顯低于國際品牌,溢價能力較弱,品牌的內涵和差異化不清晰,似乎除了價格便宜,還沒有形成明顯的被普遍認同的特征。
品牌建設是中國汽車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課題,從汽車大國轉變?yōu)槠噺妵粋€關鍵性標志就是擁有全球競爭力的品牌。在最新的福布斯全球品牌價值百強榜中,汽車企業(yè)占據了13席,其中豐田排位第九位,品牌價值313億美元,比中國最大的自主品牌企業(yè)的總銷售額還高得多。值得注意的是,韓國現代位居第71位,起亞位居第80位,雙雙進入品牌百強。品牌價值排名靠前的企業(yè),盈利能力也比較強。比如排名第11位的寶馬,其利潤率為7.2%,而排45位的福特、排62位的通用(雪佛蘭)雖然銷售額比寶馬高得多,但其利潤率分別只有2.2%和2.5%。中國的汽車產業(yè)起步并不比韓國晚,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我們在銷量上躍居世界第一,遙遙領先于歐美日韓,但銷量的領先越發(fā)反襯出我們在品牌方面的弱小。
品牌培育需要時間的積累,是一場持久戰(zhàn),越早謀劃越好。大家知道,歐美的知名汽車品牌大都經過了幾十年甚至一百多年的時間積累,經過了無數次大浪淘沙般的優(yōu)勝劣汰。中國品牌的汽車尤其是乘用車,大都只有十幾年二十年左右的積累。在這段有限的時間里,我們面對的市場又大都處于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我們的精力更多地放在生產和銷售上,在品牌方面所缺的功課太多。
隨著產能的擴大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合資產品的價格開始大幅度下探,與自主品牌出現接近和部分重疊。首次近身肉搏的結果是,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出現了長達一年的持續(xù)下滑,直到去年的8月份才開始企穩(wěn)。其實,遭遇市場阻擊最激烈的時候,正是培育品牌的最佳時機,因為我們終于有了與別人同臺表演的機會。只有同臺表演,我們的技術進步、我們的差距、我們的比較優(yōu)勢才能得到客觀的、直觀的展示,消費者才有機會把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放到一起來審視。
在2014全球品牌價值百強中,前三甲全部是IT企業(yè)。排名第一的蘋果公司品牌價值是豐田的四倍,但公司成立的時間只有豐田汽車的一半。這說明,互聯網讓人們獲取信息變得更加直接和高效,給縮短品牌培育周期提供了技術上的可能性,使品牌的成長駛向了高速路。當然,在這條高速路上,試錯的成本也會非常高昂,甚至根本沒有試錯的機會。我們要充分用好互聯網+帶給我們的難得機會,在品牌建設的高速路上及早出發(fā),安全科學地駕駛,用最短的時間抵達美好的目的地。(根據7月31日銀川汽車論壇上演講內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