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娟
小學是接受教育的最初階段,課堂是學生在校學習最重要的場所。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提高對課堂練習的設計水平,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通過課堂練習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質量。本文從小學數(shù)學課堂練習設計的問題出發(fā),詳細分析了課堂練習設計中應該遵循的策略,為此所提建議可供同仁借鑒、參考。
小學數(shù)學的學習主要是為初中數(shù)學的教學活動打下基礎,除了對基礎的數(shù)字、圖形、單位及一系列計算公式進行學習外,還需要提高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和實用能力。小學數(shù)學的課堂練習就是為了鞏固所學的新知識,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吸收,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小學數(shù)學課堂練習存在的缺陷
(一)題目內容單一
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題目時常常會出現(xiàn)練習的形式單調、練習的內容機械性重復等情況,這樣往往會讓學生在做練習時感覺枯燥乏味,對所學知識也不能全面鞏固。一些教師會直接依照例題設計練習題,這樣出題不僅會讓學生在長期的做題之后產生慣性思維,做題時只考慮本節(jié)課所講的知識點;同時,學生練習與例題相似的題目也不利于其思維的擴展。
(二) 設置缺乏層次
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也常出現(xiàn)不合理的狀況。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會產生不同的認知,而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都是按照大多數(shù)人的學習需要,有的甚至是設計較為簡單的基礎鞏固題。設計的難度還處于較簡單的狀態(tài),沒有層次的變化,難以提升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
(三) 教師對課堂練習的認知不夠
教師對課堂練習的認知不夠是課堂練習中存在的最重大的問題。有些教師還是采取“題?!睉?zhàn)術,認為只要多做題就能提高數(shù)學成績;還有些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敷衍了事,因此設計的題目質量不高,還常常出現(xiàn)重復的習題。正因為教師對課堂練習的認知不夠也造成教師在課堂中將大量時間花在對知識點的講授方面,留給學生的課堂練習時間較少,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消化新知識。
二、小學數(shù)學課堂練習設計的策略
(一)注重層次性
小學生的注意力很難在一件事上集中很久,因此,給小學生布置很多作業(yè)只會讓他們在做題的過程中產生厭倦情緒,并慢慢失去興趣,這樣根本達不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要注重題目的質量,利用有代表性的題目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學會舉一反三。
另外,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在設計練習題時也應當進行充分考慮,對課堂練習進行梯度性的設置,題目由最簡單的課本知識到需要學生發(fā)散思維靈活運算的大題,這樣的設置既能滿足學生對知識點的鞏固,又能讓部分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提升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形狀的面積時,就可以按層次設計不同的題目,基礎題可以設置為:一塊地長為4米,寬為3米,求這塊地的面積。擴展題就可以設置為:一塊地長7米,長比寬多1米,求這塊地的面積。
(二)注重拓展性
數(shù)學對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的要求較高,各個知識點間都有相應的聯(lián)系。因此,在課堂練習設計中教師應該注重題目的拓展性,將多個知識點融入一個題目當中,這樣學生不僅能在練習當中對以前學習的知識點進行復習鞏固,還能擴展學生的見識,讓練習內容更加豐富,涵蓋的知識點也更多。
例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時,需要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進行運算,這時教師在出題時就可以讓學生先求解其周長和面積,再求解表面積和體積。
(三)注重趣味性和操作性
小學生對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而且自制力較弱,容易被事物吸引,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些特點,設計出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練習題,讓小學生能夠積極做題,在較為歡樂的氛圍中開始自主學習。
例如:教室里有5個人,教室外有8個人,若有2個人走進教室,則現(xiàn)在教室外和教室里面分別有多少人。在學習簡單的加減法時,教師可以采取情景模擬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
(四)合理安排時間
課堂教學的時間有限,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合理安排講授和練習的時間,避免因講授時間過長導致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鞏固知識點,或因練習時間過長,導致學生做題疲勞,興致不高。只有合理安排時間,有節(jié)奏地進行課堂教學,才能達到最佳的課堂學習效果。
小學數(shù)學的課堂練習設計并不是單純靠理論闡述就能達到最佳的效果,教師需要以教學目標為基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層次性、趣味性、拓展性等融入到課堂練習設計中,通過不斷變換練習題的內容和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李堡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劉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