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思 朱琨
摘要: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文化事業(yè)迅猛發(fā)展,高等音樂學院聲樂教學應當積極響應新時期教育發(fā)展的要求,改革教學模式,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高等音樂學院聲樂教學是培養(yǎng)聲樂人才的重要途徑,然而現(xiàn)在優(yōu)秀聲樂人才短缺也使高等音樂學院聲樂教學改革迫在眉睫。主要原因歸咎于,我國高等聲樂院校聲樂教學依然沿用著音樂學院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及教材,開設的許多課程中學生們甚至不知道學什么,聲樂教學中存在著諸多弊端與問題,嚴重阻礙了聲樂教學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音樂學院 聲樂 教學改革
在我國高等音樂學院中,聲樂課被規(guī)定為必修課,因此我們可以看出聲樂的重要性,音樂學院聲樂教學,主要培養(yǎng)學生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基本理論和基本教學方法,能分析、理解和表現(xiàn)聲樂作品,懂得青歌唱訓練的基本知識與方法。本文結合實際情況,對高等音樂學院聲樂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
一、高等音樂學院傳統(tǒng)聲樂教學
(一)“千人一面”的教學方法
隨著各大音樂學院的逐年擴招,音樂類學生數(shù)量越來越多。教師為了完成教學目標,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千篇一律,采用相同的教學方法,所有的學生們都用一樣的練習曲,唱同一首藝術歌曲,只重視形式上的教學,不考慮學生本身。教師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低,對不同音色和音質的同學選取同樣的歌曲進行教授,并且要求他們表現(xiàn)出同樣的情感處理和音域表現(xiàn),這種“標準化生產(chǎn)”的教學方式在短時間內(nèi)讓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歌唱技能,但閹割了學生不同特質的嗓音和審美體格狀態(tài)的表現(xiàn)。
考試時侯,每位老師對學生選取幾乎相同,男生統(tǒng)一唱《喀秋莎》、《跑馬溜溜的山上》;女生統(tǒng)一唱《三十里鋪》、《繡金匾》,然而條件好的還是高分,條件不好的還是低分,其唱歌水平并沒有實質上的提高,這種教學方式,沒有以學生為中心,始終都是老師帶領著學生而不是引導學生,將一些沒有實際意義的教學方法用到學生身上,這樣教師和學生之間處于一種不平等的交流狀態(tài),學生膽怯向老師提出教學需求,從而不利于學生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弱化了課程內(nèi)容的深度、廣度以及一對一傳授信息的多維性、集成性。長此以往,學生開始厭倦學習,抵觸教師的灌鴨式交流,教學效果很一般。
(二)師生之間缺乏溝通
在聲樂教學中,老師僅僅是講大綱要求的教學內(nèi)容,忽略了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沒有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工作死板,缺乏創(chuàng)新性。
教師主導教學過程,忽略了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和獨立性,形成教與學不能同步。教師與學生雖然有交流,但是視野過于狹窄,不能拓寬思路,學生的想法不能激發(fā)出來。從而會導致聲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不能從多個方面互相了解,不利于學生通過探究實踐中產(chǎn)生自己的想法,不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掘,學生各方面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就得不到實現(xiàn)。所以,老師應該與學生適當?shù)臏贤?,目標一致,想法一致,從而最大限度地發(fā)掘學生們的潛能。
(三)教學設施簡陋
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已經(jīng)進入了一個信息時代,然而學校的教學設施還是鋼琴、黑板、粉筆頭,我們并沒有對老式的、傳統(tǒng)的這種教學方式給予否定,畢竟在這種教學方式,和教學條件下,筆者過培養(yǎng)的大批的音樂家、作曲家、音樂學者。但是時代在進步,我們也要與時俱進。
多媒體、語音和計算機等現(xiàn)代教學手段在一些高等音樂學院已投入使用,幻燈投影、電腦錄像等多媒體教學手段已進入高等音樂學院的課堂教學,加強了課堂教學的直觀性與形象性。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與教學速度,讓學生更快、更直觀地理解了老師要講的內(nèi)容。
二、高等音樂學院聲樂教學改革
(一)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
1.聲樂理論課
理論課是聲樂課的基礎,是唱好聲樂的必經(jīng)之路,然而各大音樂學院往往忽略了這個最基礎的環(huán)節(jié)。每當我們唱一首作品的時候,我們必須要了解這個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了解當時的社會關系,了解作曲作詞人,通過這些角度對作品進行剖析,用心去感受作品要表達的含義,因為我們每當演唱這首作品的時候,我們不僅僅是在演唱,更多的是在表達作品的內(nèi)容,表達它的情感。
在你不了解一首作品的時候,樂譜可以最直接告訴“他”到底在表達什么。
識譜也是聲樂理論課里的必修課,在對譜子的時候,我們不可以馬虎,一定要十分嚴謹?shù)膶⒆V子對下來,因為你如果差了一個音,歌曲的完整性就會被破壞。所以聲樂理論課必不可少。
2.聲樂形體課
假如我們把人體當做一件樂器,那么我們必須要把這件樂器放正了,他才能發(fā)出美妙的聲音,所以形體也是歌唱的必要條件。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個歌唱演員在舞臺上,雙手抱在胸前,雙腳不自然地放著,面目凝重,雙眉緊蹙。我們都可以看出來這不是來為大家演唱的,這是來打仗的。形體訓練最重要的是把身體形態(tài)與內(nèi)在氣質結合起來,這就需要學生有長期的藝術環(huán)境氛圍熏陶。身體形態(tài)技能可以速成,文化修養(yǎng)卻非一朝一夕,要在不斷地觀摩演出、學習歌曲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蘊、感受民族歌曲背后的民族情感等潛移默化的學習中找到屬于自己的表現(xiàn)風格。
3.聲樂語言課
聲樂的唱法分為三種:民族唱法、美聲唱法、通俗唱法。在各種唱法中我們還會接觸不同民族、不同語言的歌曲。例如:民族唱法里面,我們會接觸很多的地方民歌,陜北、山西、東北等等地方民歌,每個地方民歌都有屬于自己的地方方言,只有學會的方言才能更完整的表達歌曲的含義。美聲唱法里面,我們要接觸意大利文歌劇,這樣的話我們要不學好語言,以為的依葫蘆畫瓢,這樣是對歌曲的褻瀆。流行歌曲相對其他兩種唱法算是新型的唱法,這種唱法更讓年輕人喜愛,有搖滾、民謠、爵士等等音樂風格。這里面步伐有許多英文歌曲,學好英語也是必然的。所以說歌唱的語言沒有什么捷徑可以走,必須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學好。
4.聲樂個別課
聲樂個別課,顧名思義,就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一對一上課,對個別學生特殊訓練,我們經(jīng)常聽到一句話,“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無論是我們的音色、長相、高矮、胖瘦。所以我們的教師一定要對每一個學生制定一個屬于他自己的培養(yǎng)方案。針對他的優(yōu)勢和和略勢為他設置一套獨一無二的訓練方案,而不是千人一面。一定要具體學生具體分析。
5.聲樂小組課
聲樂小組課,主要是針對聲樂合唱,將歌唱音色相近的2-10人組織到一起,一起訓練,這樣可以使他們互相促進、互相學習,從而達到更快的進步,讓競爭的氛圍在學生們中間蔓延,合唱的方式有很對,有齊唱、輪唱、重唱等等。這樣訓練同學們的旋律感和節(jié)奏感,因為稍微有一點點偏差,我們就會聽到參差不齊的聲音,小組課,可以較好地解決聲樂學習中許多具有普遍性的知識和技能技巧問題。要盡量讓學生在拓寬知識面的基礎上, 根據(jù)自身的需求去尋找相關的結合點。這樣, 就避免了教學中偏于“專、深、窄”的現(xiàn)象。如果一味貪大求深, 讓學生不切實際地練些大曲目, 其結果只能是“一學期唱一首詠嘆調(diào), 甚至一學期連一首詠嘆調(diào)都唱不好?!?/p>
(二)“與時俱進”的聲樂教材
教材是將老師和學生練習的橋梁,可以說擁有一本好的教材,節(jié)省一些不必要的時間,學生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教材的重要性,我們在此不必多說,我僅談談聲樂教材應當注意的兩個問題,傳統(tǒng)文化和選曲。
1.傳統(tǒng)文化
傳統(tǒng)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tài)的總體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聲樂教材不僅僅是聲樂的賞析,還要增加世界各地的文化。音樂是世界的通用語言,我們課已通過歌聲來感受,外國人的情感,當我們欣賞外國歌劇的時候,我們雖然不懂他們的語言,但是我們會被他們的歌聲所感動。具備傳統(tǒng)文化的聲樂教材也應體現(xiàn)音樂藝術的審美功能、聲音訓練功能、文化教育功能,應包括必唱曲目、欣賞曲目、瀏覽曲目,結合中西教材進行合理搭配,并將民族文化與民族唱法的特點結合并應用于實際教學中。
2.選曲
在選取的問題上我主張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們可以把民族唱法、美聲唱法、通俗唱法分為三本教材,分類選曲,個性培養(yǎng)。民族唱法可以多一點選曲一些地方民歌,例如:東北大鼓、龍江皮影、西河大鼓、福建南音等,將民歌的教材徹底豐富起來。
選擇曲目要適合學生聲音種類的聲樂作品,也要適合學生學習的程度,要符合聲樂教學大綱的要求,針對學生的不同的條件和問題,不僅僅要選擇高難度的聲樂作品,同時要選擇一些通俗好唱的歌曲;要掌握一定的唱歌方法和手段,要基于學生的實際水平選擇曲目,從著重于聲樂技術的基礎訓練到考慮一些音域比較寬、曲式結構較復雜的歌曲來演唱;要在聲樂技巧難度上有所區(qū)分,如對氣息的控制、聲音位置的把握、聲音音色控制、作品力度、歌曲的音域等等。因此,要選擇得當合理的聲樂曲目,首先切合高等音樂學院的學生實際情況,還要讓學生在循序漸進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和藝術修養(yǎng)。
(三)別出心裁的聲樂考試
考試,是中國學生的一個永恒的話題,以往的聲樂考試,都是在學校的音樂廳,臺下擺幾張桌子,坐著幾個重量級的教授,學生們依次上去唱歌,老師們依次給出分數(shù),筆者個人認為這樣的考試是對學生有一個階段性的總結,但是不足以讓學生發(fā)揮出他們巨大的能量,許多學生都是為了考試而考試,這樣的考試不僅讓他們失去了對音樂的興趣,同時他們也不會享受到舞臺給予他們的成就感。
筆者認為我們應該重新審視“考試”這一話題,我們可以組織一些課外活動。例如:“為敬老院老人獻愛心”、“校園之聲”、“高雅音樂進校園”、下鄉(xiāng)義演等等??傊?,就是讓學生的所學得以所用,讓他們釋放他們的最大能量。讓考試和回饋社會聯(lián)系起來,學以致用,培養(yǎng)學生的表演欲望和自信心,通過實際行動讓他們自己知道自己該做什么,讓學生自己設定自己的學習目標。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音樂教育開始不斷完善,高等音樂學院聲樂教學是我國現(xiàn)階段基礎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基礎音樂教育直接關系到我國素質教育的發(fā)展與傳承,不斷改革與完善聲樂教學模式,當前培養(yǎng)出更多地適應當前我國社會發(fā)展需求的聲樂人才。相信經(jīng)過這樣的改革與發(fā)展,高等音樂學院聲樂教學必將會以更加全新的面貌展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
參考文獻:
[1]張霞.淺談聲樂專業(yè)的形體訓練[J].讀與寫雜志,2008,(09).
[2]鄭永江.論高師院校聲樂教學改革與教材建設[J].藝術教育,2008,(10).
[3]楊麗菲.高等音樂師范聲樂教學改革之淺見[J].民族音樂,2010,(04).
[4]張曉軍.音樂表演專業(yè)聲樂教學現(xiàn)狀與改革思考[J].北方音樂,2014,(05).
[5]徐建.高等藝術院校音樂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的課型改革[J].民族音樂,2007,(03).
作者簡介:
[1]沈思,西南財經(jīng)大學;
[2]朱琨,四川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