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利 蔣建英 趙萍 方舒
科學管理降低手術部位標記缺失的應用效果
郭偉利蔣建英趙萍方舒
手術室作為患者治療的特殊場所,工作繁重、節(jié)奏快、應急情況多,正確識別、評估、防范、規(guī)避、分散風險,防患于未然,保證患者的安全是我們不斷探討的課題[1]。在同一個工作場所的個人,為了能夠更好的解決問題,使工作效率在原有水平基礎上有所提高,自愿加入科學管理小組,科學地分工,相互合作,通過輕松愉快的管理,使全體成員都能夠持續(xù)不斷地參與到對工作現(xiàn)場進行改善與管理的工作中[2]。本資料觀察應用科學管理對降低手術部位標記缺失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4個骨科、2個神經外科、2個婦科、1個普外科、1個泌尿外科、1個心胸外科、1個肝膽外科、1個腫瘤外科、1個肛腸外共14個手術科室的全體醫(yī)生共144名、病房護士共192名,全體手術室護士42名,平均年齡:醫(yī)生39.3歲,病房護士28.4歲,手術室護士32.1歲。學歷:醫(yī)生本科105名,研究生39名;病房護士:中專36名,大專59名,本科97名;手術室護士:中專8名,大專9名,本科25名。按需要做手術部位標記的手術患者的手術時間次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2014年1月20~31日手術的為對照組,2014年4月28日至5月9手術的為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的手術醫(yī)生、病房護士、手術室護士均為相同人群。
1.2方法 采用常規(guī)的手術部位標記方法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手術部位標記;采用科學管理對觀察組手術患者進行手術部位標記,科學管理主要內容為:(1)成立小組。自愿報名的模式成立科學管理小組,小組成員共9名,設立組長1名。(2)擬定本次管理活動計劃表,并對成員進行分工。(3)現(xiàn)況把握。以現(xiàn)有文件[凡手術部位,尤其是涉及有雙側、多重結構(手指、腳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術時,對手術側或部位有規(guī)范統(tǒng)一的標記;標記用不易退色的標記專用筆(以記號筆標示手術切開線或以直徑2~3cm空心圓標示),標記必須清晰,要求在患者手術消毒后標識或標記物仍能辨認,并有患者和患者家屬參與]為依據,組員回顧手術部位標記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查檢表的設計與現(xiàn)況調查。進行為期10個工作日的查檢工作,查檢發(fā)現(xiàn)平均每天標記部位錯誤0.8例,記號筆錯誤1例,形狀不符2.3例,記號色淺0.3例,未做標記4例,日平均總標記量19.1例。(4)目標設定:現(xiàn)況值:8.4次/d;改善重點:86.9%;改善能力:65%;改善值=現(xiàn)況值×改善重點×改善能力 =8.4×86.9%×65%=4.7(次/d)目標值=現(xiàn)況值-改善值=8.4-4.7=3.7(次/d)。(5)解析。依據現(xiàn)況查檢數(shù)據,根據“80/20”原則,最主要的缺失項目是未做標記、記號形狀不符及記號筆錯誤三項,針對三項基本錯誤采用頭腦風暴法[3]進行魚骨圖[4]原因分析,共查找到醫(yī)生方面:工作繁忙、對手術部位標記意識淡薄、科室領導不重視、制度不明確。病房護士方面:對制度不熟悉、風險意識不強、宣教不到位、送手術患者前未檢查、核對時機不正確。手術室護士方面:安全意識薄弱、標記符號不掌握、反饋信息不及時、術前訪視制度不完善、宣教不到位。患者方面:不配合、安全意識不強。上級部門方面:監(jiān)督不力、制度不完善。其他方面:手術量大、無標記筆、記號筆不統(tǒng)一等共21個原因,通過真因檢驗找到五個要因:①對手術部位標記意識淡薄。②現(xiàn)有制度不完善。③標記缺信息反饋不及時。④宣教及標記檢查不到位。⑤記號筆不統(tǒng)一。(6)對策擬訂與措施實施:根據要因進行了對策的擬訂并實施。①搜集國內外案例,進行學習警示,提高風險意識。②由醫(yī)務科完善現(xiàn)手術部位標記制度及手術患者手術部位標記流程、護理部結合實際完善手術患者接送等相關制度。③組織培訓醫(yī)生、病房護士、手術室護士學習相關制度并進行考核。④醫(yī)務科組織抽查≥1次/周手術部位標記缺失情況。護理部檢查手術患者≥1次/周接送規(guī)范。⑤建立手術部位標記缺失登記本。⑥發(fā)現(xiàn)手術部位標記缺失即時電話反饋于對應科室。⑦手術室每周向護理部、醫(yī)務科匯報缺失數(shù)量。⑧手術室護士在術前訪視時檢查手術部位標記,并向患者做好手術部位標記的宣教,使手術患者由被動被標記轉化并為主動要求標記。⑨記號筆由設備科統(tǒng)一采購,統(tǒng)一領取記號筆。⑩記號筆定點定位放置,科內人員100%知曉。(7)效果確認。全部對策實施后通過10個工作日改善效果確認:記號筆錯誤平均0.2例/d,形狀不符0.6例/d,未做標記2例/d,需標記量21.2例/d,降幅達66.67%。(8)依據衛(wèi)生部患者十大安全目標中目標三:嚴格執(zhí)行手術安全核查制度流程,防止手術患者、手術部位及術式出現(xiàn)錯誤。針對手術部位標記仍有缺失的現(xiàn)狀再次進行了魚骨圖的原因分析,對分析到的原因進行了真因驗證,根據找到的要因擬訂對策如下:①每天有專職手術室護士在患者通道處查對手術部位標記。②將未做手術部位標記的手術患者滯溜于術前準備室。③請手術醫(yī)生到術前準備室補做手術部位標記。④手術護士只能將有正確手術部位標記的手術患者接入相應手術間。通過上述措施的實施,凡是進入手術間的患者都已經有正確的手術部位標記。(9)標準化。①凡手術部位,尤其是涉及有雙側、多重結構(手指、腳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術時,對手術側或部位有規(guī)范統(tǒng)一的標記。②凡手術者在術前必須在病房標記手術部位,標記時手術醫(yī)生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③標識方法:標記用不易退色的標記專用筆(以記號筆標示手術切開線或以直徑2~3cm空心圓標示并畫于手術切口處),標記必須清晰,要求在手術部位消毒后標識仍能辨認,并有患者和患者家屬參與。④手術室護士在術前訪視時向患者宣教手術部位標記的重要性,檢查手術部位標記并在術前訪視單中進行記錄。⑤標記由參加手術的醫(yī)師在病房送患者前完成,并由病房護士核對,確認標記清晰在《手術患者接送評估單》上簽字后再送患者至手術室。⑥手術患者標記缺失處理流程:第一步:手術患者滯留于術前準備室—立即反饋患者所在病區(qū)—手術醫(yī)生在術前準備室由患者或家屬參與補做手術部位標記—接患者入相應的手術間—啟動TIME-OUT程序;第二步:記錄:日期、時間、患者姓名、病區(qū)、床號、住院號、手術醫(yī)生、標記缺失類型,每周一上報醫(yī)務科、護理部。⑦手術室每周一將上周手術部位標記缺失情況以書面形式上報醫(yī)務科、護理部。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施科學管理后手術部位標記率有了明顯提升,有效地保障了手術患者的安全,再用手術室的手術患者標記缺失處理流程來彌補剩余標記缺失問題,使手術患者啟動TIMEOUT程序前均有100%的標記率。見表1。
表1 手術部位標記缺失(n)
通過科學管理提高了手術部位標記的執(zhí)行率,術前為手術患者作好正確的手術部位標記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將手術部位標記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給醫(yī)務、護理質控職能部門,層層把關,使手術部位標記落到了實處,保障了手術患者的安全。護士參與管理活動,有利于增強護士的責任感,進而提高科室內的護理管理質量[5],通過科學管理提高了護士的工作積極性,管理活動護理人員自發(fā)參與,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主權、參與權和管理權[6]。護理質量管理不再是以護士長為主而是全員參與管理,目標的實現(xiàn)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可以進一步增進團隊的協(xié)作能力,從發(fā)現(xiàn)到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中,主要突顯的應該是所有成員的工作熱情、團隊凝聚力、管理能力。
推行科學管理提升了護理人員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人與人之間溝通技巧,管理工具的應用,擴大了護理管理者的群體,活動體現(xiàn)了護士的自身價值感與存在感,提高了護士的職業(yè)前景與工作滿意度。
1王巧波.手術室護理的風險管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8):64~66.
2汪四花,林芬,沈國霞.品質管理活動在病房用藥安全質量管理中的應用.中華護理雜志,2011,46(12):160~161.
3薛亮.妙用頭腦風暴法.企業(yè)研究,2005,5(1):61~62.
4王珊,金如燕,沈蔚.品管圈在提高時間靜脈用藥準確性中的應用. 護理學報,2013,20(1A):15~17.
5牟英健.淺談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應用人性化管理的臨床效果.當代醫(yī)藥論叢,2014,22(7):1690~1692.
6楊麗,王衛(wèi)瓊.參與管理模式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護理管理雜志,2004,4(4):44~45.
311800 浙江省諸暨市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