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嘉雯
唱腔在中篇蘇州彈詞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麗調因曲調婉轉清麗、注重結合說唱內容而被廣泛運用。它有力地推動著劇情的發(fā)展、真切細膩地描摹人物性格,把觀眾帶入大喜大悲的豐富的情感審美體驗之中,同時又得到了倫理的洗禮。
中篇蘇州彈詞自上世紀中葉產(chǎn)生以來,以嚴謹緊湊的情節(jié)結構、趣味盎然的說表噱頭、傳情達意的流派唱腔深受觀眾喜愛,其創(chuàng)作演出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而恰到好處的流派唱腔以悅耳優(yōu)美的音樂性、抒情性在整個中篇之中的作用往往是點睛的,對情節(jié)的發(fā)展、作品的情緒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從而提升整部中篇的審美品位。麗調是蘇州彈詞中產(chǎn)生最晚的流派之一,是“傳統(tǒng)彈詞唱腔的集大成者”①。因“不但注重曲調的婉轉清麗,而且更著重于結合說唱內容的感情抒發(fā),賦予了一般用于敘述表意的彈詞唱腔更加豐富的性格色彩”②,而被廣泛用于中篇彈詞之中。中篇蘇州彈詞《五姑娘》第三回,在五姑娘生死攸關之際,便采用了最擅長描摹人物情感的麗調,把整個中篇的氣氛及故事發(fā)展推向了高潮。
一、將劇情的悲劇氣氛推向極致
《五姑娘》是在吳江蘆墟發(fā)現(xiàn)的漢民族民間敘事山歌,講述的是農村少女五姑娘在勞動中與長工徐阿天產(chǎn)生了純真的愛情,但風騷的阿嫂“辣椒心”仗著娘家勢力,欺壓他人,覬覦阿天的英俊,五姑娘成了阿嫂的肉中刺;貪財?shù)拇蟾鐥罱鸫笠庥廾靡园哉?8歲老秀才的財產(chǎn),于是徐阿天成了楊金大的眼中釘。哥嫂一計不成又施一計,賣掉妹妹四姑娘,嫁禍徐阿天,把阿天打得半死,扔到分湖邊。小妹五姑娘也被反鎖在磨坊里,逼著其在上吊和嫁人之間做選擇。五姑娘與徐阿天在悲憤中掙扎著、抗爭著。各懷心思的人物彼此交錯,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使整個中篇彌漫著悲傷、恐懼,又令人唏噓的張力。
《五姑娘》承續(xù)了蘆墟山歌一詠三嘆的抒情性,在三回書中,先后采用了蘇州評彈同樣具有纏綿抒情特征的俞調與麗調來推動故事的情緒發(fā)展。第一回,五姑娘出場,采用了新俞調的唱腔,圓潤甜美、純正舒展,表現(xiàn)出少女五姑娘的美麗和純真,與徐阿天一見鐘情的羞澀和暗自歡喜,同時也使得劇情在喜悅的表面下暗暗涌動著善惡較量的悲情。第二回,在一個雨夜,五姑娘暗自探望病中的戀人徐阿天,他們一起回憶雨里相識、雨里相愛的幸福,一起回味在生活中相互牽掛、在勞動中相互幫助的甜蜜,一起安慰在與惡嫂的抗爭中的擔憂,伴著雨聲互訴著衷腸。五姑娘的唱段采用了老俞調的唱腔,幽咽婉轉,訴說著無限的凄涼與惆悵。然而,盡管俞調纏綿悱惻,但是過于講究端莊平穩(wěn),周正柔順,難以將五姑娘的命運起伏貼切地表達出來。第三回中,大哥楊金大與惡嫂“辣椒心”嫁禍徐阿天,逼婚五姑娘。在聽到阿天被打死的消息后,五姑娘對愛情的渴望化為了泡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作了對阿天死亡的追隨。此時,女主人公由一見鐘情的喜悅到相知相戀的甜蜜、到躲避惡嫂和大哥欺壓的憤懣,再到選擇以死抗爭的絕望,平穩(wěn)舒緩、缺乏張力的其他敘事性唱腔,對于表現(xiàn)強烈的劇情沖突、氛圍渲染,要把整個中篇推向高潮而顯得力不從心,只有“一曲琵琶凄婉絕”③最擅曲隨情走、注重敘事與抒情緊密結合的麗調才能把劇情推向大起大伏、大喜大悲的跌宕之中,使整個中篇的悲劇性情緒達到最高潮。
二、對人物情感的描摹細膩真摯
麗調最顯著的特征即是唱腔與表達內容的緊密結合,“更加注重心靈體驗和感情投入,演出中的表演成分不斷增加豐富,與前輩藝人較多采用第三者敘事的冷靜姿態(tài)有了較大區(qū)別”。④五姑娘聽到哥嫂嫁禍阿天,阿天已被打死并被扔到分湖邊,她又被哥嫂逼婚和毒打,回想起早亡的父母,思念著相依為命的阿天及對當初沒有人欺負日子的向往,此刻化為了把把利刃,刀刀刺中心臟?!帮L雨聲中報三更,分湖咆哮響耳旁”。門外風雨大作,雷電交加,似在譴責命運的不公,比興手法的運用更體現(xiàn)出五姑娘內心的翻江倒海、山崩地裂,她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即將要追隨阿天而去了。演員采用麗調低音吟唱,聲減氣增的唱法,腔隨字轉,曲隨情走,唱到“心中希望已毀滅,美好青春難久長,人生若夢太凄涼”時,臺上臺下已是希望毀滅的悲涼,痛徹心扉。五姑娘的愛情一直在與阿天相識產(chǎn)生的希望到被阿嫂阻撓的失望,與阿天相互支撐的再希望到阿天被拋分湖邊的再失望,希望毀滅的痛楚、失去親人的悲傷、抗爭失敗的無奈、無力生活下去的絕望,凝結在“阿天被打命難保,與他生死兩茫茫;苦海無窮難解脫,問蒼天何處訴冤枉”的唱句里,屋外風雨大作的恐怖,屋內五姑娘生死抉擇,隨著麗調唱腔情緒的不斷轉換,情緒的張力一陣又一陣地沖擊著觀眾的聽覺和想象,營造出感同身受、唏噓不已的意境。五姑娘對生命的不舍,對阿天的依戀,就像桌上的油燈快要燒完了,無力回天的無奈,讓她走向了崩潰,善良、純真、堅強的農村少女此刻只能有一種選擇:到天上去找阿天吧?!扒嘟z亂,難梳妝;手洗面,整衣裳;萬念俱灰心已橫”。沉郁哀怨、纏綿凄切的旋律,以聲傳情,感情充沛,將以淚洗面、失魂落魄、走投無路的五姑娘真實地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整個唱段的情緒在美好憧憬的留戀喜悅與無處訴說的萬般悲苦中相互交替著、咬噬著、煎熬著。麗調的運用,“以特有的‘音樂形象來表現(xiàn)人物的內心世界,這種‘音樂形象即是音樂在聽眾心目中所喚醒的一種特殊的‘畫面感”。⑤“從神態(tài)、表情、語言,到品性、氣質都十分符合人物的身份和特定環(huán)境,讓人同情更動情”。⑥
三、使觀眾的審美情感得到倫理洗禮
別林斯基說:“悲劇的內容是偉大的倫理現(xiàn)象的世界?!敝衅K州彈詞《五姑娘》表現(xiàn)的是“小人物”平凡命運的悲劇,與小人物對應的是周圍環(huán)境從各自利益出發(fā)而產(chǎn)生的相互矛盾,這個矛盾把“小人物”五姑娘逼上了絕路。這個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女子,既善良美麗又柔弱無辜,令人充滿了同情,更富有人情味?!爸袊瘎】嗲槊栏械墨@得,并不因為其主人公地位的超乎尋常,而是由于其力量的弱小,由于善良本性和悲苦結局的反差,這些薄命女子越是嬌小、柔弱、溫順、和善,當她們備受摧殘、墜入苦難的深淵時,就越發(fā)顯得無辜、凄慘、痛苦和可悲,令人生出不盡的憐憫和同情”。⑦五姑娘在苦難中的掙扎、沉浮,沒有“血淋淋的場面和慘不忍睹的生死搏殺,而是調動最適宜的藝術手法去營造一種悲劇情感的氛圍,不惜筆墨地去渲染劇中人物內心的意緒,在如泣如訴、如歌般的藝術描繪中,向你訴說人世間美好情感的悄然幻滅、那些值得同情的人物的悲傷與苦難,以及善惡懲報、悲歡離合的結局”。⑧麗調的創(chuàng)始人徐麗仙正是來自社會最底層的弱女子,因此,麗調最適宜真切細膩地體現(xiàn)五姑娘求生的磨難以及無力抗爭的凄慘。
麗調情緒的渲染烘托,讓觀眾忘我忘情地同五姑娘一起處于命運的無所適從、無所選擇、無路可走的境遇,這種既陌生又熟悉的情感體驗,是對命運的傷痛,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期盼,通過對人生存在的否定性體驗,觀眾“募然回首”,對以往自己的生存根據(jù)及意義作痛苦的反思,對促成美好事物毀滅的原因作冷靜的思考,對善惡有了更清醒的了解和更沉穩(wěn)的心理承受能力,從而展現(xiàn)對人生存在價值的肯定,產(chǎn)生審美情感的快感?!罢嬲目旄校c痛有關,事實上,正是對痛苦的體驗和認同,悲劇美才能凈化人心??墒橇硪环矫?,不得不承認,我們也在偷偷關注結局,惟其如此,這種美才讓人心碎,才更促人深思,也才使情感更為純凈”。⑨亞里士多德認為,悲劇描寫的是嚴肅的事件,是對有一定長度的動作的摹仿,目的在于引起憐憫和恐懼,并導致這些情感的凈化。麗調帶來的審美情感的大悲以及劇情后來天雷火燒楊家宅院的痛快,無不讓觀眾的情緒得到了宣泄,這種大悲大喜導致人們對善惡倫理的洗禮凈化,并被由此產(chǎn)生的崇高情感而感動,觀眾在欣賞麗調愉悅自己的同時,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完善了自己的道德情懷。
注釋
①②⑥陳潔《蘇州彈詞藝術發(fā)展史的研究原樣保護與能動傳承的有機統(tǒng)一》(南京藝術學院博士學位論文),2012年。
③田漢贈徐麗仙詩:捉王魁又惜王魁,探出真情更斷腸。一曲琵琶凄婉絕,麗調端合唱焚香。
④潘訊《評彈美學的新超越—評新編中篇彈詞〈雷雨〉》,原載于《曲藝》2010年09期。
⑤潘訊《徐麗仙與“麗調”藝術探析》,原載于《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年8月。
⑦呂宸瑤《中西古典悲劇的美學特征的比較研究》,原載于《神州》2013年第24期。
⑧危磊《中國古典悲劇的圓形結構》,原載于《江西社會科學》2002年第7期。
⑨駱禮鵬、佟云《哈姆雷特與奧菲利婭愛情悲劇的美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