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平
(江蘇 宜興 214221)
論紫砂的泥質與造型的關系
范小平
(江蘇 宜興 214221)
宜興紫砂陶藝起源于宋代,經歷明清兩代的成熟,發(fā)展到今天,紫砂擁有了更多的形態(tài),不同的審美也使紫砂發(fā)展至今擁有了千變萬化的造型、色彩、用途。在我看來,紫砂的造型美、材質美、適用美、工藝美、品位美這五項無疑成為鑒定紫砂的標準,它們兩兩影響,兩兩交集,尤其是材質與造型之間更是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紫砂;造型;泥質
說到紫砂壺,就不得不提它的泥料,因為泥性的不同影響了紫砂造型的多變。
號稱“五色土”的紫砂泥,分為紫泥、朱砂泥、本山綠泥等三種,所謂“五色土”,是泛指色彩,表示泥色豐富,而不是絕對數(shù)目,其中以紫泥為最。五色土在中國歷史初期就已經被賦予了不一般的象征意義:黃,象征居中的黃帝;青,象征東方太昊;紅,象征南方炎帝;白,象征西方少昊;黑,象征北方顓頊。
有著不同象征意義的不同顏色的土壤有著不同的酸堿度、成分等等,紫砂泥也同樣如此。紫泥包括質地細膩呈青藍色的“天青泥”;位于礦層中部,呈紫紅色、紫色,隱現(xiàn)綠色斑點,質軟致密,間有微小云母閃爍的“紅棕泥”;位于礦層中部,云片狀結構,成紫紅色,鮮艷明麗,細而純正的“大紅泥”。
紫砂壺的造型,說起來并不比其泥質的種類和各自的性質簡單,大致說來可以分為幾何形體、自然形體、筋紋形體三大類,各類造型皆有嚴格的工藝要求和規(guī)律依據(jù):
幾何形體造型,俗稱“光貨”,講究器皿的立面線條和平面形態(tài)的變化,以及形體各部位間的比例關系,可分為圓器和方器兩種。圓器,根據(jù)球形、圓柱形、圓錐形等變化而來,由各種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線構成,圓器的造型規(guī)劃要求“圓、穩(wěn)、勻、正”,顯示一種活潑柔順的美感。方器,有四方、六方、八方、長方、扁方等,主要由長短不同的直線組成。方器造型線面挺括平整,有楞有角,給人以干凈利落、明快挺秀的陽剛之美的感受。
自然形體造型,俗稱“花貨”,又稱塑器,是對模擬自然物體形態(tài)和帶有一定的浮雕、半浮雕、線雕、圓雕裝飾的壺式造型的統(tǒng)稱。造型取材于自然界的瓜果花木、蟲魚鳥獸的形態(tài),運用提練取舍的藝術手法,將自然形態(tài)予以變化夸張,創(chuàng)制成壺式。另一種做法是在幾何形體紫砂壺上,以鏤雕捏塑的手法,將壺的嘴、把、紐塑成自然物體的形態(tài),或者在壺身顯見部位施以簡潔堆雕裝飾。
筋紋形體造型,習稱為筋紋壺或筋囊壺,是制壺藝人創(chuàng)造的一種規(guī)范精確、結構嚴密的壺式。它將自然界中的瓜棱、花瓣、云水紋等形態(tài),予以藝術化規(guī)范化,形成流暢自然的筋紋,納入紫砂壺的造型結構中,使紫砂壺具有一種秩序井然、韻律鮮明的美。這類壺式造型的突出要求不僅壺身必須是筋紋形的,而且口、蓋、嘴、紐、把也必須制作成筋紋形,使之與壺身紋理相契合,達到上下映襯,身蓋齊同的效果。在整體造型方面還應做到“體形和諧,比例精確,紋理清晰,深淺自如,明暗分明,配色合理”。
明白了紫砂泥的性質和特色,也了解了紫砂壺造型的學問,才能夠將兩者合二為一地看。不同的泥性適合做成的造型不一樣,不同的造型需要采用的泥料也不盡相同??偟膩碚f,這二者必然是相輔相成的,互相影響,有時甚至存在著互相制約的重要關系。
這是我在實際操作中經常會注意也是經常需要注意的方面。尤其是紫砂泥質在燒制中的收縮性對造型的要求,需要牢牢地把握,方能提高壺的成型機率。
一般來說,紫泥質地比較細膩、致密,所以便于做大,我在制作過程中,大容量的茶壺基本采用紫泥,比如我所制作的壺,最大一款達1800 cc的容量,如果采用原礦朱泥,成型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當然,除容積大小的制約外,也由于此壺整體成方形,分明的棱角更加需要質地比較柔軟的紫泥。
紅泥收縮率較大,燒成溫度在1080℃左右,通常只用其制作小品,容量在200 cc以內,做大容積的,一般也是選擇仿古壺造型,因其圓潤的線條與柔和的弧度相對于方形較易把握,在燒制過程中,雖然收縮性大,但彎曲的弧度起到緩沖的作用,就比較安全了。
筆者在進行了無數(shù)次的親身實踐和翻閱資料了解紫砂泥料的特性后,也漸漸的了解了紫砂泥泥性和紫砂成型的特點,也在燒制失敗的教訓中更加客觀的認識到兩者之間的重要關系。就是這樣一點一點的實踐探索,才會充分利用紫砂泥料的特性,制作出更加完美和諧,氣韻非凡的紫砂壺器,制作起紫砂壺才會更加得心應手,成品也將更加具有可賞性。
[1]何繼.紫泥—王度宜陶珍藏冊[M].臺灣奇園藝術中心,1993.
J527
A
1005-5312(2015)32-00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