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云涵
(江蘇 宜興 214221)
漫談紫砂壺陶刻藝術
蒯云涵
(江蘇 宜興 214221)
“字依壺傳,壺隨字貴”一句道盡了陶刻藝術的高度價值。作為中國陶瓷藝苑中一顆璨的明珠,紫砂壺將精湛的工藝和古典文化相結合,既是方便實用的品茗佳器,又是一種非常值得收藏的藝術品,再經(jīng)過陶刻大家的錦上添花,更具傳承傳世之價值,非常值得藏家選擇收藏。
紫砂壺;陶刻;歷史
紫砂壺以傳統(tǒng)文化為源、工藝美術為根、茶文化為媒的紫砂壺藝以其獨有的豐富柔和的質感、良好理化性能,切茗、切壺、切情的銘文與妙趣橫生的款識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于一體,以其獨特的形態(tài)與內涵攜短短幾百年的年輕生命,承載上下五千年眾多文化元素之精髓,成為中國具有文人氣質、民族特色的文化瑰寶聞名于世。作為鑒賞紫砂壺的“泥、形、工、飾”四要素之一的裝飾工藝,經(jīng)過長年累月的積累和沉淀,其形式和手法都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其中最為主要的一種裝飾方法便是陶刻。它充分利用紫砂泥料所固有的本色和特性,詩、書、畫、印四位一體,擷取古詩詞之佳句,綴以書法、繪畫,配以遒勁的金石刀法,使壺藝與陶刻取得完美和諧的統(tǒng)一,成為具有高雅氣質和濃郁文化的實用藝術品。
紫砂壺中的陶刻裝飾,是由制壺藝人署名落款而逐漸發(fā)展起來的一種裝飾形式,最早見于元代壺銘“且吃茶,清隱”五字草書,至明代,供春、時大彬等名家所制紫砂壺都刻有作者的姓名和制作年代,一般都刻于壺的底部或壺蓋的子口下等不顯眼處。在清代嘉靖、道光年間陶刻裝飾已趨于成熟,曼生的參與使當時的紫砂壺一改過去的繁瑣,設計出簡潔、明快、新穎、美觀的造型,線面結合較多,體現(xiàn)了設計功能與形式的統(tǒng)一,大面積的空白留得干凈利索,讓詩、書、畫、印盡情發(fā)揮,從而將詩、書、畫、印集為一體,達到完美統(tǒng)一。曼生以博大精深的藝術胸懷積極參與及倡導壺上金石文化藝術。他經(jīng)常構思出樣,由楊彭年等人施工造壺,他與一眾幕友撰詞、書畫并銘刻。由于陳曼生的倡導及一批金石書畫家的參與,打開了紫砂壺步入藝術殿堂的通道,推動了紫砂陶刻的發(fā)展和紫砂壺藝的繁榮,發(fā)揚光大了紫砂藝術。
紫砂壺陶刻的刀法主要是借鑒我國古代碑刻、篆刻而形成的一種獨特的刀法。它既不同于碑刻。篆刻,又具有碑刻、篆刻的藝術效果。經(jīng)過數(shù)百年的發(fā)展,逐漸形成了今天的豐富多變的陶刻刀法。陶刻刀法主要分陽刻與陰刻兩大類:
1.陽刻。就是把所要表現(xiàn)的對象“凸”出來,主要有平刮陽刻、砂地陽刻等,都屬浮雕刻法。
2.陰刻。是指把所要表現(xiàn)的對象“凹”下去。主要分單刀、雙刀二種刀法。單刀又分刮和刻,是以刀代筆,直接寫刻,輕重、急徐、頓挫得體,刮(比較淺),刻(比較深,金石味濃)。雙刀是指把所要表現(xiàn)的線條兩邊下刀,中間起底。主要有:三角底、圓弧底、平底、斜底、沙地底、圖案底和不規(guī)則底等。另外還有單刀與雙刀結合法、沙地加刀法、多刀法等。單刀與雙刀結合法,即單刀加刀法,,通常是單刀刻劃,再局部加刀,一般加刀在筆畫的起筆與收筆處。沙地加刀法,即在沙地的局部加刀,以強調沙地的局部重點。多刀法是在線條筆畫中施以三刀或多刀,以達到所追求的藝術效果。
以上刀法可以相互參融而形成另外的刀法,應用時可根據(jù)需要運用肘、腕、指力和轉動坯體結合操作,達不到理想效果時,只要不刻出線形之外,還可稍作修改,有時可根據(jù)線條的變化,把幾種刀法結合起來,形成多變的刀法,切不可死守一二種刀法,更不能把所有的有變化的線條都運用同一種刀法來刻。紫砂壺的陶刻裝飾是一門藝術性很強的工藝,他不但要求作者要具有一定的書法、繪畫基礎,還要具有一定的刀法功力,關鍵是能把這三者有機地%恰到好處地結合起來。陶刻刀法既能充分表現(xiàn)出書法味、國畫味,又能表現(xiàn)出書卷氣、金石氣。
紫砂壺陶刻歷史淵源悠久,歷經(jīng)數(shù)代藝人努力探索和創(chuàng)新,積累至今,才形成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一件成功的紫砂壺陶刻銘文的作品應是題寫切壺,切情,切理的藝術品,用以記事、寓意、寄情,不僅提高了藝術內涵和藝術品位,體現(xiàn)了紫砂文化的多面性,還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底蘊,給人以歷史、文學、哲學、美學的藝術享受與思考?!昂民R備好鞍”,也只有這樣的作品才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成為世人所愛的茗品佳作。
因此,新時代的陶刻藝人必須在學習和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加強自身的文化、藝術、道德修養(yǎng),不斷進行探索和創(chuàng)新,努力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好,更具生命力的作品,把這一門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藝術傳承下去。陶刻藝人必須具備創(chuàng)作的激情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既要保留傳統(tǒng)紫砂物件的美觀、大氣,又要與時俱進,彰顯這個時代的特色。
[1]姚遷.宜興紫砂陶藝[M].臺北:臺灣南天書局,1982.
[2]史俊棠.宜興紫砂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7.
[3]王德安.紫砂壺上的詩茶題句[J].東方收藏,2012(01).
[4]宋伯胤.中國紫砂收藏鑒賞全集[M].長春:吉林出版社,2008.
J527
A
1005-5312(2015)32-00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