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聰惠
(西北大學(xué),陜西 西安 710127)
當(dāng)《致俄耳甫斯十四行》遇上“存在”
黨聰惠
(西北大學(xué),陜西 西安 710127)
我們怎樣理解里爾克的“存在”,他的存在給予廣大青年的意義何在,以及這種存在主義為我們更深層次地理解俄耳甫斯的愛情觀提供了何種幫助等問題,在本文中逐一回答。里爾克主張“存在”即在真實中存在的狀態(tài),他在其詩歌《致俄耳甫斯十四行》中明確了俄耳甫斯超時間的愛情觀,并且闡述了這種超時間的愛情觀是怎樣為他的愛情贏得了永恒的存在。詩人非歷史的思維方式是詩人求真使然,求真固然重要,但需要主體對其進行思辨和取舍。
里爾克;致俄耳甫斯十四行;愛情;存在;真實
里爾克說:“歌唱不是欲望,不是爭取一件終于會得到的東西;歌唱就是存在?!睍薪o的注解是“真正的歌唱不為任何目的,如行善、獲救、當(dāng)詩人、追求異性等。即使青年人為愛情而歌,亦將“流逝一空”。真正的歌唱就是存在本身。這個觀點基于里爾克的美學(xué)核心,即藝術(shù)與生活(=愛情)不能兩全。音樂家俄耳甫斯的藝術(shù)取決于他對逝去情人的愛,而詩人里爾克則認(rèn)為,對義務(wù)保持距離,才是藝術(shù)家之為藝術(shù)家的前提。”里爾克認(rèn)為俄耳甫斯對逝去情人的愛決定了他在藝術(shù)上的高度。這里有個時間先后的問題,先有俄耳甫斯對逝去情人的愛,再有他藝術(shù)上的高度。俄耳甫斯失去了歐律狄刻,他的愛人消亡了,但他卻在藝術(shù)上取得了成就,這種結(jié)果讓人們看來顯然是藝術(shù)與生活(=愛情)不能兩全。里爾克所追求的并非藝術(shù)與生活的兩全,也不是刻意讓生活和藝術(shù)不兩全從而在藝術(shù)上取得成就,里爾克只是執(zhí)著于對藝術(shù)和愛情的追問,是對真的追問。我們不禁要問:里爾克所謂“存在”的到底是什么?
《致俄耳甫斯十四行》第二部第四首中寫道:“它輕輕抬起了頭/幾乎無須存在/他們不用任何谷物把它養(yǎng)活/永遠(yuǎn)只用一種機會使它可能存在?!边@里詩人給出的注解是:“獨角獸……它對于世俗者就是個非存在?!比绻毥谦F是非存在,非存在即不為世俗而生存的神物,那么存在,在里爾克看來,就是不為世俗而生存的人類。是人類向生命敞開的一種狀態(tài),是在真實中存在的狀態(tài)。
存在為廣大讀者帶來的驚喜見于《致俄耳甫斯十四行》的第一首和最后一首的遙相呼應(yīng)中,第一首十四行詩詩人肯定了俄耳甫斯歌聲的能力,而這最后一首十四行詩不是哀悼,也不是贊美,但卻是以空無、黑暗與死亡為背景的肯定,是在意識到非存在所加限制的同時,肯定存在的意義。認(rèn)真的讀者讀完這本十四行集,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指責(zé)里爾克的悲觀主義情緒敗壞青年的謠言不攻自破。這首詩寫道:“如果塵世把你遺忘/且對寂靜的大地說:我在奔流/對迅疾的流水說:我在停留?!睂τ诠潭ǖ拇蟮?,自我與流水相聯(lián)系;對于流水,自我又與大地相聯(lián)系:這里暗示了一與一切的同一性。作者勸告維拉的這位友人屈從于控制人的力量,像鐘屈從與鐘繩;為了同人的這處境相妥協(xié),有必要同時接受存在和毀滅,既做飲者又做酒,即只有與一切形式的存在相同一才行。誠然,面對一地雞毛的生活,不一而足的是我們的抱怨、失望、悲觀的情緒,好像這些事情是在存在以外似的。如果我們領(lǐng)會了里爾克關(guān)于存在的深刻思想,那么關(guān)于生活中正面的事情和負(fù)面的事情,我們就都能夠以一種欣欣然的態(tài)度去接受,就像蘇軾在仕途上雖遭磨難依舊放達(dá)樂觀一樣。雖然他身處逆境,卻依然可以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樂趣并泰然與之同樂。青年學(xué)子應(yīng)該學(xué)習(xí)的就是這種存在方式。
的確,里爾克所謂存在即為在真實中存在的這種狀態(tài),既接受生存,也不拒絕毀滅,看似消極的背后卻有積極的力量在支撐著這種思想。同時,這種狀態(tài)不偽裝,是人的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以俄耳甫斯為例來看:他下地獄為救妻子歐律狄刻是出于愛,而他違反了禁令回頭望向妻子同樣也是出于愛。俄耳甫斯如果不回頭望的那么早,晚一刻也罷,就出了歐律狄刻,再慢慢看她豈不更好?
真正的愛情被時間絆了一跤,但卻是超越時間之上的。這種純粹的愛情沒有時間限制,無論到了哪個年代人們都承認(rèn)它、頌揚它。雖然這純粹的愛情是永恒的,但它本身卻并不是為了永存,俄耳甫斯回頭望的這一行為也并非是為了讓自己的愛情超越時間限制。他的回頭望是愛情使然,是在真實中的存在。里爾克在《給一個青年詩人的十封信》的第七封信中寫道:“愛,很好——因為愛是艱難的?!薄皭邸蓖ǔ1环夯癁楦星榈谋憩F(xiàn)形式,可這實際上是對“愛”本質(zhì)的遮蔽,在理解里爾克所說的“愛”之后,才會明白“愛”是向世界敞開的,它有源頭,沒有對象,有方向,沒有盡頭。
但是,值得推敲的是,里爾克單單強調(diào)審美因素,通過非歷史的思維和非政治的思維來對存在下定義是有問題的。一切為了真,假有時候就會戴面具趁虛而入,這樣就會對欲望、放縱等不良行為有了解脫的說辭。但我們必須批判地吸收其中的精華,一切能夠為我們所用的知識都應(yīng)得到足夠的重視。
[1]里爾克(奧),綠原(譯).里爾克詩選[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6.
[2]里爾克(奧),馮至,綠原(譯).里爾克讀本[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2010.
[3]艾士薇.論里爾克的存在主義生命觀[J].世界文學(xué)評論,2011(01).
I521.072
A
1005-5312(2015)17-0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