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朝鮮許蘭雪軒詩與明清中國女性文學(xué)
——以徐媛詩歌創(chuàng)作為中心

2015-10-28 06:32:32俞士玲
關(guān)鍵詞:李賀

俞士玲

(南京大學(xué)文學(xué)院,江蘇 南京 210093)

朝鮮許蘭雪軒詩與明清中國女性文學(xué)
——以徐媛詩歌創(chuàng)作為中心

俞士玲

(南京大學(xué)文學(xué)院,江蘇南京210093)

公元1598~1606年,朝鮮女詩人許蘭雪軒詩流傳中國,也是明代最重要的女詩人徐媛詩名崛起的時期。徐媛的詩名鵲起,是她20余年學(xué)詩、悟詩的結(jié)果。然種種跡象表明,她也從許蘭雪軒詩中獲得啟發(fā)。中朝女詩人基于相同的“宗唐”詩風(fēng)、不同的詩學(xué)情境和文學(xué)個性卻殊途同歸地走向?qū)W習(xí)李賀詩的道路,留下了辨識度甚高而又各有特色的長吉體詩。許蘭雪軒在明清人構(gòu)建的女性詩史中占據(jù)重要位置。許蘭雪軒和徐媛的詩歌交集呈現(xiàn)了中朝文化多向的交流和互動。

許蘭雪軒;徐媛;長吉體詩;中朝文化互動

萬歷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朝鮮詩人許筠托人帶自己的文集給曾出使朝鮮的中國學(xué)者朱之蕃,請朱之蕃邀約海內(nèi)大家為文集寫序。朱之蕃找到自己的老師李廷機(jī),他向李廷機(jī)推薦許筠道:“其文紆余婉亮,似弇州(王世貞)晩境”,“其詩鬯達(dá)贍麗,有華泉(邊貢)雅致”,“此集雖置在七子間,瑕不廁宗、梁之列?!保?]朱之蕃說許筠的文章似晚年的王世貞,詩歌有邊貢的雅致,文集成就可列于明“后七子”的宗臣和梁有譽(yù)之間,可見朱之蕃是將許筠文學(xué)和文集與明代前、后七子加以比較和定位的。朝鮮詩評家在討論本國詩人時,也自覺地將朝鮮詩人放在漢文學(xué)的框架中加以排列和定位。如南龍翼曾廣泛地討論朝鮮朝詩人,他將這些詩人按宗唐或宗宋排隊。他說:“我朝詩諸名家各有所尚:四佳(徐居正)、挹翠(樸訚)、容齋(李荇)、佔畢(金宗直)、湖陰(鄭士龍)、蘇齋(盧守慎)、芝川(黃廷彧)、簡易(崔岦)、澤堂(李植)尚宋;忘軒(李胄)、沖庵(金凈)、企齋(申光漢)、思庵(樸淳)、李純?nèi)?、鵝溪(李山海)、荷谷(許葑)、蘭雪(許蘭雪軒)、孤竹(崔慶昌)、玉峰(白光勛)、蓀谷(李達(dá))、芝峰(李晬光)尚唐;石川(林憶齡)、霽峰(高敬命)、白湖(林悌)、石洲(權(quán)鞸)、東岳(李安訥)、五峰(李好閔)、月沙(李廷龜)、體素(李春英)、五山(車天輅)、東溟(金世濂)合取唐宋;象村(申欽)、白洲(李明漢)、觀海(李敏求),合取唐明?!保?]支撐這一批評傾向的,一方面是“漢文化圈”和“文藝共和國”整體觀念,一方面是朝鮮詩歌作為相對獨立的文學(xué)的存在以及與中國文學(xué)的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3]。過去研究多關(guān)注朝鮮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或朝鮮對中國文化的接受,這確實是中朝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向,但在中朝文化交流史中,也有反向和多向的流動。近來張伯偉先生提出“書籍環(huán)流”的概念,葛兆光先生提出:“‘亞洲’被當(dāng)作歷史研究的一個空間單位,這很有意義。但問題是,當(dāng)‘亞洲’成為一個‘歷史’的時候,它會不會在強(qiáng)化和凸現(xiàn)這一空間的連帶性和同一性的時候,有意無意淡化中國、日本和朝鮮的差異性呢?”[4]本文將以朝鮮女詩人許蘭雪軒和中國女詩人徐媛為研究重點,探究許蘭雪軒詩的傳入和徐媛的詩名崛起的時間一致性,討論許、徐創(chuàng)作如何順應(yīng)明文學(xué)的發(fā)展走向,如何異地同聲而又有所交集,如何形成自身的文學(xué)特色,討論明清文學(xué)家如何將許蘭雪軒納入女性文學(xué)史的建構(gòu)中,借此展現(xiàn)“漢文化圈”、“文藝共和國”內(nèi)部的復(fù)雜的互動和交融。

一、1598~1606:許蘭雪軒詩的傳入與徐媛的詩名崛起

朝鮮女詩人許楚姬(1563~1589),字景樊,號蘭雪軒(下簡稱蘭雪)。蘭雪出生名門,其家族自高麗朝起,即代有文章和名人,至蘭雪時,許氏文學(xué)不論是在其家族史還是與同時代其他文獻(xiàn)之家相比都堪稱最盛[5](P81)。在明清時代的中國,蘭雪是最廣為人知的朝鮮詩人,也被認(rèn)為是成就最高的朝鮮詩人①。蘭雪現(xiàn)存詩約200篇,萬歷二十六年(1598)七月由吳明濟(jì)帶入中國,據(jù)說當(dāng)時京師縉紳先生“皆喜而稱善”[6](P58)。萬歷三十(1602)至三十四年(1606)間,中國女詩人沈無非刊刻了《景樊集》。至1606年,中國人,特別是江浙文士似乎人人都想擁有一套蘭雪集[7]。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段,也是明朝最有名的女詩人徐媛(1560~1619)詩名崛起的年代。我曾研究明代女性文獻(xiàn),得出“明清女性大量創(chuàng)作在萬歷十八年(1590)以后”的結(jié)論[8],而徐媛、陸卿子是當(dāng)時引領(lǐng)潮流的女詩人,錢謙益《列朝詩集》描述兩位女詩人當(dāng)時的影響力:“吳中士大夫望風(fēng)附景,交口而譽(yù)之,流傳海內(nèi),稱吳門二大家?!保?](P751)當(dāng)時女詩人讀兩大家的作品更是至于韋編三絕的程度②。有趣的是,盡管當(dāng)時不少人認(rèn)為徐媛詩才不如陸卿子,比如姚旅說:“(徐媛)詩文與陸卿齊名,然徐以綺麗勝,才情稍遜于陸?!保?0]《列朝詩集》也認(rèn)為徐媛詩歌整體成就不如陸卿子:“小淑之詩,視卿子尤為猥雜?!保?](P751)但當(dāng)時和后世對徐媛的關(guān)注都要多于陸卿子③,我想原因應(yīng)該是徐媛以擬古、擬李賀的方式創(chuàng)作出了更高辨識度的詩歌。

徐媛丈夫范允臨(1558~1641)透露,徐媛開始喜歡詩,是在兩人結(jié)婚以后,時當(dāng)1575年稍后,當(dāng)時徐媛父親任職京師,兩夫婦隨宦。范允臨愛詩,此時還與一幫好友組成“鹿草詩社”,過著“把臂論心”、“卮酒談藝”的生活,徐媛“從旁觀焉,心竊好之”[11]。徐媛開始嘗試寫詩,是在丈夫1595年中進(jìn)士以后。范允臨及第后,官授南京兵部主事④,徐媛父之前已辭職回吳,因雙親在堂,徐媛沒有隨夫赴任,她留在吳中,將更多的時間和心情傾注在詩歌學(xué)習(xí)上,范允臨說她:“閑居寥寂,無所事事,漫取唐人韻語讀之,時一仿效,咿唔短章,遂能成詠……余歸而碎錦滿奚囊矣?!雹菀驗檫€處在詩藝不夠成熟之時,徐媛只能摹寫一些小詩。徐媛《絡(luò)緯吟》中一些顯得稚弱的五言絕句,應(yīng)是這一時期的作品。如《擬陳思王七步詩》:“苦菜生寒泥,根冷枝易落。造化不異施,風(fēng)霜偏壓弱?!保?2](P357)此詩在集中置于五絕下,但并不完全合律,因為所擬為古詩后四句,我們可以不考慮其平仄,但就其詩意來說,苦菜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根、莖、葉、花,似無枝;曹植《七步詩》涉及到豆類植物的“萁”(莖)和“豆”(果實),所以“本是同根生”句就非常貼切,因燃“萁”“煮豆”,兩者構(gòu)成了迫害/被迫害并最終同歸于盡的關(guān)系,故下句“相煎何太急”就質(zhì)疑得十分精警有力。徐媛擬詩中“根”和“枝”處境相似,一“冷”一“易落”,造化也相同,則下句“風(fēng)霜偏壓弱”中何者為強(qiáng),何者為弱呢?或者勉強(qiáng)解釋說根藏于土中,而枝暴露在外,易受風(fēng)霜欺凌,根為“強(qiáng)”,枝為“弱”,但若這樣解釋,則恰好說明“根”、“枝”造化不同。無論如何,擬詩詩意都是不圓滿的⑥。

雖然徐媛所作小詩并不圓滿,但她得到父母和丈夫的支持和鼓勵,父母“見而憐之,輒稱善”,丈夫鼓勵她“遂成之”。之后徐媛詩歌閱讀范圍更加開闊,范允臨說她“從此泛濫詩書,上采漢魏六朝,下及唐之初盛,已而直溯根源,遂逮楚之騷賦”。范允臨還透露了徐媛通過讀詩、中斷閱讀、思索而最終頓悟作詩的過程:“然又不能竟讀,不數(shù)行,頭為岑岑,執(zhí)卷就臥,思之移時,似有所醒;于書不能記憶,亦不求甚解,而多所悟入,如禪宗不以漸以頓也。”[12](P298)徐媛與陸卿子同鄉(xiāng),相識頗早,陸卿子《別范夫人》說“與君二十即知名”。陸卿子《考槃集》刻于1600年,收有20首贈徐媛詩,其中能考知的最早一首是《春日范夫人侍徐太夫人董見過山池,因贈范夫人》,應(yīng)寫于1597年7月之前⑦,但今本《絡(luò)緯吟》中未見徐媛相應(yīng)和詩,這或許也表明徐媛此時創(chuàng)作尚未進(jìn)入十分自如的狀態(tài)。

我們現(xiàn)在能夠確定的徐媛最早的詩是寫于1598年秋冬的《贈滿妹》和《悼親辭》⑧。《贈滿妹》是一首五古:

我妹才弱冠,煢煢失所怙。孝思永不蘐,哀號徹朝暮。睠彼松柏枝,冰暑不易故。痛此衰年親,忽焉委朝露。繁憂摧肝脾,悱惻傷心愫。零落芙蓉珠,碎滴梨花雨。帳額怯春眠,帶眼寬秋素。落葉舞空庭,凄風(fēng)起遙路?;觌S楚水招,夢逐吳云度。聊共北堂萱,忘憂保歲暮。嗟哉幼女賢,曹娥能儷步。豈獨希令儀,令德世所慕。[12](P319)

全詩除“零落芙蓉珠,碎滴梨花雨”、“帳額怯春眠”以詞曲語入五古略顯不類外,余皆感情痛切,用語樸蒼,有漢魏之風(fēng)?!兜坑H詞》因為歌行體而置于《絡(luò)緯吟》卷三“七古”下,但全詩共四歌,只是每歌最后兩句為七言,其他均為五言。如其第三歌曰:

野霾爍晞陽,寸草易銷滅。循環(huán)追往素,回腸已成纈。悲我二亡親,繐幃風(fēng)揭揭。夢中相與語,覺后翻愁絕。生承朝暮顏,豈料中路訣。一朝變寒暑,荊棘生瓜瓞?;驶舒⒌芄?,煢煢門戶折。憶昔英女賢,芳名紀(jì)貞碣。予質(zhì)本柔懦,深慚葵智拙。不能保頭顱,何以慰先哲。叫號摩穹蒼,哀痛心脾徹。嗚呼三歌兮歌聲啜,人生罹此中腸裂。[12](P339)

可以看出,詩人是以五古筆法來寫這首歌行的。詩人撫今追昔憂將來,不但悲悼二親,也感念姊弟,憂患自己能否支撐門戶,全詩感情悲愴,敘事沉著,整體渾厚而不失婉麗。經(jīng)過20年的讀詩,悟詩,在遭遇1597、1598年母亡父喪等人生巨大變故之后,徐媛詩確已真正悟入。自1598年秋冬,徐媛隨宦南京、蕪湖共六年⑨,徐媛詩歌創(chuàng)作出現(xiàn)井噴之勢,其詩名崛起就是在這一時期。

金陵、蕪湖時期的徐媛,以五古最為人所稱頌。沈德符在《萬歷野獲編》中說:“今范長白水部徐夫人在蕪關(guān),諸五言古詩,沉秀深厚,可追古人?!保?3]此點還可從陸卿子贈答詩中得到印證。受徐媛五古詩成就的感發(fā),陸卿子也不禁用五古贈徐媛。如《寄范夫人蕪湖》:

飄風(fēng)從東來,吹我云中樹。丹萼曜奇葩,花滋湛清露。馨香繞戶生,感物起長慕。婉孌彼姝子,玉顏皎如素。逸思凌層宵,幽情挈吾寤。貯我方寸心,恒愁夢中路。一望千里途,形影遙相附。[14]

詩以云中樹起興,然后詠及彼姝子,贊揚(yáng)彼姝子貌美而思逸,表達(dá)自己寤寐思之的感情。詩中意象、詩句多來自魏晉古詩,這在陸卿子詩中是相當(dāng)少見的,但因太形似古人,故遭到汪端淑等人的批評⑩。

二、殊途同歸和中途相遇:許蘭雪軒、徐媛走向李賀的道路

模擬寫作是學(xué)詩者的必經(jīng)階段,就學(xué)習(xí)過程來說,是合理的,但將模擬寫作視為創(chuàng)作,既違背“詩言志”、“詩緣情”文學(xué)情志來源理論,又與作家的文學(xué)個性和作品的戛戛獨創(chuàng)性追求背道而馳,則必然遭遇批評。但明代自劉基起到前、后“七子”,模擬創(chuàng)作甚多,流風(fēng)所及,朝鮮詩壇、女性詩壇亦模擬成風(fēng),蘭雪、徐媛、陸卿子都有模擬之作。就上文所論五言古詩而言,蘭雪更多模擬初唐陳子昂、張九齡一系,徐媛模擬漢魏,陸卿子模擬魏晉兼及李白古風(fēng),然而蘭雪和徐媛最有辨識度的詩歌是對李賀的模擬之作。董斯張在《徐姊范夫人詩序》中說徐媛“獨規(guī)摹于長吉王孫賀”,潘之恒讀蘭雪詩,第一反應(yīng)是:“讀之駭曰:何其聲調(diào)之似李長吉也?”許筠給其姊《望仙謠》的批語是:“長吉之后,僅得二篇。”[15]李賀屬中晚唐詩人,在前、后七子處似無資格作為模擬對象,那么蘭雪、徐媛何以選擇李賀?兩者到達(dá)李賀的道路是殊途同歸還是有所交集?兩者如何通過李賀達(dá)成了自己的文學(xué)特色呢?

蘭雪弟許筠在《鶴山樵談》中從兩個角度談到其姊何以走向李賀。第一是中朝共有的詩學(xué)盛唐的潮流和蘭雪對唐詩的看重。許筠引其姊贊美朝鮮兩位學(xué)唐詩人的詩:“近者崔(崔慶昌,1539~1589)白(白光勛,1537~1582)輩,攻詩軌盛唐。寥寥大雅音,得此復(fù)鏗鏘?!保?6]盛唐詩方為大雅之音。第二,李賀雖為中唐人,但蘭雪在才性上視李賀與李白為同類,蘭雪也具天仙才性,其詩語有天然的清冷和崛奇,“非煙火食之人可到”,所以詩文也“大都太白、長吉之遺音也”[16]??梢娞m雪是順應(yīng)中朝主流詩學(xué)走向,基于性相近、才相通的作家個性而走向了李賀,李賀也成全了蘭雪,幫她建立并凸顯了自身的文學(xué)特色。

范允臨說徐媛不喜歡杜甫而“私心向往長吉”,理由是:“子美號稱大家,乃中多俚俗語,初學(xué)效之,不免入學(xué)究一路,長吉雖鬼才,然怪怪奇奇,語多自創(chuàng),深求之,上不失漢魏六朝,而淺摹之,下亦不落中晚,豈至庸鄙!”[12](P298)聯(lián)系下文“入學(xué)究一路”,徐媛所說的杜甫詩“多俚俗語”之意應(yīng)接近于黃庭堅所說的“無一字無來歷”,只不過黃庭堅持贊美態(tài)度,向往杜甫讀書既多又有熔鑄功夫,可以點鐵成金,而徐媛對此持警惕和反對態(tài)度。徐媛推崇李賀是因為李賀詩語多自創(chuàng),初學(xué)者學(xué)到這樣的獨創(chuàng)精神,如果走得遠(yuǎn),可使自己的詩不失漢魏六朝詩境界,即使是淺層次的模仿,也不會落到中晚唐以下。所以在骨子里,徐媛以漢魏六朝詩為最高,以唐詩次之,但將杜甫的創(chuàng)作方式歸入宋詩行列。有意思的是,她看重李賀的獨創(chuàng)精神,但也不反對淺層次的模擬。然而徐媛只是偶然性地或孤明先發(fā)地將李賀與杜甫并列并選擇李賀嗎?問題也許遠(yuǎn)非如此單純,徐媛的詩歌理論和實踐集中反映了她所處時代的公安派與前、后七子詩歌思想和創(chuàng)造方法的交鋒以及徐媛在其中的折中。

李賀在明代中晚被看重與“公安派”文學(xué)健將袁宏道、江盈科的揄揚(yáng)有很大的關(guān)系。徐渭是袁宏道發(fā)掘出來的批判前、后七子的現(xiàn)代武器,李賀是袁宏道從徐渭那兒獲得的思想資源,有意思的是,袁宏道最終被建構(gòu)成了明代的李賀。徐渭在批評明人學(xué)詩眼界狹窄時較早提到李賀,他說李賀開闊了他的詩歌視野。在《與季友》書中,徐渭說:“韓愈、孟郊、盧仝、李賀詩,近頗閱之。乃知李杜之外,復(fù)有如此奇種,眼界始稍寬闊。不知近日學(xué)王孟人,何故伎倆如此狹???在他面前說李杜不得,何況此四家耶?殊可怪嘆。菽粟雖常嗜,不信有卻龍肝鳳髓都不理耶?”[17]1597年,袁宏道在越地發(fā)現(xiàn)了徐渭文集,也欣喜地找到了批判前、后七子的武器,稍后,袁宏道在與吳敦之書中說:“所可喜者,過越,于亂文集中識出徐渭,殆是我朝第一詩人,王李為之短氣?!保?8](P506)他又向座師馮琦解釋徐渭的自出手眼的創(chuàng)作是他成為明代第一詩人的原因。在表彰徐渭的文學(xué)高度時,袁宏道將徐渭與杜甫、李賀、蘇軾聯(lián)系在一起。他說:“其詩盡翻窠臼,自出手眼,有長吉之奇而暢其語,奪工部之骨而脫其膚,挾子瞻之辨而逸其氣,無論七子,即何李當(dāng)在下風(fēng)?!保?8](P769)袁宏道文學(xué)主張的重要支持者江盈科系統(tǒng)地闡發(fā)了李賀之奇。在論述了杜甫的“正”,李白的“奇”之后,江盈科說:“至于長吉,事不必宇宙有,語不必世人解,信口矢音,突兀怪特,如海天蜃市,瓊樓玉宇,人物飛走之狀,若有若無,若滅若沒,此夫不名為正,不名為奇,直奇之奇者乎!蓋有唐三百年,一人而已?!保?9](P402)假如我們承認(rèn),從邏輯上講,“奇之奇”應(yīng)是“奇”的最典型的代表,那么在公安派的詩學(xué)話語中,李白、杜甫并提的“奇”“正”就可置換成李賀、杜甫并提。江盈科贊美李賀在李杜后的開拓更是為了肯定袁宏道在前、后七子后的開拓。江盈科對前、后七子的文學(xué)主張的功過作了精到的分析,其功在倡導(dǎo)復(fù)古,其過在創(chuàng)作上的擬古不化。他說:“本朝論詩,若李崆峒、李于鱗,世謂其有復(fù)古之力,然二公者固有復(fù)古之力,亦有泥古之病。”[19](P797)而李賀和袁中郎的自出手眼恰可治泥古之弊,所以江盈科在為袁宏道吳地所作的《解脫集》作“引”時說:“中郎為詩,最恥臨摹,其于長吉,非必有心學(xué)之,第余觀其突兀怪特之處,不可謂非今之長吉,蓋亦明二百余年所僅見?!保?8](P402-403)我想這就是徐媛自然地將杜甫與李賀并列并選擇李賀的詩學(xué)語境,這也是徐媛一方面看重李賀的獨創(chuàng)精神,一方面接受淺層次模擬的詩學(xué)語境(11)。

雖然徐媛與蘭雪走向李賀的理由和情境有所不同,徐媛也完全不必通過蘭雪為中介走向李賀,但從兩家現(xiàn)存作品看,徐媛應(yīng)該受到了蘭雪詩的啟發(fā)。首先,徐媛詩題與蘭雪詩題相似處頗多。李賀對樂府歌詩情有獨鐘,所以他臨終前交給杜牧的平生之作是“凡二百三十三首”的“歌詩”四編[20](P11),李賀詩集中樂府詩題有擬漢、擬六朝、擬唐樂府舊題和自創(chuàng)四種,明人受復(fù)古思潮影響,前、后七子集中多擬漢樂府舊題之作,但蘭雪、徐媛集中此類擬題極少,她們偏好李賀與神仙有關(guān)的樂府詩,現(xiàn)將三者主要的相同或相似詩題列表如下:

李賀詩題、詩體蘭雪詩題、詩體仙人(五古)望仙謠(五古)(12)徐媛詩題、詩體神仙曲(五古)天上謠、浩歌、神泣、神仙曲(七古)望仙謠(七古)天上謠(七古)帝子歌、湘妃、神弦別曲、神弦曲(七古)湘弦曲(七古)湘神曲、神弦曲(七古)塞下曲(五古)塞下曲(七絕)塞下曲(七絕)宮詞(七絕)宮詞(七絕)竹枝詞(七絕)竹枝詞(七絕)楊柳詞(七絕)楊柳詞(七絕)游仙詞(七絕)游仙詞(七絕)

如前所說,蘭雪五古擬唐陳子昂、張九齡一路,不作擬漢舊題比較好理解,徐媛五古有漢魏風(fēng),何以反不作漢樂府舊題呢?擬蘭雪所擬或者可以提供一種解釋。

我還可以提供另一個例證。蘭雪詩曾廣學(xué)眾體,其詩歌標(biāo)題所示,有“效李義山體”、“效沈亞之體”、“效崔輔國體”,但其本性上與李賀天仙氣質(zhì)最近,比如蘭雪效法李商隱《燕臺詩四首》,實際看中的是李商隱對長吉體的演繹,本質(zhì)上還是喜愛李賀詩的奇絕(13),蘭雪仿《燕臺詩四首》,但將詩題改成了“四時歌”,每首詩前分題“春”、“夏”、“秋”、“冬”歌,又變化每首詩的句數(shù)(14)。其實蘭雪的這一變化易引起混淆的,因為“四時歌”另有傳統(tǒng),甚至有三種形式,一是“子夜四時歌”系列,系五言四句;一是“四時白纻歌”或“白纻四時歌”系列,七言八句;一是“地名”后綴四時歌者,七言四句。因為各種四時歌音樂、詩歌傳統(tǒng)不同,所以李商隱不將《燕臺詩》稱為四時歌或“燕臺四時歌”,之后的擬作也不這樣命題(15)。徐媛將擬《燕臺詩四首》稱為《四時歌》或與蘭雪詩有關(guān)。如果細(xì)致分析,徐媛這四首詩的內(nèi)容、句數(shù)、押韻規(guī)律(16)等都與蘭雪近而與李商隱遠(yuǎn),此舉“冬”詩為例。李商隱、中國人編《朝鮮詩選》蘭雪詩和朝鮮人編《蘭雪軒集》蘭雪詩、徐媛詩如下:

燕臺詩四首

天東日出天西下,雌鳳孤飛女龍寡。青溪白石不相望,堂中遠(yuǎn)甚蒼梧野。凍壁霜華交隱起,芳根中斷香心死。浪乘畫舸憶蟾蜍,月娥未必嬋娟子。楚管蠻弦愁一概,空城罷舞腰支在。當(dāng)時歡向掌中銷,桃葉桃根雙姊妹。破鬟矮墮凌朝寒,白玉燕釵黃金蟬。風(fēng)車雨馬不持去,蠟燭啼紅怨天曙。右冬[21](P633)

四時歌

冬歌

銅壺一夜聞寒枕,紗窗月落鴛鴦錦。烏鴉驚飛轆轤長,樓前倏忽生曙光。侍婢金瓶瀉鳴玉,曉簾水澀脂粉香。春山欲描描不得,欄桿佇立寒霜白。去年照鏡看花柳,琥珀光深傾夜酒。羅帳重重圍鳳笙,玉容今為相思瘦。青驄一別春復(fù)春,金戈鐵馬翰海濱。驚沙吹雪冷黑貂,香閨良夜何迢迢。[6](P101-102)

四時詞

銅壺滴漏寒宵永,月照紗幃錦衾冷。宮鴉驚散轆轤聲,曉色侵樓窗有影。簾前侍婢瀉金瓶,玉盆手澀胭脂香。春山描就手屢呵,鸚鵡金籠嫌曉霜。南鄰女伴笑相語,玉容半為相思瘦。金爐獸炭暖鳳笙,帳底羔兒薦春酒。憑欄忽憶塞北人,鐵馬金戈翰海濱。驚沙吹雪黑貂弊,應(yīng)念香閨淚滿巾。[5](P110-111)

四時歌行

瓊砧夜聽西風(fēng)影,銅籌報更歸畫省。月落鴛鴦凈瓦霜,輕揚(yáng)瑤霰胭脂嶺。凝寒輕透椒蘭殿,步帳層層九微焰。塞外將軍暗黑貂,筵前舞袖歌塵亂。宮主殿前夜色凄,玉皇春殿辟寒犀。鳳凰琴冷花如雪,明月枝殘烏倦棲。胡風(fēng)千里催花剪,金閨費盡春蠶繭。悵望遙遙碎葉城,別來幾度看苔蘚。傳聞宣使發(fā)天津,言道干戈瀚海濱。愿得歌鐘寫奇績,莫教戎馬背嬌春。[12](P332)

“子夜四時”、“四時白纻”為閨情之作,冬歌也是歡快的,李商隱《燕臺詩》“冬”詩卻極其悲傷絕望,雖然全詩“以篇求之,終不了然”,然而“以句求之,十得八九”[21](P639),李商隱用李賀詩的典型意象鋪排了各類失去伴侶的女性:雌鳳(孤),女龍(寡),清溪小姑(得不到白石郎),娥皇、女英(失去舜),草(芳心已死),嫦娥(獨處廣寒),趙飛燕姊妹(失去成帝)等等(17)。蘭雪、徐媛詩則是思婦懷人類型,許詩用“銅壺”,徐詩有“銅籌”;兩者都寫“月落”,都寫干戈翰海,都吟及塞外征人用舊了的黑貂等等。雖擬李商隱詩,但兩人都用李賀詩歌的典型意象,蘭雪詩的“水澀”“粉香”、“驚沙吹雪”,徐詩的“西風(fēng)影”、“凝寒”、“剪”、“苔蘚”等。兩者都化用李賀詩句,如蘭雪詩“羅帳重重圍鳳笙”(或“金爐獸炭暖鳳笙,帳底羔兒薦春酒”),令人想象起李賀《秦宮詩》“樓頭曲宴仙人語,帳底吹笙香霧濃”[20](P122);徐媛“別來幾度看苔蘚”,令人想起李賀“垂簾幾度青春老”(《三月過行宮》)[20](P97)、“云根苔蘚山上石”(《南山田中行》)[20](P80)。有意思的是,兩者同時化用了蘇軾白纻《四時詞》“冬”詞中的詩句,蘭雪“春山欲描描不得”(或“春山描就手屢呵”),出自東坡詩的“起來呵手畫雙鴉”,徐詩“玉皇春殿辟寒犀”,出自東坡詩“夜風(fēng)搖動鎮(zhèn)幃犀”(18)。雖然蘭雪、徐媛共享李賀、李商隱、蘇軾所有這些文學(xué)資源,但在一首詩中如此集中呈現(xiàn),無論如何讓人懷疑兩者的交集。

我可以列舉一連串徐媛第一時間得到蘭雪詩的條件:比如1598年7月帶回蘭雪詩歌的吳明濟(jì)隨兵部主事徐中素從朝鮮回國時,范允臨也任職兵部,雖然是南京兵部;徐中素不久回南,而范允臨不久入京考績;比如第一時間得到蘭雪詩并刊刻蘭雪集的沈無非即是上引贊美徐媛五言古詩的沈德符的姐姐;對蘭雪詩感興趣的朱之蕃、梁有年、陶望齡、丘坦、潘之恒等都在范允臨、徐媛的文人圈之中。馮夢禎《快雪堂日記》1598年下半年的日記片段可為我們想象徐媛相遇蘭雪詩提供時空和氛圍:“(七月)二十二(南京)……臧晉叔(臧懋循,此時任職南京)來,坐談移時……下午答范長倩書(范允臨或因徐媛母、父喪告假在吳)……(八月初六),朱蘭隅太師(朱之蕃)至……遇廣東庶吉士梁有年……范長倩遣使相迎,兼慰勞懇懇。答沈超宗(鳳翔)、范長倩書……遣人之寒山視徐、范……遣驥兒(馮夢禎子)吊徐太仆夫婦(徐媛父母),并拜文江、納言父子(徐媛叔父、堂兄弟)……索觀珍玩,新得舊倭器數(shù)事(賞玩域外物品),甚佳……又過趙凡夫(陸卿子丈夫)新營徐氏廢墓十余……婆娑范長倩齋中……長倩開筵相款,游榆繡園中……朱勔所遺花石綱石三枚為最奇。一大者銘‘瑞云’,修二丈,廣丈許,尤奇之奇者,其時,墮湖中不能出,本朝陳祭酒(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陳敬)、董宗伯(董其昌)與太仆公(徐媛父)俱得之而不能豎,當(dāng)有待也。沈虎臣(沈德符)辭歸?!保?2]行文至此,我覺得在16世紀(jì)末17世紀(jì)初、在這樣的文人圈中、正井噴式地創(chuàng)作、又關(guān)注女性書寫(17)的徐媛如果沒注意到蘭雪詩似乎反而是不自然的了,當(dāng)然歷史的偶然性也永遠(yuǎn)存在。

三、自我圓成:許蘭雪軒、徐媛的長吉體特色

盡管徐媛學(xué)李賀或許多少得益于蘭雪詩的啟發(fā),但這絲毫不妨礙徐媛以自己的節(jié)奏和方式學(xué)習(xí)李賀,成就自己的詩歌獨特性。蘭雪通過李賀發(fā)現(xiàn)了一個神仙世界,又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神仙世界,蘭雪的世界集中體現(xiàn)在上文提到的一些樂府詩和大量的《游仙詞》、《步虛詞》中。蘭雪的神仙世界在九點秋煙的天外,在蛟跳龍吟的水府,在昆侖,在蓬萊,這與李賀詩相似,那兒蕉花紅濕,紅鸞露濕,蠻娘戛玉,素娥鼓瑟,宴客芙蓉,吹笛玉峰,耕煙拾笤,這也與李賀詩相似,但蘭雪的神仙世界,更有瑞風(fēng)五云,龍不瘦,蛟不死,兔不老,神不流血,芙蓉或許泣露,但香蘭絕不會詭異地笑,從這一意義上說,蘭雪的神仙世界是真正的神仙世界,她汰除了李賀的鬼氣,陳子龍說“許氏學(xué)李氏而合作,有盛唐之風(fēng)”[23],或即部分建立在這一意義之上。

徐媛長吉體詩,上文所列一些篇章因模擬樂府舊題,詩中很少詩人個人信息,故難以確定創(chuàng)作時間,但有一部分詩、詩題、詩序涉及時地,可以大致系年,可以借以討論徐媛長吉體詩特征和發(fā)展過程。南京、蕪湖時期的徐媛已經(jīng)在進(jìn)行五古、七古長吉體的創(chuàng)作,她根據(jù)所吟內(nèi)容化用長吉詩句,有關(guān)吊古類詩歌,她會充分地運用李賀詩的怪思奇想,化用李賀詩各種驚悚鬼魅意象,使全詩充滿鬼氣。如《秣陵吊故宮》描寫殘破、廢棄的宮殿一段:

銅柱消土脈,罘罳結(jié)杞徑……遺香碎象口,守宮冷血痕?;ǚ科綖踝?,桂寢濕螢生。瓦礫抉鼠母,空桑捕蛇孫。乾石臥魑魅,笑聲起碧燐。古水黑如漆,老蛟齒列銀。跳汰截嚵涎,暴皆豎錦鱗。[12](P321)

“銅柱消土脈,罘罳結(jié)杞徑”,寫宮殿銅柱已被灰塵完全覆蓋,只看到一道道土垢的紋理,殿門后防鳥雀飛入的罘罳網(wǎng)已纏上了樹徑,這些景象,令人想起李賀“三十六宮土花碧”(《金銅仙人辭漢歌》)[20](P66)、“陰藤束朱鍵”(《昌谷詩五月二十七日作》)[20](P131)等詩?!斑z香碎象口,守宮冷血痕”,是對李賀《宮娃歌》的回應(yīng),《宮娃歌》說:“蠟光高懸照紗空,花房夜搗紅守宮。象口吹香毾(登毛)暖,七星掛城聞漏板。寒入罘罳殿影昏,彩鸞簾額著霜痕?!保?0](P83)《宮娃歌》所寫是現(xiàn)在,是繁華,徐媛所寫是繁華后的驟然寂滅。李賀詩中的干血、血痕,如“杜鵑口血老夫淚”(《老夫采玉歌》)[20](P77)、“暗灑萇弘冷血痕”(《楊生青花石硯歌》)[20](P124)等等,也被徐媛用上了?!盎ǚ科綖踝恪保粸踝闾て降幕ǚ?,令人想起李賀被風(fēng)吹平的山(“南風(fēng)吹山作平地”,《浩歌》)[20](P54)、被風(fēng)吹平的古今(“劫灰飛盡古今平”,《秦王飲酒》)[20](P56)?!肮饘嫕裎炆保抢钯R常寫的,如“濕螢滿殿梁”(《還自會稽歌》)[20](P37),和螢火一起飛的還有鬼火(“碧燐”),如李賀的“鬼燈如漆照松花”(《南山田中行》)[20](P80);鬼、鬼哭、鬼笑常在李賀詩中出現(xiàn),如“龍帳著魈魅”(《昌谷詩五月二十七日作》)[20](P131)、“嗷嗷鬼母秋郊哭”(《秋坊正字劍子歌》)[20](P44)、“青貍哭血寒狐死”、“百年老鴞成木魅,笑聲碧火巢中起”(《神弦曲》)[20](P151),所以徐媛說“乾石臥魑魅,笑聲起碧燐”。此外,鼠、龍孫、暴怒跳波吐沫的龍也都可從李賀詩中見到。在這數(shù)句詩中,徐媛似乎要用盡李賀詩中書寫荒寒、破敗的意象,層累疊加于此,“怪思奇想,層出多姿,”讀來讓人“如聞陰夜鬼語,惕然竦惻”[24](P375)。又如七古《吊蜀孫夫人》詩,徐媛在詩序說:“予旅臥蕪陰,蕭蕭長日,酸風(fēng)射眸?!薄八犸L(fēng)射眸”來自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東關(guān)酸風(fēng)射眸子”[20](P66)。詩人寫孫夫人祠的荒涼:“繐帳灰飄帶上花,石窗鬼九封泥射。千年老狐嘯空巢,百足蛇孫鎪斷壁。餓鴟窺筵竊余供,山魅漆燈起土隙。疆梟啄食獰牙張,羈魂泣影青珠滴。”與上引五古多有可以對應(yīng)之處。徐媛想象孫夫人靈魂的不甘和凄楚:“結(jié)恨顰含隴阪煙,啼聲競與江聲湱?!笔壓徒系脑茻熓菍O夫人眼角眉梢中的愁恨之色,還是因為孫夫人的愁恨化成了石磯和江上的云煙?夫人的哭聲就是江濤嗎?或者更加大了江濤的咆哮,這樣的奇想和通感的運用也是李賀之所長。

徐媛也從李賀詩中汲取清奇的意象和修澹的生活趣味。徐媛《適外出所題署中積雪感懷詩,知其胸次之郁郁,予書此以贈,少足解頤,署中有小園,故藉此以充一劇》作于南京,此詩因丈夫《署中望鐘山積雪》詩引發(fā)。范允臨在詩中說南京是個好地方,他在此有“花明玉樹梁王苑,月吐寒輝庾亮樓”的生活(18),但他又有所抱怨:“豈是陰山春未到,非關(guān)蔥嶺氣常秋。懸知冷落滄江外,應(yīng)共孤臣早白頭?!保?5]并不是天下沒有春色,而是自己被春色冷落而已。范允臨此詩作于1599年冬,他在工部主事任上,因至京銓選未能補(bǔ)郎,頗為“郁郁”(19)。徐媛以五古詩答丈夫之七律,為丈夫“少足解頤”,此詩集中使用了李賀詩中相對清奇的意象。全詩如下:

拔土岀泉白,編籬插野茸。草梢籠晚翆,竹柵鎖苔紅。古石平郊聚,橫塘帖水篊。栢花開小綠,細(xì)柳發(fā)寒墉。沙色吹浮媚,煙光澀影空。幽城微角弄,小寺遠(yuǎn)來鐘。瓦甑燒松葉,山杯截碧筒。作吏三年整,離家千里中。詣纓觀上國,索米向天宮。茂苑悲秋客,短笈貯書翁。醉來還自笑,遣興步墻東。蕙帶飄香素,囊琴束小桐。倚欄追旅思,危坐挹微風(fēng)。緣知今夜里,月色故園同。[12](P320-321)

用“白”描景李賀用得很多,即使關(guān)于水白,也有“入苑白泱泱”(《同沈駙馬賦得御溝水》)[20](P38)、“薊門白于水”(《塞下曲》)[20](P160)、“河上無梁空白波”(《有所思》)[20](P181)等句。色彩和情緒碰撞是李賀詩歌的常用手法,如《春歸昌谷》“細(xì)綠及團(tuán)紅,當(dāng)路雜啼笑”[20](P127),紅綠撞色,哭笑是兩極情緒沖撞。徐媛“竹柵鎖苔紅”亦屬此類。“古石”四句描寫的景物和用字似來自李賀《王濬墓下作》、《惱公》的“古書平黑石”、“江圖畫水篊”、“河浦聚紫茸”、“梔子發(fā)金墉”[20](P110、90)?!吧成蹈∶摹背鲎岳钯R《昌谷詩五月二十七日作》“光潔無秋絲,涼曠吹浮媚”[20](P129),“煙光澀影空”,與李賀《王濬墓下作》“松柏愁香澀”俱屬通感?!靶∷逻h(yuǎn)來鐘”令人想起李賀《南園一十三首》之十三“古剎疏鐘度,遙嵐破月懸”[20](P64)?!巴哧禑扇~,山杯截碧筒”是對李賀《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土甑封茶葉,山杯鎖竹根”[20](P39)和《南園一十三首》之十三“沙頭敲石火,燒竹照漁船”的化用?!懊繁锟汀被谩督疸~仙人辭漢歌》“茂陵劉郎秋風(fēng)客”[20](P66),“短笈貯書翁”化用《送沈亞之歌》“白藤交穿織書笈,短策齊裁如梵夾”[20](P41)句。讀此詩,猶如穿梭在李賀詩的迷宮中,玩著李賀詩的拼圖,喝著李賀詩釀成的高濃度的酒,這就是徐媛的一種書寫方式。

我想用蘭雪、徐媛一首《游仙詩》直觀地呈現(xiàn)兩者學(xué)長吉而各自圓成的道路和特色:

花冠蕊帔九霞裙,一曲笙歌響碧云。龍影馬嘶滄海月,十洲閑訪上陽君。(許)(22)

六云華蓋紫綃裳,鳳帔星冠白玉床。自摘一枝紅芍藥,笑移花下倩人妝。(徐)[12](P367)

同樣寫游仙,蘭雪始終飛翔在天空,徐媛始終行走在人間。蘭雪詩所乘是神仙的座騎:龍影馬嘶,有仙氣;徐詩為六云華蓋,如帝王,是富貴。蘭雪游仙者所著衣冠為花蕊云霞所制,是縹緲的;徐詩近于道士、道姑服,是厚重的。蘭雪詩內(nèi)容是仙游,徐詩為閨中妝梳,《名媛詩歸》評徐媛:“游仙詩卻帶情艷,幽而婉,氣度自殊?!保?4](P385)兩者確實非常不同。

四、文學(xué)史意義:許蘭雪軒參與的詩史和女性詩史的建構(gòu)

蘭雪詩傳入中國,即取得極大的聲譽(yù),潘之恒甚至說:“毋論朝鮮君臣,即域中都人士女,孰得與之抗衡哉”![26]即使之后明清易代,文風(fēng)大變,蘭雪的光彩猶能不為時空距離所掩,現(xiàn)僅就明清諸家以蘭雪建構(gòu)詩學(xué)理論和女性詩史方面略作說明。

首先,作為16世紀(jì)末、17世紀(jì)初的女性文學(xué)大家,蘭雪常常與徐媛、陸卿子被并列提及。潘之恒在《吳門范趙兩大家集敘》中將徐媛、陸卿子作為與蘭雪相稱的人物提出,他說:“許景樊,夷女,尚擅譽(yù)朝鮮,夸于華夏,而況我明文章辭翰炳耀于前者乎?”[27]從某種意義上講,蘭雪是激發(fā)中國女性作家創(chuàng)作的動力之一。清才女蘇畹蘭集許蘭雪軒、徐媛、陸卿子詩為《游仙集才女句》一首(20),象征性地將許蘭雪軒與范、趙二夫人并列。

其次,作為最富盛名的文學(xué)家族的女性,蘭雪遠(yuǎn)與謝道韞、近與商景蘭并提。班昭《女誡》說:“但教男而不教女,不亦蔽于彼此之?dāng)?shù)乎?”[28]《世說新語·文學(xué)》篇用鄭玄家來展示何謂讀書人家,那就是連奴婢也知書,婢女情急之下都能恰當(dāng)?shù)匾对姟罚宰鳛樽罡宦暶奈膶W(xué)家族,只有男家庭成員有文化建樹是萬萬不夠的,所以謝安家必有謝道韞,也必須為蘇軾家建構(gòu)出一個蘇小妹來才稱得上蘭蕙齊芳。在論及家族文學(xué)時,蘭雪也常被提起。在歷時語境中,她與謝道蘊(yùn)并提。如陸次云《繹史紀(jì)余》云蘭雪才名與謝家道韞、蘇家小妹鼎足,惲珠評此語“非虛譽(yù)也”[29]。在共時語境中,蘭雪許家與商景蘭一家并提。陳維崧《婦人集》引黃運泰、毛奇齡《越郡詩選》一書凡例說:“閨秀則梅市一門,甲于海內(nèi):忠敏(指祁彪佳,引者注)擅太傅之聲,夫人(商景蘭)孕京陵之德。閨中顧婦,博學(xué)高才;庭下謝家,尋章摘句。楚纕(張德惠,祁奕慶婦)趙璧(朱德蓉,祁奕喜婦),援婦誡以著書;卞容(商景蘭女)湘君(商景蘭女),樂諸兄之同硯?!苯又忠疥幮炀}詩曰:“箕子國中許小妹,錦官城內(nèi)王夫人。風(fēng)流曠代不相接,筆陣一門驚有神?!保?0]從歷史、地理時空上講,蘭雪雖與商景蘭有隔,然而在“筆陣一門驚有神”上則遙相呼應(yīng)。

第三,蘭雪創(chuàng)作的理論意義。明末清初的王端淑將蘭雪詩與男性詩人詩比較,討論了女性作家不落俗套的創(chuàng)作以及文學(xué)成就。王端淑指出作者職業(yè)身份可能影響作家寫作,所謂“官家有冠冕氣,仙家有瓢笠氣,僧家有蔬筍氣,女士家有脂粉氣,俱未脫凡性?!保?1](卷三)相反,作者超脫身份習(xí)氣,則可能寫出不凡的作品,在這一意義上,她認(rèn)為蘭雪的《游仙詩》呈現(xiàn)出胸襟的開闊。王端淑說:“此等聲口,出自景純、太白輩嫌其有瓢笠氣,出自女子口中襟期便已浩渺?!庇终撈洹渡倌晷小罚骸芭尚刂心怯写艘欢瞧け瘧嵑缐?,安得以鉛粉視之。”而《四時歌》中的《夏歌》:“直使義山、飛卿焚硯騷壇?!保?1](卷二十八)

第四,蘭雪在女性詩史中的位置。清代最有雄心的女詩人可能要數(shù)汪端了,她有意重寫明代詩史和建構(gòu)女性文學(xué)史,所以她的翁舅陳文述稱贊她“開辟班曹新藝苑,掃除何李舊詩壇”[32]。她曾與另一位女詩人高篃討論女性詩史,作《諭宮闈詩十三首和高湘筠女史》,以十七位女詩人為代表勾勒出一部不但有才更要品格典雅的自漢至明的女性詩史,蘭雪是十七位女詩人之一。汪端詩曰:“穆陵秋色接浮云,曉角哀笳不忍聞。東國聲詩推女士,廣寒曾草上梁文?!保?1)汪端引用蘭雪七律“西北浮云接塞多”、“穆陵秋色雁初過”[5](P118)等詩句,意在肯定蘭雪詩悲壯沉雄的特質(zhì)。汪端對蘭雪詩的看法與其翁舅陳文述一致,陳文述《題朝鮮女士許蘭雪景樊詩集》五首其三寫道:“銕峽龍歸霸業(yè)荒,攀髯人去海云涼。穆陵秋老斜陽暮,獨上高臺吊國殤。”“銕峽龍歸霸業(yè)荒”出自蘭雪“鐵峽霸圖龍已去”,兩者都摘取蘭雪詩中沉雄之句,以此文學(xué)品格奠定蘭雪在漢文學(xué)史中的位置。除此之外,汪端和陳文述還特別推崇許蘭雪軒的天仙氣質(zhì)(汪端“廣寒曾草上梁文”)和游仙詩。陳文述《題朝鮮女士許蘭雪景樊詩集》五首的第一、二、五首都涉及到這一點,如“王母侍兒都絕世,步虛只有許飛瓊”(其一)、“應(yīng)與春狐為眷屬”(其二)、“仙骨珊珊稱五銖”(其五)[33]等。蘭雪以其天仙之才和創(chuàng)作實績在漢文學(xué)史中占據(jù)了位置。后代不乏景蘭之作(22),蘭雪在創(chuàng)作方面之于后世的影響,將另文探討。

注:

①如潘之恒曰:“丘長孺充史朝鮮,見其君臣日耽游詠,按節(jié)凄迷,多亡國之音,而不及許詩。以斯國而有斯女,不啻漢之班昭,即史筆賴焉,彼國君臣敢措一辭以相加?固宜引卻而遜之矣。”

②如潘之恒《吳門范趙兩大家集敘》云明代宣城王玉汝妻賈氏披閱徐媛、陸卿子文集,“至韋絕笈敝,且多蠅頭蟲書標(biāo)于鉛槧間?!保S宗羲.明文海.(卷三百二十六).北京:中華書局,1987.3361.)

③如題竟陵鐘伯敬編次《名媛詩歸》(萬歷刊本)選徐媛詩87首,陸卿子詩65首;題閔中鄭文昂編輯《名媛匯詩》(泰昌元年刊本)選徐詩31首,陸詩30首;趙世杰輯《古今女史》(崇禎問奇閣刻本)收徐詩41首,陸詩32首。今日徐媛研究論著也明顯多于陸卿子。

④汪琬受范允臨之子委托撰《前明福建布政使司右參議范公墓碑》,碑文中說范允臨“歷萬歷二十三年進(jìn)士,授南京兵部主事,改工部,歷員外郎、郎中,俱在南京,出為云南按察司僉事、提督學(xué)政,遷福建布政使司右參議,未至任而歸。”(汪琬.堯峰文鈔.(卷十),四部從刊初編本(集部355).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36.140.)

⑤錢希言《絡(luò)緯吟序》:“長倩先大夫時棄賓客,家漸落,與羈齒矣。夫人勞苦夜績,脫奩中妝以供長倩讀,不令太仆公知?!保ㄐ戽?絡(luò)緯吟.四庫未收書輯刊.(集部7輯16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298.)據(jù)范允臨《明太仆寺少卿輿浦徐公暨元配董宜人行狀》(《輸寥館集》卷五),范允臨父母在范允臨14、15歲相繼去世,之后他依靠徐媛父徐泰時生活。徐家經(jīng)徐樸(徐媛高祖)、徐燿(雪井公,曾祖)兩世經(jīng)商,已成巨富,徐媛祖父徐履祥嘉靖辛丑(1541)成進(jìn)士,父徐泰時、叔徐申分別于萬歷五年(1580)、萬歷八年(1577)中進(jìn)士,徐泰時官至太仆少卿,蘇州留園主人,徐申官至南京通政使。據(jù)范允臨《為清之上凌圣功書》(《輸寥館集》卷八),萬歷乙酉(1585)年左右,徐家一次性買入太倉凌元超家的數(shù)百畝洼地。徐家財力雄厚,徐媛脫奩中妝供丈夫讀或為真,但云其“勞苦夜績”以供則更多應(yīng)被看作是古代夸贊婦女的套語。

⑥徐媛可以確定作于1598年以后的五絕,雖多淺顯之詩,但或真切,或有思致,并不稚弱。如《夢中聞亡親栽蓮感大士作五首》其一:“夢覺緣知夢,身存復(fù)見身。蓮花生凈土,度我百年親?!保ā督j(luò)緯吟》卷七,358)《早春對雪憶弟七首》其二:“驛畔無梅信,天邊有雁斜。因聲相寄遠(yuǎn),不敢問年華?!保ā督j(luò)緯吟》卷七,357)

⑦據(jù)范允臨《明太仆寺少卿輿浦徐公暨元配董宜人行狀》(《輸寥館集》卷五),徐媛母董夫人1597年7月初十去世,因其害疽,算是暴病而亡,此詩最晚作于1597年春。

⑧通過研讀范允臨《輸寥館集》、袁宏道(曾任吳縣縣令)《袁中郎全集》、江盈科(曾任長洲縣令)《江盈科集》、曹學(xué)佺(范允臨同年)《石倉詩稿》、于若瀛(范允臨同僚)《弗告堂集》、沈德符(范允臨朋友)《清權(quán)堂集》和《萬歷野獲編》、董斯張(徐媛姑母子)《靜嘯齋存草》和《靜嘯齋遺文》、馮夢禎《快雪堂日記》等,可較為清晰地復(fù)現(xiàn)徐媛、范允臨的生活軌跡,從而對徐媛詩文進(jìn)行系年。據(jù)范允臨《明太仆寺少卿輿浦徐公暨元配董宜人行狀》,徐媛父1598年3月3日逝,徐媛父因晚年無子,多娶妾姬,觀徐媛集中《勗弟并呈諸母》書可知,此書作于1608年,此時徐父已去世十年。徐媛諸母可考知姓氏的,有產(chǎn)四弟徐溶(字清之)的童氏(參范允臨《明太仆寺少卿輿浦徐公暨元配董宜人行狀》),又有王氏(參徐媛《祭庶母文》)。滿妹應(yīng)為庶出,《贈滿妹》詩有“聊共北堂萱,忘憂保歲暮”之語,可知此時滿妹母尚健在。徐媛《悼親詞》“序”曰:“予或獲責(zé)于上帝,割去二親,幽憂嬰疾,形枯神悴,勉隨夫子就道,旅邸荒蕭,思親遙集,悲來綿綿,不能自遣,聊抒四詞,少記哀悼?!保ā督j(luò)緯吟》卷三,338)知此詩作于1598年秋冬旅次中。

⑨曹學(xué)佺《石倉詩稿》卷一《金陵初稿》收錄曹學(xué)佺“己亥”(1599)“庚子”(1600)任職南京時的詩作,其中有兩首贈范允臨詩,前一首為《端陽莫愁湖送范長倩北上》,后一首為《送范長倩之蕪關(guān)》。前首是范允臨兵部考滿北上時詩,時當(dāng)1599年;后者為工部主事任上派往蕪關(guān)水衡之作,時為1600年。范允臨同僚于若瀛有《送范長白工部考滿北上》(《弗告堂集》卷十一)詩,于若瀛《弗告堂集》卷十一所收詩皆作于辛丑(1601)、壬寅(1602)年,此詩在辛丑冬之后,而詩中有“入洛秋云”句,則此詩當(dāng)為壬寅(1602)秋作。范允臨在北上考績前曾給同鄉(xiāng)先達(dá)楊繼禮寫信(《與楊石閭》),書信從自己兩年前至京銓補(bǔ)說起,當(dāng)時補(bǔ)郎之愿落空,希望這次能“博郎”,因為自己在同樣的官階上已“滯七年之名”。據(jù)上引汪琬碑文、范允臨《答楊德潤》、徐媛《悼冢孫文》等,知范允臨1602年北上確博得一郎,升南京工部員外郎(從五品),“以仲冬(1602年仲冬)抵任”,范允臨接奉使閩中之命,故徐媛自南京返吳,期間至浙為兒子提親,兒婦出浙江檇李屠氏,這門親事,早在1589年已由董其昌作伐講定(參范允臨《貞孝婦屠氏小傳》,《輸寥館集》卷四),范允臨告假回吳為兒子完婚,范允臨轉(zhuǎn)為工部營膳清吏司郎中(徐媛云“有正郎之擢“,范允臨云“有繕?biāo)局D(zhuǎn)”),不入閩,復(fù)至南京任職,舉家再至南京,時當(dāng)1603年夏秋。1604年秋,范允臨擢云南按察司僉事、提調(diào)學(xué)政,因媳婦屠氏將產(chǎn)子,全家回吳,二十天后冢孫出生,范允臨暫緩入滇,等孫子過百日,因屠氏歸寧,嬰兒得疾而夭,1604年仲冬,范允臨率妻、子、媳入滇,1605年3月至滇。

⑩王端淑《名媛詩緯》卷七王端淑評“陸卿子”曰:“卿子毆使晉魏,揮斥青蓮,經(jīng)史在其胸中,才華應(yīng)于腕下,自視非大家作手乎?然所得多屬糟粕,無乃形似古人也?!?/p>

(11)徐媛在吳地開始創(chuàng)作實踐時,恰是公安派在吳地活躍的時期,袁宏道為吳縣令,后居無錫,游越等,江盈科為長洲令,徐媛隨夫任金陵、蕪湖時,袁宏道與范允臨也多有交往。今袁宏道集中有《蕪湖舟中同范長白、念公看月》(卷二十六,867)詩。

(12)此首為朝鮮詩人崔慶昌作,中國人編《朝鮮詩選》誤屬許蘭雪軒,參拙稿《明末中國典籍誤題蘭雪軒詩及其原因考論》中的相關(guān)考述。

(13)何焯云:“四首實奇絕之作,何減昌谷?!薄读x門讀書記》第五十八卷,“李義山詩集”下“燕臺四首”下,中華書局,1987年,第1270頁。

(14)李商隱為“春”七言20句,“夏”16句,“秋”20句,“冬”16句,許蘭雪軒此四詩有中國人吳明濟(jì)、藍(lán)芳威編《朝鮮詩選》本和朝鮮人編《蘭雪軒集》兩種版本,四詩數(shù)量依次是12、14、12、16和16、16、16、16句,徐媛四詩分別為16、16、16、20句,李商隱冬詩句數(shù)少,蘭雪、徐媛冬詩句數(shù)多。

(15)如女詩人駱綺蘭擬詩題作《擬玉溪生燕臺四首》,詩下作“右春”、“右夏”等。駱綺蘭.聽秋軒詩集,胡曉明.江南女性別集(二編),上冊,2010.599.

(16)李商隱冬歌的押韻規(guī)律是四句一韻、四句一韻、四句一韻,二句一韻,二句一韻;《朝鮮詩選》冬歌是二句一韻、四句一韻、二句一韻、四句一韻、二句一韻、二句一韻;《蘭雪軒集》、徐媛冬歌四句一換韻。

(17)徐媛對女性書寫的關(guān)注,其《續(xù)春思賦序》可見一斑。在序中,她談到王勃《春思賦》后有很多男性續(xù)寫,感嘆“然至于繡閣雙鬟,幽懷萬緒,經(jīng)春濺淚,理非一端,得無有留欲吐之章,俟后來之秀者乎?”(《絡(luò)緯吟》卷一,314)

(18)范允臨后來多次回憶在白下的快樂時光,如在給臧懋循兒子的書信中說:“憶昔白門承乏,與尊公結(jié)駟聯(lián)鑣,鳴珂里巷,或卮酒論文,或篝燈夜話,連床風(fēng)雨,達(dá)旦雞鳴,逸興翩翩,致可樂也?!保ǚ对逝R.答臧廣思書.范允臨.輸寥館集.卷八,377)

(19)徐媛此詩有“作吏三年整”、“詣纓觀上國,索米向天宮”語,結(jié)合上考,可知作于范允臨以南兵部主事考績、為工部主事后,因未得升遷,故頗為郁郁。

(20)蘇蘭畹詩:“翡翠為裙芍藥裾,日中吹笛宴麻姑。飛瓊姓氏垂丹箓,肯教霓裳一曲無。”四句分別出自陸卿子、許蘭雪軒、徐媛、羅愛愛。此詩引自惲珠《國朝閨秀正始集》卷十。

(21)其詩開篇云:“漢代誰開典雅風(fēng)?”最后有“與君細(xì)檢然脂集,慧業(yè)非難立品難”句。詩見汪端.自然好學(xué)齋詩鈔.382-383頁。高篃有《繡篋小草》一卷,附于其夫朱綬《遺硯樓小集》后,有嘉慶二十二年刊本(參胡文楷編著,張宏生增訂本.歷代婦女著作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501),其論宮閨詩十三首附見汪端.自然好學(xué)齋詩鈔.383-384頁。

(22)比如朝鮮譯人許莼與明女跨國婚姻所生之女,讀蘭雪集而慕之,竟追和全什,留下《景蘭集》。又清詩人蘇畹蘭、朱蘭詩中亦可見蘭雪的影響。

[1]許筠.惺所覆瓿稿[M].韓國文集叢刊(74)[Z].首爾:景仁文化社,1990.103.

[2]趙鐘業(yè).修正增補(bǔ)韓國詩話叢編(103)[Z].首爾:太學(xué)社,1996.308.

[3]張伯偉.書籍環(huán)流與東亞詩學(xué)[J],中國社會科學(xué),2014,(2):164-184.

[4]葛兆光.緒說:重建關(guān)于“中國”的歷史論述[A].葛兆光.宅茲中國[M].北京:中華書局,2011.13-14.

[5]張伯偉.朝鮮時代女性詩文集全編[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

[6]吳明濟(jì).朝鮮詩選序[A].祁慶富校注.朝鮮詩選校注[M].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1999.

[7]俞士玲.明末中國典籍誤題蘭雪軒詩及其原因考論[A]張伯偉.風(fēng)起云揚(yáng)——首屆南京大學(xué)域外漢籍研究國際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北京:中華書局,2009.284-321.

[8]俞士玲.論明代中后期女性文學(xué)的興起和發(fā)展[A]張宏生.明清文學(xué)與性別研究[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172.

[9]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0]姚旅.露書卷四[M].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111)[Z].濟(jì)南:齊魯書社,1997.619.

[11]范允臨.輸寥集[M].四庫禁毀書選刊(集部101)[Z].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265.307.

[12]徐媛.絡(luò)緯吟(卷七)[M].四庫未收書輯刊(集部7輯16冊)[Z].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13]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卷二十三)[M].北京:中華書局,1959.596.

[14]陸卿子.考槃集(卷二)[O].萬歷刻本.

[15]許筠.國朝詩刪[M].趙鐘業(yè).修正增補(bǔ)韓國詩話叢編(4冊)[Z].首爾:太學(xué)社,1996.728.

[16]許筠.鶴山樵談[O].稗林本.

[17]徐渭.徐文長三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3.461.

[18]袁宏道.吳敦之[A].袁宏道.袁宏道集箋校(卷十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9]江盈科.解脫集引[A].江盈科.雪濤集(卷八)[M].長沙:岳麓書社,1997.

[20]杜牧.李長吉歌詩敘[A].李賀著,王琦匯解.三家評注李長吉歌詩(首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1]李商隱注,馮浩箋注.玉溪生詩集箋注.卷三燕臺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2]馮夢禎.快雪堂日記[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111-120.

[23]朱彝尊.明詩綜(卷九十五)[M].北京:中華書局,2007.4472.

[24]題名鐘惺.名媛詩歸(卷三十三)[M].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339冊)[Z].濟(jì)南:齊魯書社,1997.

[25]范允臨.輸寥館集[M].四庫禁毀書叢刊(集部110冊)[Z].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208.

[26]潘之恒.朝鮮慧女許景樊詩集序[A].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194)[Z].濟(jì)南:齊魯書社,1998.23.

[27]黃宗羲.明文海(卷三百二十六)[M].北京:中華書局,1987.3361.

[28]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2787.

[29惲珠.國朝閨秀正始集[O].道光刻本.

[30]陳維崧.婦人集[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36.21.

[31]王端淑.名媛詩緯[O]清音堂刻本.

[32]陳文述.哭子婦汪宜人[M].汪端.自然好學(xué)齋詩鈔.胡曉明.江南女性別集[Z].合肥:黃山書社,2010.305.

[33]陳文述.題朝鮮女士許蘭雪景樊詩集[M].陳文述.頤道堂詩外集(卷七)清代詩文集匯編(504冊)[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669-670.

【責(zé)任編輯:來小喬】

The Korean Poetess XU Lanxuexuan and Chinese Female Literature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a Discussion on XU Yuan's Poetry

YU Shi-ling
(College of Arts,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93)

From 1598 to 1606,the poems of the Korean poetess XU Lanxuexuan prevailed in China,and XU Yuan,the most important poetess of the Ming Dynasty,rose to her reputation during the same.XU Yuan’s achievement was the result of her efforts into the study of poetry for more than two decades.There is every sign,however,that she also gained inspiration from XU Lanxuexuan’s poems.Thinking highly of Tang poetry,they both modeled after LI He and each created many Changgi style poems of her own characteristics,despite different poetic atmosphere and literary individualities.Xu Lanxuexuan occupied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female poetry history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e intersection between the poems of XU Lanxuexuan and those of XU Yuan represents multi-directional Sino-Korean cultural exchange and interaction.

XU Lanxuexuan;XU Yuan;Changji style poems;Sino-Korean cultural interaction

I 106.2

A

1000-260X(2015)03-0006-10

2015-04-12

俞士玲,文學(xué)博士,南京大學(xué)教授,主要從事魏晉、明清文學(xué)和域外漢籍的研究。

猜你喜歡
李賀
嘔心瀝血·刻苦好學(xué)的李賀
李賀嘔心瀝血譜華章
鬼才李賀
海峽姐妹(2020年10期)2020-10-28 08:08:44
李賀 “宅”出千古絕句
綁架準(zhǔn)女婿同傷共悲:誰不是一邊崩潰一邊自愈
唐五代的李賀故事與李賀形象的接受
名作欣賞(2019年26期)2019-09-12 14:35:48
李賀的詩不合邏輯?(上)
詩鬼李賀
馬詩
宗教語境對唐宋時期李賀評價的影響
宽甸| 长阳| 深州市| 余姚市| 承德市| 苍梧县| 尚义县| 安乡县| 庄河市| 上饶市| 白朗县| 汾西县| 渑池县| 红河县| 洛扎县| 库车县| 文水县| 元氏县| 新昌县| 泉州市| 靖宇县| 上饶市| 宁国市| 新营市| 建始县| 故城县| 连州市| 肇源县| 旬阳县| 白城市| 井研县| 滨海县| 亚东县| 游戏| 周口市| 吴旗县| 普兰店市| 自贡市| 太保市| 玛纳斯县| 沧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