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剛
“處長把關”與“官場病變”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部署了15大領域60項具體改革任務,而如何將其落到實處,則職在各級黨政行政系統(tǒng),特別是國務院。這兩年國務院行政系統(tǒng)在執(zhí)行中央“八項規(guī)定”,配合中央紀檢系統(tǒng)強勢反腐“打虎拍蠅”的同時,也及時提出“簡政放權”,頂住經(jīng)濟下行壓力推出了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展、改善民生等各項改革措施,力度不可謂不大。李克強總理上任伊始就向媒體“表白”:“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不務虛玄要干實事”;最近又一再強調:“中國經(jīng)濟是干出來的,不干,什么都談不上”,“政策千條萬條,不干就等于‘白條”。
中央雷厲風行自上而下推行改革,執(zhí)行還得靠省部、司局、縣處、科等條條塊塊各級政府部門,要靠金字塔型的科層制官僚機構,具體到人則尤須依靠處長、科長、股長等基層辦事官,特別是“縣團級”的處長,更是執(zhí)行政策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然而,科層官僚體制的惰性及“官場病”,古今中外都存在,中外學術界對此多有剖析研究,在當今中國也在所難免,發(fā)起病來很難對付。金字塔型的官僚機構可按其職權責任大小,分為上層、中層、下層等不同層級,上層決策,下層執(zhí)行,中層轉承審批,特別是側近中樞的中層官員,處于承上啟下的關鍵崗位,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古時官場有“舍人掌王命”“典簽當樞要”的“時諺”,當今政界也有“秘書專政”“處長把關”的說法。中書舍人在南北朝隋唐時為五品官,屬中樞中層“才俊”,典簽則為地方上的舍人,由于上層高品級的“宰輔”、封疆大吏懶散不涉實務,遂使中下級的舍人、典簽得以“掌機要”,他們往往欺上瞞下操弄政柄,矯制詔令扭曲政策,使官場弊端滋擾,腐敗叢生?,F(xiàn)今首長秘書官雖不高,亦因其側近權力,以才干加之因緣際會升遷較快,卻也有貪腐淪為階下囚的例子,如“河北一秘”李真案即為典型。而官居處長,不僅是高干升遷必須逾越的關鍵層級,且是政府貫徹上級指令落實行政措施的關鍵崗位,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其“對策”往往就出在“處”這一級。若處長對上級指令陽奉陰違,則中央政策就難以落到實處;若處長們怠工不作為,整個政府或許要空轉。
居于金字塔科層體制中下層的處長、科長,多屬青壯年,能干事,且數(shù)量多待提拔,但真能升上高干的是少數(shù)。處長享受不了高干待遇,工資也不太高,在當前高壓反腐中首當其沖,“八項規(guī)定”一定程度上瞄準他們,灰色與黑色收入少了,又不再敢公款吃喝占便宜,于是部分人工作熱情大為降低。有些官員竟玩起了消極怠工的把戲,“不做壞事也不做好事,干脆不做事”,有學者將其稱之為“軟抵抗”,使中央改革措施無法貫徹落實,成為典型的“官場病”。
處長“會簽”成了體制機制運轉的“堵點”
面對“不作為”“軟抵抗”之類的“官場病”,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是如火燒心,極為惱火。他曾幾次動情地說:“老百姓一直在勤勞奮斗,當干部的決不能為官不為!”2015年4月10日,李總理在吉林長春主持召開東北三省經(jīng)濟形勢座談會,談到2014年8月國務院印發(fā)《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支持力度不可謂不大,但“問題是去年批給的土地,70%仍然處于閑置狀態(tài)!土地給了,一直閑著;錢下?lián)芰?,仍然‘趴在賬上;項目批了,遲遲未見開工!政策再好,不干有什么用?”
4月15日和21日召開的兩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總理更激憤地斥責一些部委和地方政府,對執(zhí)行中央文件流程繁冗、運轉拖沓?!拔覀儑鴦赵旱念I導同志常常半夜拿到特急文件立刻就批了,但有些部門、地方的文件,卻經(jīng)常在那里原地轉圈”,“中央研究了一年多,拿出政策,結果各種手續(xù)再走上一年,這不是鬧笑話嗎?”“部長們參加的國務院常務會已經(jīng)討論通過的一些政策,現(xiàn)在卻還卡在那兒,難道讓幾個處長來把關,這不在程序上完全顛倒了嗎?”
政策執(zhí)行卡在哪里?就卡在具體經(jīng)辦的處長那里。有關部門匯報說,國務院確定的政策之所以遲遲不落實,乃因文件按流程一直在相關部門等著各位處長“會簽”。4月28日國務院有針對性地對文件會簽提出了時限,凡文件必須在會議結束后7個工作日內印發(fā);有重大修改意見需要協(xié)調的,須在10個工作日內印發(fā)。李克強總理談新一輪行政改革說:“各級干部要層層放權,而不是層層推責。不能讓政策總是懸著,措施一再落空”。表示“對于忽視民生、為官不為的‘庸政‘。懶政,要‘動刀子‘出重拳”,“工作不力的,要約談誡勉;對為官不為,懶政怠政的,要公開曝光,堅決追究責任”,“對于不千事不作為的,要抓一些典型案例,堅決問責,從嚴治理”,強調進一步加大督察力度,要用鐵腕整治“官場病”。
在5月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總理痛斥某些政府辦事機構給民眾辦事設障,確定進一步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類別。12日國務院召開的全國副處以上行政官員“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職能轉變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總理強調要著力破除審批“當關”、公章“旅行”、公文“長征”等亂象,承諾再砍掉一批審批事項、中介、關卡、繁文縟節(jié)及不合理收費,用剛性制度管權限權,接受社會監(jiān)督。14日國務院即發(fā)文,再取消49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將84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調整為政府內部審批事項,今后不再保留“非行政許可審批”類別。
改革不能姑息“軟抵抗”
最近幾個月李克強總理嚴辭譴責官場不作為現(xiàn)象,說明高壓反腐態(tài)勢下,中下層官僚的“軟抵抗”情勢較為嚴峻。對此中央也采取了相應措施,其中一項是對4000多萬機關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調整工資,用以調動基層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在6月10目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總理聲言:“一些地方錢撥下去了,再遲遲不開工,我們就要依法把那些趴在賬上多年的財政撥款收回來,調到那些中央已經(jīng)確定的重點項目上去,調給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地方去!”此前在國務院第三次廉政工作會議上,總理也曾表示:不能一方面讓民生需求“嗷嗷待哺”,另一方面卻有大量資金“呼呼大睡”。
中央還許諾今后每一兩年給干部調整一次工資。有“智庫”提議加大放寬干部遷轉途徑,搞升級不升職,老處長雖無緣局長,但可晉級享受副局級待遇。又有人提議拉開干部待遇高低檔次,高薪養(yǎng)廉,而一旦發(fā)現(xiàn)瀆職貪腐行為,就將取消一切待遇而歸零,以讓干部“不想腐”“不敢腐”。這些措施雖有道理,卻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即各類干部中要求晉級的人何其多。在中國干部人事管理中,處級是一個限制極嚴的級別,絕大多數(shù)官員一輩子也跨越不了,如果打開口子放水,讓更多想晉級的縣團處級官員跨入局級,則不僅官滿為患,而且高千盈野,屆時更多“處長當關”,冗官冗費體制性弊病恐將積重難返。
精簡機構簡政放權,卻始終不敢裁減人頭,為什么?因牽涉既得利益,且涉及面寬,相當一部分是掌握了一定權力的官員,難以向他們開刀下手。李克強總理上任時就曾嘆息:“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這正是當今行政改革難題癥結之所在。要解決問題還得從改革體制機制人手。
談到干部體制機制,李克強總理表示:我們出臺的許多政策,中央和各部門已經(jīng)研究了很長時間,經(jīng)過詳細測算,并制定了非常具體的執(zhí)行方案,卻常常因為繁冗、拖沓,讓一些好政策“遲遲落不了地”。處長“會簽”就是一個體制機制“堵點”,中央決策,處長“把關”,已成為笑柄。但中國各級政府科處密布,官滿為患,形式主義中間環(huán)節(jié)太多,使人為“堵點”重重,“官場病”因而花樣翻新。改革就是要澄清吏治,祛除“官場病”,精簡機構是改革科層官僚體制,簡政放權是改革科層官僚機制,之所以歷經(jīng)30年整改問題依然嚴重,就是因為改革不夠徹底,既得利益藩籬未能破除,不減和尚只拆廟,只減機構不減人,則政府怕是只能由官僚牽著鼻子走。如今改革既已進入深水區(qū),那么再深的水也要蹚過去,攻堅克難,對“軟抵抗”的官員,再也不能姑息。應及時出臺一些政策和規(guī)童,對不作為的冗官懶官進行嚴格懲治,特別是要完善公務人員的辭退機制,對光拿錢不干事的冗員,不貪不腐卻也不作為的庸官,堅決裁撤。該退應該退下,該辭職可以辭職,裁員增效,起用真干實干搞改革的干部,以不打折扣地完成全面深化改革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