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寶偉
口語詩寫作的多種可能性
宋寶偉
作為一種原生態(tài)的言說,口語最貼近生活,也最適合表現日常生活中的凡俗、瑣碎、粗糲甚至是雜亂無章的狀態(tài),因為與生活的同質同構,口語也就具有一種在場性和直接性。當下口語詩歌寫作更注重生活的細節(jié)、碎片和局部化展示,將看似毫無詩意的凡俗最大限度地詩化,這是口語詩歌寫作自1980年代中期以來一直積極探索的切近生活的方式,它展示了現實生活詩意化呈現的多種可能性??谡Z寫作豐富了語言的質感,同時也具有了現時的蒙茸感——具體、柔軟與靈動,更具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藝術魔力。
“我放羊的時候 你正在洗馬/我把鬼子們哄進了包圍圈從奴隸/混到了將軍 你卻趟過一條河流/在馬背上和一個騎手亡命天涯/我凋零的時候 你正在開花/我在山崖旁挨了一記悶棍 從高處/墜入了深谷 你卻推開一扇寒門/在客廳里與一只景德鎮(zhèn)瓷器整裝待發(fā)”(軒轅軾軻《廣陵散》),詩人穿行于歷史和現實之間,幻成無數化身,或帝王、將軍,或書生、放羊娃,或馬或驢,盡管在詩歌寫作中使用對立“互否”的手法,看似人生歷史的多元選擇,但仔細讀來,無不是中國幾千年宏大歷史的“微觀”呈現。詩歌貌似在調侃,實則在思考、思辨——中國歷史的豐富與嬗變、現實的殘酷與無奈。軒轅軾軻的詩以解構見長,尤其是歷史、文化題材的詩歌,更見其幽默、辛辣的特點。解構中不乏深邃,幽默中滿含嚴肅,嬉笑怒罵之間凸顯詩人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諸多思考,這與現在許多冠以“后現代”的詩歌寫作又有所不同,這就是詩人在當下得以被許多人關注的原因。
林一木的《黑夜中的擁抱》則顯示出詩歌寫作中敏感、纖細的一面:“我們在黑夜的擁抱這么倉促/這么短暫,這么冷/你一伸手我就化了,你一伸手我就抓住了溫暖/我的心一直在寒風中火熱地跳,慌張地跳/滿懷期待地跳/我的疼一直持續(xù)到此時此刻/我們在黑夜的擁抱這么迅速,這么安全/我們在黑夜中擁抱像失散一生的親人/忘記了親吻”。詩歌準確地捕捉到寒冷黑夜中相戀之人“擁抱”的瞬間,雖然是短短的“倉促”一瞬,卻在戀人的心頭燃起足以熔化一切的熊熊烈焰。詩歌敏感、準確,“纖毫畢現”般將瞬間感覺放大、延宕,語言熱烈而有節(jié)制。全詩雖然很短,但是將人與人之間,尤其是戀人相逢時的感覺、心理表現得異常清晰、細致,從中不難看出詩人在語言控制方面的天賦與能力。
相比較而言,甫躍成的《一只混跡于人群的豬》則將口語寫作的特點展示得淋漓盡致:“一只豬躲在人群里,精通人類的語言/每天跟人類在一起上班,擠公交車,在小飯館里/文明用餐。它會注意控制食量,時刻提醒自己/不要用鼻子,在盤子里拱來拱去。/它在人群中混跡二十多年,從沒有人/識破它的身份……在人類的規(guī)范里,/這是一個粗俗的行為,這會讓它/面臨著被趕出人類社會的危險?!闭自娪梅粗S手法,以“豬”的視角和口吻來表現人類社會的卑微、粗俗、自以為是。終日奔波勞碌而又被各種規(guī)范束縛的人們,面對生存壓力只能一聲嘆息的人們,究竟比“豬”快活多少?語言頗具快感,從容有致,張弛有度,一氣呵成,充分顯示了口語詩的語言魅力。全詩極盡辛辣嘲諷,讀罷令人心酸,深思不已。
口語詩歌寫作的題材更生活化,切近而實在,具體且生動,擅長捕捉日常生活中的詩意和情緒,或是對細節(jié)和心理過程進行詳盡描摹,或是客觀記錄、敘述故事片段,語言親切、樸素且不乏張力??谡Z詩歌寫作曾遭到非議和誤解,很大原因在于少數詩人將口語寫作庸俗化以及口水化,導致口語詩歌猶如“過街老鼠”,招來一片口誅筆伐。但從本期三首詩歌來看,當下口語寫作越來越干凈、純粹,能直接、充分、生動地傳達生活的詩意??谡Z寫作為當下日常生活的詩意化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語言通道,同時也為閱讀者提供了理解生活和生命意義的全新視野,值得期待。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