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霞
(鄲城縣婦幼保健院護理部,河南 鄲城 477150)
基層醫(yī)院內科護理服務質量的調查與分析
羅素霞
(鄲城縣婦幼保健院護理部,河南 鄲城 477150)
目的 調查并分析基層醫(yī)院的內科護理服務的質量。方法 回顧性調查、分析選擇我基層醫(yī)院的1000例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住院治療的患者,并進行問卷調查,關于內科護理服務質量及內科護理亟需改進的方面,同時提供相應的改進意見。結果 經過詳細的調查及分析可以發(fā)現:在基層醫(yī)院中,內科護理服務的質量中仍需要很大的改進。目前,候診時間以及健康教育咨詢和護理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是亟需解決的主要方面。結論 在基層的醫(yī)院中,需不斷地改善內科的護理服務,護理人員需要進行定期的培訓及教育,切實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提高護理人員自身的服務質量。
基層醫(yī)院;內科護理;服務質量;分析
現階段,隨著不斷發(fā)展和進步的社會和經濟,人們的生活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及提高[1]。這就使得,患者對醫(yī)院的治療水平及護理服務的質量提出了更高層面的要求。在基層的醫(yī)院中,服務及技術越好,信譽值越高,隨著帶來的收入也就越高。然而,在基層的醫(yī)院中,一個最重要的科室就是內科,且護理的服務質量直接決定著醫(yī)院未來的發(fā)展情況[2]。為徹底的了解基層醫(yī)院的內科護理服務的質量的詳細情況,特此選擇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針對護理的服務質量進行多數據的調查,并進行臨床的統(tǒng)計與分析,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次試驗的選擇1000例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住院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其中,630例男性,370例女性;年齡為16~75歲,平均年齡為(43±3.78)歲?;颊叩奈幕潭龋?10例初中及以下、400例高中及中專、190例大專及以上。
1.2 方法:本次試驗選擇應用本院自行制定的問卷調查表并進行大范圍的統(tǒng)計。然而,根據內科工作的實際情況,設置并制作了本次的調查表。涉及到主要的調查內容為:就診環(huán)境、護理服務內涵、內科最需要改進的方面、護士儀表儀態(tài)等[3]。本次調查采用無記名方式進行,并指導患者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填寫。對于尚存有疑問的地方,由調查者進行詳細的解釋。然而,文化程度較低的及年齡較大的患者,則根據患者的口述,由調查者記錄?,F場發(fā)放填寫調查表,并當場填寫后回收,發(fā)放1000份,同時回收1000份。
1.3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1.5統(tǒng)計軟件。計量數據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滿意度,見表1。
2.2 患者對內科護理服務質量最需改進項目的選擇,見表2。
表1 內科患者護理服務質量調查項目情況[n=1000,n(%)]
表2 患者對0內科護理服務質量最需改進項目(n=1000)
在醫(yī)院內科服務質量的管理中,質量管理的主要目標是患者的滿意度[4]。經過本次的調查可發(fā)現,護理人員沒有主動維持就診的秩序、護理人員沒有使用文明禮貌性用語及護理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不到位等方面是基層醫(yī)院內科護理服務質量滿意不及格的主要情況表現。因此,在基層醫(yī)院的內科護理服務的質量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同時,也存在著護理服務不具體的情況[5]。
經過本次的研究可以發(fā)現,相應的縮短就診時間、護理人員的態(tài)度需要改善、提供相關的健康教育咨詢和服務是患者最希望醫(yī)院進行改進的主要方面。經過本次試驗發(fā)現,在基層醫(yī)院內科護理服務中,上述的幾方面問題亟需解決和改善。
經過本次試驗的統(tǒng)計、分析后可以發(fā)現,改進內科的護理質量可從護理部的人力資源方面進行,護理人員需要進行培訓護理專業(yè)的知識,提高護理人員的自身專業(yè)素質。開展專家講座及專家講學等方式,同時定期安排護理人員參觀和學習高級的醫(yī)院的先進的技術及經驗[6]。從而使整個醫(yī)院的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及健康宣傳的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基層醫(yī)院中,內科護理的服務中的薄弱區(qū),可重點從理解、接待及幫助等方面考慮,積極的增強護理人員主動性的接待及護理,營造一個一切為患者服務的中心理念[7]。同時,積極的營造一個舒適的人文環(huán)境,重視患者對服務的質量要求及所需信息的需求。使相應的公示服務制度不斷完善,護理人員有明確的崗位職責,在工作方面,實施個人責任制度,做到嚴格的獎懲制度。實施預約制度,減少患者的就診時間。在接到患者的相關信息后,及時做好接診的準備,并準備好搶救設備及人員。此外,對患者的相應的個人資料進行收集,并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及時有效的判斷及評估。Ⅰ和Ⅱ類患者中,需要及時將患者送入搶救室,進行及時有效的搶救措施。因Ⅰ類患者,為危病重的患者,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若患者不能進行及時有效的搶救,則會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如存有昏迷、大出血、休克及急性重度的中毒等情況。Ⅱ類患者,為一些急重癥的患者,可存在潛在性的危險,同時可能病情會出現一些無法預見的變化,急需進行緊急的處理及搶救,同時針對患者可能的病情變化及時進行密切觀察。主要為突發(fā)劇烈頭痛、嚴重性創(chuàng)傷、燒傷等。在搶救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與醫(yī)師積極的配合,確保搶救的順利進行?;颊叩暮粑仨毻〞?,并給予及時地吸氧,建立多道的靜脈通道,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同時準備好搶救藥品,詳細記錄搶救的過程。對于危重患者,加強進行相應的管理及護理,保證各種通路的暢通,同時保持管道的穩(wěn)定,不存在扭曲的情況。做好必要的標識,遵守嚴格的無菌操作流程,防止交叉感染。
[1] 劉秀云,劉紫燕.內科老年患者心理護理在基層醫(yī)院急診科的創(chuàng)新實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2,33(15):2130-2131.
[2] 龍少環(huán).提高內科門診護理服務質量對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9):332-333.
[3] 周漢仁.實施護理流程再造對提高內科護理服務質量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0):31-32.
[4] 呂慧芬,羅偉君.護理層級管理對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的效果評價[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2,19(14):2228-2229.
[5] 張文霞,潘玉芳.淺談基層醫(yī)院開展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效果[J].醫(yī)學信息,2014,(1):493.
[6] 劉悅.風險管理在內科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33):78-79.
[7] 周美榮,王偉芹,田麗霞,等.內科護理溝通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2,22(12):5130.
R197.3
B
1671-8194(2015)15-02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