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
摘 要: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師要想實現較好的課堂效果,必須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由于深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學在朗讀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缺點。因此,找到解決朗讀教學問題的方法至關重要。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問題;方法
在我國小學語文新課標中明確要求:教師在學生的朗讀中起著引導作用。除此之外,引導學生恰當朗讀,尋找感悟,鍛煉語感,是領會語文知識的要領。朗讀是一種有聲的語言,有利于讓學生從語文知識中收獲情感。然而,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朗讀成了表面的形式,只是泛泛而讀。要想提高語文課堂上的教學效果,教師就應該打破陳規(guī),突破創(chuàng)新。
一、問題
(一)講與問代替朗讀
目前“灌輸式”和“問答式”仍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方式。一些老師不論課文內容有多長,總是一直在講,即使內容淺顯也是如此。還有的教師會將語文課堂以提問為主,學生一味專注于回答問題,忽略了對文章的閱讀。這種形式雖然體現了教師的教學主動性,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十分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不注重學生的主導性。由于教師過多的干涉,導致學生無法細致地閱讀,不能體會課文真正的魅力所在。
(二)朗讀目標不明,學生缺少指導
朗讀就是在書面語言的基礎上,鍛煉學生的口頭語言。有些老師對此沒有清晰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講和讀不能同步,無法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有些老師甚至把握不準課文的重點,跳過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覺得不明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課文的重點部分往往需要學生進行仔細閱讀,教師應該指出重點閱讀的部分,讓學生對課文有更為清晰的認識。
二、解決辦法
(一)保證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過多的講解會導致學生產生課堂厭煩心理。這是因為學生處于被動的位置,無法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因此,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自主進行閱讀,教師起到指導的作用,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就會因此得到調動,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創(chuàng)造朗讀意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虼?,教師在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關鍵。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造一些意境,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與課文融為一體,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以《浙江潮》一文為例,很少有學生見過錢塘江大潮,所以他們感受不到課文中所講的意境。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錢塘江大潮漲潮的情景。學生看過之后,會在朗讀的過程中,把文中所講和看到的視頻結合起來,更好地領悟文中知識。
(三)朗讀示范
教師的示范性朗讀在教學過程中很重要,會給學生起到指導性的作用。由于小學生的模仿能力較強,通過模仿老師示范朗讀時的聲調、停頓等掌握朗讀方法,會更好地彌補自身不足。
總之,朗讀是學生理解課文的一種有效方法;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找出自己在朗讀教學中的缺點,找到更好的朗讀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莊梅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J].教學研究,2014(10).
[2]金雪花.淺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苑教育,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