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新
摘 要:在新形勢下,要提高中學歷史教學效率,更好地促進學生歷史素質(zhì)的提升,必須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結合中學歷史教學實踐,提出了一些促進中學歷史教學效率提升的方法,希望能對中學歷史教學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競爭機制;學習興趣;教學模式
在新形勢下,中學歷史教育應該從提高學生歷史素養(yǎng)、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目標出發(fā),從不同的角度來探究新的有效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學效率。
一、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引入競爭機制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往往會發(fā)生兩極分化現(xiàn)象,部分學生因為對歷史學科不感興趣而被課堂教學邊緣化。因此,要全面提升學生素質(zhì),必須實施分層教學的方法,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歷史學習成功的快樂。例如,筆者在歷史教學中,將學生按學習情況的優(yōu)中差平均分配到各個學習小組。在教學中各小組同類的學生可以展開競爭。例如,對于難度較小的題目,可以讓各小組的學困生進行競答;對于難度中等的題目,可以讓中等生進行解答;對于難度較大的題目,則讓每組中的優(yōu)生進行競爭。然后班上組織評委進行評分,評選出優(yōu)秀歷史學習小組與先進個人。通過評選活動可以激發(fā)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并且優(yōu)中生能夠主動幫助學困生進行學習,目的是為小組爭取榮譽,爭取“歷史學習先進小組”的桂冠。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多媒體以其圖像、視頻、聲音相結合的視聽組合形式,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顯著的作用。多媒體教學大大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一本書,一支粉筆”的教學落后局面。例如,在講到辛亥革命和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這些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播放“南昌起義”中的某些片段,讓學生通過逼真的影像資料感知和了解那段歷史,多媒體對學生的視聽感官形成刺激,加深學生的印象與理解。教師也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布置學生觀看相關的影視資料,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要符合中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要立足于教學重點與難點的突破。多媒體以其形象性與生動性,能夠彌補學生與歷史事件相距久遠的空白,拉近與客觀歷史的距離。
三、更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歷史教學模式
歷史教學應該具備使學習目標整體化、學習過程個體化和學習評價多元化的特征。開放性的教學模式要致力于引導學生樂于探究、善于分析、重在體驗的實踐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長,開發(fā)學生的個性潛能,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讓學生閱讀歷史教材,學生與學生、小組與小組進行相互設疑提問,也可以引導學生對自身的學習進行評價。筆者在歷史教學中仿照電視節(jié)目,例如央視“開心詞典”節(jié)目,設計“歷史課堂擂臺”,以小組或者學生個人為攻擂方,展開歷史學習競賽。學習模式的改變,可以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歷史學習效率。
四、歷史教學生活化,增強學生的歷史體驗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說過教育者必須尊重未成年狀態(tài)。歷史教學要學生動起來、活躍起來,是對學生尊重的重要體現(xiàn),真正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創(chuàng)造生活化的歷史情境,讓學生走進歷史,體驗歷史,增強對歷史的現(xiàn)實感受。在講述“隋唐時期的對外交往”時,教師要注重介紹隋唐時期經(jīng)濟的繁榮以及政治的穩(wěn)定和發(fā)達的科技,學生明確這一歷史背景后,可以介紹一下外交的一般準則,讓學生充當各國來隋唐的大使,暢游于唐朝的長安以及東、西亞的日本、新羅、波斯、大食等各國外交場合,感悟中華文化的深邃與博大,從而達成歷史課堂教學的情感目標的教育社會功能。
總之,中學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歷史學科的特點因材施教,努力探索和創(chuàng)新歷史教學方法,在新課改背景下不斷提升歷史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地發(fā)展。
?誗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