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少良
摘 要:新階段的高中歷史教學工作,更加注重歷史知識與人們生活的緊密結合度,教師越來越認識到生活化教學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因此,針對現階段高中歷史教學中加強生活化教學問題的有關工作進行分析和探討。力求通過努力,找到促進高中歷史生活化課堂教學效果不斷提升的可靠途徑,希望提供部分可借鑒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高中歷史;生活教學;問題探討
教育只有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才是真正的教育,新時代的教育工作問題,已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與記憶過程,而是如何有效提升學生整體歷史文化素養(yǎng)和歷史責任感的教育問題。所以,如何加強高中歷史教學中生活化教學工作的開展和實施是至關重要的。
一、生活化教學的價值作用
1.加強歷史與生活的聯(lián)系作用
教師在開展高中歷史教學活動中,以人們的生活背景為基礎進行歷史教育問題,有利于學生更加了解學習歷史的傳統(tǒng)意義和現實作用,有利于學生在生活中體會悠久的歷史文化。
2.提高學生歷史文化的內涵素養(yǎng)
生活離不開歷史,歷史源于生活。生活與歷史的有效結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進一步保障高中歷史教學質量,實現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目標,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
二、加強生活化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教學內容的設計
教師應根據歷史知識有目的地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教師應鼓勵學生主動在生活中發(fā)現和總結有關的歷史知識。比如,在講解中國近現代史“社會生活的變遷”時,就應該鼓勵學生思考和總結,積極發(fā)言并表達自己從小到大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條件的變化與發(fā)展情況。
2.教學模式的開展
教師在開展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應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與現在的教學模式有效結合起來,開拓出一種新型的歷史教學模式來適應不斷發(fā)展的教育改革要求。比如,教師在教授工業(yè)革命方面的歷史知識時,可以播放電燈的發(fā)明始末片段,用生活中最常見的例子來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在歷史教學中,注重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是符合新課改發(fā)展要求的,也是提高歷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歷史文化素質水平,培養(yǎng)學生正視歷史的意識和責任。
參考文獻:
[1]毛銘豐.歷史是凝固的現實現實,是流動的歷史:淺談歷史教學的現實化與生活化[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教學研究,2013(2).
[2]王銀.以“三維目標”為導向,構建高中歷史教學生活化模式[J].長三角:教育,2012(2).
?誗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