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目吉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被教師們廣泛采用,新課程理念下的“合作學習”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以問題的提出為核心,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合作學習為主要教學形式,以完成學生發(fā)展為最終目的”的課堂教學新結構。提高小學藏語文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包括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一個合適的教學情境;第二,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 ? ? 藏語文教學 ? ? 興趣 ? ? 問題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辈卣Z文學習必須改變過分重機械記憶而輕理解記憶、過分重學習結論而輕學習過程、過分重知識“再現(xiàn)”訓練而輕知識“遷移”能力培養(yǎng)的傾向,把實地觀察與調(diào)查、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作為學習藏語文的重要方式,鼓勵學生積極探究,形成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科學態(tài)度、信息素養(yǎng)、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這與當前國內(nèi)藏區(qū)藏語文課程改革的學習理念是一致的。因此,藏語文學習理念將引起藏語文學習方式與教學方式的轉變。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被教師廣泛采用,于是,課堂上學生動了起來,師生之間的距離拉近了,課堂氣氛也活躍了。 新課程理念下的“合作學習”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以問題的提出為核心,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合作學習為主要教學形式,以完成學生發(fā)展為最終目的”的課堂教學新結構。提高小學藏語文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正如有的人所說的那樣:“你可以把馬牽到河邊,但你永遠無法強迫馬飲水。”興趣是上好課的前提,當然也是保證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前提。要將書本上的藏語文知識變?yōu)閷W生內(nèi)化的藏語文知識,就要靠學生積極開動腦筋。那么,如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1.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 ,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造語言環(huán)境
一個被學生接受、喜歡的老師所傳授的知識才能讓學生感興趣和接受。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生當作能動的人來看待,尊重學生的人格,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讓每個學生都受到尊重,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大膽發(fā)言。即使回答錯了,也不要刺傷其自尊心,要讓其得到鼓勵,使其精神愉悅地投入到學習中。
農(nóng)牧區(qū)的學?;臼且圆刈鍖W生為主,學生的思維空間受到限制。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校園里,學生之間相互交流使用的都是藏語,這就削弱了漢語口語交際能力和課堂上表述能力的訓練,對漢語詞匯的積累和理解造成困難。在農(nóng)牧區(qū),藏族老師教授漢語文時,把一堂漢語課上成藏語課的老師也大有人在。筆者認為這些都是造成漢語文教學困難的原因。因此,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對學習漢語是至關重要的。課堂中,教師要用清晰、流暢的普通話進行授課,并鼓勵學生用普通話和自己、和同學交流。讓學生多讀、多寫、多講、多聽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多讀有趣的課外書(閱讀是一種基本的智力技能,通過閱讀使學生學會讀書、會思考、學會表達,從而全方位地提高漢語文水平);每周讓學生用漢語寫周記,體裁不限,寫自己想說的、想做的,讓周記成為自己和老師溝通的橋梁;新課前組織學生講5—6分鐘的小故事練習普通話。老師也常準備一些有趣味性、啟發(fā)性的課外短文念給同學們聽,然后做聽力方面的訓練題,這也是很必要的。這些基本功訓練我們絕不能忽視,因為只有在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里,才能培養(yǎng)起學生對這一學科的興趣。不過要讓學生喜歡讀、喜歡寫、喜歡講、喜歡聽,還需要老師精心地創(chuàng)設課堂氛圍,善于引導、善于培養(yǎng)、善于激勵,在發(fā)揮老師主導作用的同時,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我們的確在上一堂漢語文課,我們真的能用普通話給同學們講故事,能用漢字給老師寫一篇周記等,從而自覺地、有興趣地喜歡上這門課程。
藏語文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實踐活動,學生應根據(jù)課題小組集體設計的研究方案,按照確定的研究方法,選擇合適的地方進行調(diào)查和考察,獲取調(diào)查和考察的原始資料。同時,要學會從各種調(diào)研結果、實驗、信息資料中歸納出解決問題的重要思路和觀點,并反思是否獲得足以支持研究結論的證據(jù)。學生將收集資料、調(diào)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組之間充分交流,學會認識客觀事物,認真對待他人的意見和建議,正確地認識自我,并逐步豐富研究成果。
2.創(chuàng)設一個合適的教學情境
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愿望。比如在講第十二課《五彩池》時,筆者是這樣創(chuàng)設情景的。上課時,筆者準備一盆水和一面鏡子,放在靠窗的陽光下,面對學生說:“今天上課前咱們先做一個游戲?!比缓筝p輕地把鏡子放入水盆中,放在陽光下照射,使其在墻壁上映出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之后讓一位學生上來做同樣的游戲。這時學生的頭腦中就會有很多想法,于是筆者抓住時機,向學生講解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之后提出問題:“是折射現(xiàn)象造成五彩池的五顏六色嗎?”由此導入新課,讓學生在課文的學習中用科學的道理辨別真?zhèn)巍R舱驗閯?chuàng)設了這種學習氛圍,使得筆者在講解發(fā)生折射現(xiàn)象的同一類課文《好漂亮的彩虹呀》時,學生顯得更易接受和理解。
二、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例如在分析《畫蛋·練功》這篇文章時,首先提出問題:畫蛋與練功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是什么?畫蛋練功的這種精神在我們學習當中需要嗎?然后讓大家思考5分鐘之后進行小組討論,互相談自己的見解,最后讓各組長總結出自己組的答案,進行交流,由大家進行評定,老師再做最終的總結發(fā)言(打好基礎,練好基本功的重要性,從而讓學生正確理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論點),并對各組進行肯定和鼓勵。
如果小組合作學習時所要研究的問題不是學生所關注的,那么很難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提出的問題就是學生不懂的問題,就是語文課“學什么”的問題。如果“學什么”能由學生來決定,必定會激發(fā)起學生學習極大的熱情,這就為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進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學生不善于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這是因為他們不會或不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有關因素去構設矛盾。
總之,合作學習應該建立在學生已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在學生具 備一定前概念的基礎下進行;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對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要及時加以引導和點撥,不斷激發(fā)他們的思維,引發(fā)他們新的思考。合理有序地進行小組合作,一定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