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
巍山粑肉餌絲
◎周禮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位于云南省西部,地處哀牢山和無量山上段,有“中國扎染藝術之鄉(xiāng)”的美稱,是我國古代南詔國的發(fā)祥地,也是國際河流——紅河的發(fā)源地,不僅風景秀麗,氣候宜人,還有著眾多遠近聞名的特產和美食,粑肉餌絲就是其中之一。
巍山是一個多民族匯聚的地方,這兒居住著漢族、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等二十余個民族。正是由于各民族智慧的沉淀,才形成了今天獨特的美食文化,而粑肉餌絲就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一道傳統(tǒng)小吃,被譽為南詔故地飲食文化的一大品牌,游人至此,無不品之而后快。
粑肉餌絲在巍山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唐朝時期就已經(jīng)聞名遐邇了。相傳,有一年,大唐使節(jié)來訪,南詔國王皮邏閣急得團團轉,不知該用什么食物招待他們。唐王朝是南詔國的有力支持者,如果得罪了大唐使節(jié),后果不堪設想。這時,手下一位大臣進言道:“小人聽說民間有一道叫粑肉餌絲的菜,味道非常美好,讓人百吃不厭,不如以這道菜為主,再配上幾道南詔的特色菜?!逼み夐w聽后,欣然應諾,馬上令人安排。果然,大唐使節(jié)品嘗此菜后,贊不絕口。從此,粑肉餌絲名聲大振,成為大筵小宴上的必備之物。
烹制粑肉餌絲主要有三個步驟,第一步是加工餌絲。所謂餌絲,就是用大米做成的白色絲狀物。它在選材上十分講究,原料必須采用巍山有名的“黃皮谷”米,并且要經(jīng)過篩、選、泡、蒸、舂、壓、切等一系列復雜的工序。上等的餌絲潔白如玉,不脆不黏,細軟甜潤。另外餌絲要求絕對新鮮,必須當天早上做,時間長了口感就會大打折扣。
第二步是加工粑肉。在選材上同樣十分講究,需要選用巍山本地的土豬,并且只取肘子和五花肉部分。做之前,要先將肉放在炭火上烤一會兒,等到外皮焦黃即可,然后放進淘米水中浸泡一至兩個小時,再將表面的焦狀物質刮洗干凈。隨后,將肉放進砂鍋之中,并加入巍山本地火腿、土雞肉和臘骨頭等。接著,大火燒開,撇去浮沫,加入生姜、草果等作料,并用文火燉上半天,直至肉熟爛松軟。
第三步是烹煮餌絲。先將準備好的餌絲倒入開水中滾一滾,燙的時間不宜太長,鍋中的溫度也不宜過高,達到熟而不爛即可。接著,將燙好的餌絲放進碗中,加入適量肉湯,再用湯勺將粑肉壓散,并“戴帽”于餌絲之上。最后,調以味精、鹽、油辣子、花椒油(用巍山名產大紅袍花椒炮制)、蔥花、蒜汁、胡椒粉、腌菜等作料。
這樣,一道美味的粑肉餌絲就做成了。聞之,濃香撲鼻,令人垂涎欲滴。觀之,紅、白、黃、綠相間,十分惹眼。品之,肉湯濃厚香醇,餌絲細糯爽口,粑肉油而不膩,入口即化,真是“此物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