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毅穎
摘要: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會由于各種主觀或者客觀因素的影響,達不到預期實驗結果。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如果能夠捉住機會正確處理,就會使失敗產生正面影響,使“壞事”變好事。
關鍵詞:“錯誤”價值 ? 科學態(tài)度 ? 因勢利導
“錯誤”也是有價值的嗎?回答是肯定的。因為“錯誤”如果能被教師靈活機智地捕捉和運用,因勢利導地融入到教學中,那么“錯誤”將成為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資源,我們的課堂教學也將因“錯誤”而精彩。這種思想無疑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理念。在實施科學實驗課程的過程中,我獲得了“實驗失敗”也是一種課程資源的啟示。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會由于各種主觀或者客觀因素的影響,達不到預期實驗結果。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如果能夠捉住機會正確處理,就會使失敗產生正面影響,使“壞事”變好事。我在實驗失敗的教學實踐中,以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為主線,以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為導向,開發(fā)學生非智力因素,促使生成實驗失敗的“錯誤”價值最大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嚴謹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做任何事情都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科學實驗更應如此。演示實驗需要教師精心準備,充分考慮到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不利因素的干擾,以保證實驗最大限度地成功。一旦遇到失敗,這時學生可能比任何時候更感興趣,更想弄明白問題出在哪里。此時,教師應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向學生示范實驗失敗時應怎么辦,因為這是難得的教學契機。如在演示會“跳舞”的紙屑實驗時,居然效果很不明顯。面對實驗的失敗,我并沒有慌亂,或礙于面子,草率收場,或文過飾非,“糊弄”學生,而是坦誠地向學生展示對這一現(xiàn)象的探究過程:按道理在同一桌面上,使用同樣的實驗材料,做過了兩次成功的試驗,實驗情況應該差不多,實驗現(xiàn)象也應該差異不會那么大才對。仔細檢查演示過程的細節(jié),談不上什么失誤,再仔細觀察,地板剛拖過,濕氣還沒除,原來“病灶”就在這。在學生面前,我尊重實驗事實,和學生一起實事求是地分析各種主客觀原因,承認是自己的粗心,并當場重新演示該實驗。此時,我讓學生真正懂得了科學實驗必須“實事求是、嚴謹細致”的道理。
演示實驗是如此,學生實驗也是如此。特別是“探究——研討”課,少數(shù)學生因各種各樣的原因,得不到預想中的正確結果。教師對學生的錯誤不能過于看重,更不要隨意批評,而是應該鼓勵學生面對實驗失敗的現(xiàn)實,仔細檢查失敗原因。這猶如一臺戲,教師是導演,學生才是主角,教師只能適當點撥,而不能越俎代庖。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能有效地提高他們在各方面的能力,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實事求是、嚴謹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促進生成實驗失敗的“錯誤”價值最大化。
二、磨練學生的意志,培養(yǎng)學生的毅力
現(xiàn)在的孩子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家長的寵愛、優(yōu)越的成長環(huán)境使他們形成了懦弱、經不起失敗考驗的心理素質。周恩來指出:“逆境乃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利用學生實驗的“失敗”對他們進行意志的磨練、毅力的培養(yǎng)。如教靜電時,用尺子摩擦頭發(fā)會吸引小紙屑的實驗,盡管實驗很簡單,而且經過了自己課前反復嘗試,實驗現(xiàn)象是容易獲得的??稍趯嶒炦^程中,有一小部分學生卻沒能達到預定的目的,沒達到預定目標的是男多女少。原來是上一節(jié)課他們上了活動課,進行了一個小組比賽的活動,興奮極了,久未平靜,手有濕的感覺。這是始料未及的。這一部分學生摩擦起不了電,或者摩擦僅起的一點電早已無聲無息漏走了。看到他們灰心喪氣的樣子,我馬上講愛迪生是怎樣發(fā)明白熾燈的故事,鼓勵他們從失敗中找原因。我并沒有將原因直接告訴學生,只給予適當?shù)奶崾荆骸斑@個實驗一定要在干燥的環(huán)境中進行才能成功。”學生的探究熱情立刻空前高漲,不一會兒就找到了實驗失敗的原因,成功完成了實驗。這種經過失敗或挫折而上得順暢的課,讓學生真正懂得了“失敗是成功之母”的道理。
通過實驗的“失敗”培養(yǎng)了學生探究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且磨練了他們的意志和毅力,促使生成實驗失敗的“錯誤”價值最大化。
三、培養(yǎng)積極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兒童的心靈深處,有一個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究者?!本瓦@一點而言,教師不應該顧忌學生的“失敗”,而應該給予學生自行設計實驗的機會,鼓勵他們大膽嘗試、勇于創(chuàng)新。
教學中,有許多實驗是應該放手讓學生自行設計的,以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如“怎樣比較水的多少”“誰裝的水多”“怎樣比較長短”等實驗。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也許會更多,這時就更需要教師的悉心指導。給學生陳述的機會,引導其明辨是非及原因,增強自信心和責任感。只要我們抱著即使失敗了,對學生也是一種收獲的態(tài)度,學生才敢于創(chuàng)新,才敢于實踐。這樣,我們就能促使生成實驗失敗的“錯誤”價值最大化。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孩子是在錯誤中成長的。因此,面對學生的錯誤,教師不必驚慌失措,而應將其視為成長的良機,因勢利導,促使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當然,我們不能故意讓學生試驗失敗,或者因為要求不嚴導致實驗失敗來進行教育;不是說教師的演示可不做充分準備,失敗了也沒關系。而是一旦實驗過程中發(fā)生了失誤或失敗,就不要輕易放過,捉住這個機會,促使生成實驗失敗的“錯誤”價值最大化,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邁出扎實的一步。
學周刊·中旬刊2015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