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峰
(寬城滿族自治縣冰溝林場,河北 寬城 067600)
森林火災的預防與撲救
張春峰
(寬城滿族自治縣冰溝林場,河北 寬城 067600)
森林資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森林火災是森林的大敵,我國年均發(fā)生森林火災15932次、受害森林面積94.7萬hm2、因災傷亡788人。森林火災是可以預防的,只要宣傳措施到位,防火措施得當,火災撲救及時得法,可以有效的減少火災損失,保護森林資源。本文作者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總結,提出建設有植被隔離帶的方法,即在不砍伐上層林木的情況下,通過修枝打叉提高樹冠高度,清理林下灌木、小喬木和地表枯枝落葉的方法。
森林資源;森林火災;隔離帶;有植被隔離帶;全林火;滾火
森林是以喬木為主體的生物群落。森林被譽為“地球之肺”。森林資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是生物多樣化的基礎,它不僅能夠為人類生產生活提供多種寶貴的木材和原材料等多種物品,更重要的是森林能夠調節(jié)氣候、保持水土、防止或減輕自然災害;還有凈化空氣、消除噪音等功能。
火災是森林的大敵,是毀滅森林資源的第一大災害。森林火災不僅可以使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發(fā)育起來的森林植被毀于一旦,還直接威脅著人類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生存環(huán)境。我國是森林火災較嚴重的國家。據統(tǒng)計,我國年均發(fā)生森林火災15932次、受害森林面積94.7萬hm2、因災傷亡788人。1987年大興安嶺“5.6”特大森林火災燃燒了27個晝夜,過火面積133萬hm2,造成213人死亡,226人受傷,5.6萬多災民無家可歸。森林火災是可以預防的,只要宣傳措施到位,防火措施得當,撲救及時,可以有效的減少火災發(fā)生幾率,減小火災損失,達到保護森林資源的目的。
森林火災發(fā)生的基本要素有3個:即可燃物、氧氣、火源。
(1)可燃物。森林的主要構成是喬木、灌木、草本等植物。年復一年的枯枝落葉積累,形成十分豐富的可燃物,尤其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薪炭用材急劇減少,使森林植被得以休養(yǎng)生息,加上國家不斷加大環(huán)境保護力度,生態(tài)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生態(tài)環(huán)境明顯改善,森林覆蓋率逐年增加,給森林火災的形成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
(2)氧氣。氧氣是燃燒過程必須的成分,阻斷氧氣與可燃物的接觸,是滅火的基本原理。環(huán)境因素影響著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程度,較高的濕度可以阻止可燃物的燃燒,干旱的氣候環(huán)境,使可燃物處于易燃的狀態(tài),刮風可以搬運火源、供氧助燃。干旱多風天氣是火災易發(fā)期。
(3)火源。火源是森林火災的必備條件,火源主要有兩種途徑:①自然火源。是指因雷電、火山噴發(fā)等自然因素形成的火源。一般較少見,寬城縣出現過一起雷電山火,由于撲救及時,加上林地濕度較大,沒有釀成大的災害。②人為火源。是指人為因素形成的火源。人們在日常生產生活過程中,使用火源不慎,是導致森林火災的主要成因。比如燎地邊、燒茬子、燎秸稈、燎柴禾、燒垃圾、熏獾狩獵、上墳燒紙、燃放鞭炮、亂扔煙頭、野外生火取暖熱飯、小孩玩火、故意縱火等等。
根據寬城縣森林公安局防火指揮中心提供的2013年和2014年火情火險的報警次數統(tǒng)計數字表明:每年的10月至翌年5月是森林火災多發(fā)期,火情火警次數是全年的97.4%。(見表1):
表1 2013~2014年各月份火情火警統(tǒng)計
從表1可以看出:寬城縣平均每年發(fā)生火情78.2起,每年的火警高峰在4月份平均發(fā)生火情19起,占全年火情數的24.2%,因為正值清明節(jié)前后,上墳燒紙現象多發(fā),加上正值農忙時節(jié),形成火情發(fā)生高峰期。而3月、10月、11月是小高峰期,因為正值農忙,燒茬子、燎秸稈現象頻出造成。而每年的3~4月是森林火災的高峰期,因天干物燥多風的環(huán)境條件和人們耕種生產中農業(yè)用火多發(fā)的人為條件合在一起,是最易形成較大災害的時段。
森林火災種類不同,給森林帶來的損害也不同,采取的撲救措施也不同。一般有地表火、林冠火、全林火、地下火4類。
(1)地表火?;鹧亓值乇砻媛?,燒毀地被物和枯枝落葉,危害幼樹、灌木、下木、燒傷大樹干基部和下部枝葉。
(2)林冠火?;馃翗涔冢⒀貥涔诼雍蛿U展,能燒焦樹枝和樹干。多發(fā)生于針葉林,對森林的危害極大。
(3)地下火?;鹪诟迟|層或泥炭層中燃燒蔓延。多發(fā)生于地表腐殖質積累深厚的原始森林。
(4)全林火。是指整個林分喬灌草全面燃燒,是危害最大的一種火災形式,多發(fā)生于中幼齡林、喬灌混交林和灌木林。
森林火災應以預防為主。根據寬城縣森林火災發(fā)生的規(guī)律和起火原因,有針對性的開展防火工作,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1加大宣傳力度
利用各種渠道宣傳森林防火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guī),搞好典型案例的通報宣傳,提倡文明祭奠風氣,禁止各種野外用火。
4.2加大防控力度
關鍵時刻集中人力物力死看死守,根據季節(jié)有針對性的布控,清明節(jié)看守墳頭,農忙季巡守地邊,加大對呆傻、聾啞等特殊人群和兒童的管理和監(jiān)控。
4.3搞好防火隔離帶建設,切斷火災蔓延途徑
(1)無植被隔離帶。是在林區(qū)周邊開拓寬40m左右的防火隔離帶,清除地表植被物和易燃物的一種方法。多用于中幼齡林地、灌木林地周邊。還可以依據所處位置分為林內隔離帶和林緣隔離帶兩種類型。
(2)有植被隔離帶。無需砍伐林木,一樣可以達到隔離火焰?zhèn)鞑サ囊环N方法。在冰溝林場多年的實踐中,發(fā)現在林相好的天然闊葉近熟林和成熟林中,由于郁閉度高,林下光照不足,會形成清塘林,即林地灌草稀少,林木自然整枝強烈,在冬季易發(fā)生火災的季節(jié),樹葉脫落,發(fā)生火災時,只有地表植被和枯枝落葉發(fā)生燃燒,形成地表火,對于大的林木幾乎沒有影響。所以,我們在不砍伐上層林木的情況下,通過修枝打杈提高樹冠高度,清理林下灌木、小喬木和地表枯枝落葉的方法,開辟了寬60m的環(huán)山有植被隔離帶,該方法簡便易行,投入少,易維護,不破壞林地環(huán)境,防火效果顯著。也有利用木荷、油茶、楊梅等不易燃的樹種作為隔離帶綠化樹種的做法。
5.1森林火災撲救的原則
①安全第一,確保撲火隊伍人身安全;②打早、打小、打了。
5.2火災撲救的工具
風力滅火機、二號撲火工具、滅火彈、水泵、滅火直升機,等。
5.3火災撲救的組織
首先要及時了解火情火險發(fā)生位置,就近組織專業(yè)、半專業(yè)撲火隊伍前往撲救。然后利用谷歌地球找到著火位置,觀察周邊環(huán)境和地形地貌,了解植被狀況、掌握重點保護目標,研判火災走向,尋找最佳撲火布控路線,科學指揮撲救。
5.4森林火災撲救的方法
火災撲救的方法很多,有人工撲打法、噴水熄滅法、風力滅火法、爆破滅火法、化學滅火法、以火攻火法、隔離帶法等等。根據實際條件,常用的撲火方法有以下幾種。
(1)人工撲打法。利用二號工具或樹枝等物追著火線撲打的一種方法。優(yōu)點是站在已經燃燒過的火場撲打相對較安全,缺點是剛燃燒過的地表溫度較高,容易燙傷,要穿著隔熱性好的專業(yè)防火鞋帽服裝。
(2)風力滅火法。利用風力滅火機滅火的方法。是利用瞬間產生的強風帶走燃燒物周邊的熱量而達到滅火目的的一種方法。也可用風力滅火機在火災前進的方向或需要重點保護的方向吹出一條隔離帶,對地表火阻斷十分有效。
(3)隔離帶法滅火。是最常用最安全最有效的一種滅火方式。根據火場風向、風速、植被狀況等研判火災走向,在最需要保護的方向選擇植被相對稀疏、坡度較為平坦,人員拉動較為便捷的地方,清理灌木雜草和枯枝落葉等易燃物。對林冠火和全林火類型,要先砍伐立木再清理灌草,把高位火降到低位,使林冠火改變?yōu)榈乇砘穑员阌趽浯?。以火攻火法其實就是以可控制的火燒開一條隔離帶用來阻斷無法控制的火災前進的一種方法。
5.5森林火災撲救技巧
火災撲救要掌握上山火追著打,下山火截著打,兩翼往里推著打。在撲打下山火時要嚴防滾火和飛火,避免被滾落山下的火源引燃下部植被形成上山火,危害撲救隊伍安全。避開下風口,以防煙熏火燒。
撲滅明火后,開始清理余火,避免死灰復燃。使用噴水、雪壓、土蓋等方法徹底清除余火。尤其注意撲滅下山火后,位于山上部位的火燒地中的朽根、干樁等容易在根部先行燒斷后脫離地面,滾動到山下,形成新的火源,引燃下部密林,造成再次危害的滾火及因為大風搬運燃燒著的可燃物到遠處的林地后仍在燃燒而引起的新的飛火。
[1]許健康,程蓉蓉,汪樹人.歙縣建設森林防火生物隔離帶的思考[J].安徽農學通報,2012,18(10).
S711
A
1002-3356(2015)06-0001-02
2015-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