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磊
(河北省英烈紀念園,河北 石家莊 050000)
蘇州古典園林平面布局的線性曲折形式研究
滑磊
(河北省英烈紀念園,河北 石家莊 050000)
蘇州古典園林與我國北方皇家園林及歐美園林在風格上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在平面布局上充滿了符合中國古代哲學的曲折,該文對蘇州古典園林平面布局的線性曲折形式和虛實相間的藝術效果進行研究和闡述。
蘇州古典園林;平面布局;線性曲折
蘇州古典園林是江南勝景,同時也堪稱我國傳統(tǒng)園林的經(jīng)典之作,園林中的亭臺樓閣,山石水榭,與我國北方的園林大相徑庭,和西方的規(guī)則對稱風格也完全不同,獨具特色。蘇州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積淀的古城,其所擁有的古典園林,在構建方法上十分契合蘇州城本身的歷史韻味和人文淵源。蘇州古典園林普遍體現(xiàn)出對自然美的推崇和凸顯,這是其沿襲了老子與莊子的“自然觀”并物化的具體體現(xiàn)。蘇州古典園林作品幾乎沒有歐洲園林的長直線條構架,也不存在西方司空見慣的對稱形狀,即使是一扇小小的漏窗,設計者也匠心獨運,將其化解為短直線,使圖案展現(xiàn)得十分柔美。園林中嶙峋的太湖石,則更是與直線和幾何毫無關系,可以說平面布局的線性曲折形式是蘇州古典園林的極大特色。本文將就此進行闡述,來研究曲折多變、虛實相間的藝術效果。
我國在漫長的歷史中積累了豐富的古典園林遺產(chǎn),包括北方的皇家園林,也包括江浙一帶的私家園林。這些園林由于受到時代和文化的影響,在平面布局上各有特色,體現(xiàn)出鮮明的藝術個性,而蘇州的古典園林尤為獨特。在平面布局上,蘇州古典私家園林十分不規(guī)則,就算是面積和體量均十分狹小的園林,也著意凸顯其設計的“柔”性布局。
蘇州古典園林的柔性布局有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淵源,由于園林最初的主人,大部分為一些隱逸的文人,縱情于山水之間,因此更加鐘情于自由開放的園林構圖,不受限于皇家風格壁壘等級森嚴的形式,可以說這些園林的設計風格十分符合園林主人的情懷,希望能夠體現(xiàn)出主人遠離塵世紛擾,親近自然的文化追求。
蘇州園林能夠體現(xiàn)其“柔”性設計的特征,可將其歸納為“精致、變化”。園林的構圖往往十分曲徑通幽。而且,園林不會刻意設置人為的中軸線,只有主人用于會客的廳堂設置在主要的位置,其他的房間和構件則不遵循任何橫平豎直的規(guī)律,以曲折的縱深感為園林增加心理上的深度,在平面上構成了蜿蜒曲折的景致和視覺效果。通過曲折的走廊體現(xiàn)出迂回,通過錯落的飛檐體現(xiàn)出景致的嬗變,而一些山、石、樹、草、澤則完全因地制宜,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
此外,蘇州古典園林由于崇尚自然之美,因此其構圖也出現(xiàn)更多的不規(guī)則特征。園林里的一些構件,包括道路、亭臺、回廊等,完全以自然的狀態(tài)設置,因此十分錯落有致、彎曲迂回,這也是蘇州園林柔性布局的鮮明特征。
這里以蘇州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之一——拙政園(圖1)為例進行闡述和分析。拙政園可以分成東、中、西3個有機組成部分,拙政園的設計造型則充滿了柔美的特征,在建筑的設計上曲折有致、在石的布置上瘦皺漏透、在水體的蜿蜒上彎曲成趣、在路徑的走向上曲徑通幽。圖中顯示出拙政園的整體布局。
圖1 拙政園的整體布局
拙政園的整體布局是內向式的,園中的主體是廳堂,而園中的各類景致設計得非常緊湊錯落,用墻、垣、廊等元素實現(xiàn)了平面的有效隔離,不同結構之間通過小徑進行連接,在路線的設計上則十分曲折,而湖、池、水、岸則均使用了不規(guī)則的線形,再輔以拱橋的分割點綴,使湖面變得十分靈動。
在東園,其設計布局完全以涵清池為中心,沿著池塘的蜿蜒曲折而布設各類景觀,無論是建筑還是游廊以及各種植物,均盡顯其曲折迂回之妙;涵清池則由于五曲橋的存在而分為兩個部分,在涵清池的北邊,是園中著名的蘭雪堂,為了增添其屈曲之美,種植了不少桂、梅、竹等,遮住小徑,越發(fā)增添了神秘與幽深的感覺。而荷花池邊的芙蓉榭則與旁邊的水體融為一體,這些元素交織在一起,交相輝映,彼此形成美學上的呼應效果,完全體現(xiàn)出我國古典的審美。
在東園,充分體現(xiàn)出拙政園設計的精華,此處結合一些小的丘陵島嶼與水體互相形成一種視覺的張力,水岸旖旎,環(huán)石婉轉,水與石之間形成很巧妙的布局。借鑒了古典美學中的借景方法和對景模式,形成了以遠香堂為中心而輻射的不同景觀,而每個景觀間均以曲徑通幽的小徑和回廊進行連接,使其構成一個分布式的整體,在曲線和直線的配比上十分巧妙,很好地突出了園內的景致,且沒有喧賓奪主,而是和諧共處,充分體現(xiàn)出“柔”的曲折效果。
在西園,則突出的是空間的精致和構架的巧妙,由于水體面積小,因此設計時更加突出了“螺絲殼里做道場”的功夫,西園的水體在池面上尤其注重平面的巧妙分割,營造出曲折瑰麗的視覺效果,環(huán)池小徑則迂回曲折;輔以各類植物的掩映,達到了幽深回環(huán)的美學效果。
在蘇州古典園林中,其柔美的效果無處不在,大部分蘇州園林往往從入口便開始了曲折幽深效果的營造,一般會以影壁、假山等遮攔客人的視線,使其難以一窺全貌,只有經(jīng)過不斷地深入探尋,才能漸漸對園林的結構有所了解。
這一點和北方皇家園林形成十分鮮明的對比。在皇家園林,由于皇朝制度的森嚴和等級的不可逾越,往往能夠體現(xiàn)在其園林的風格上,最長用的就是長直線、中軸線以及對稱圖案。這與蘇州園林曲折而自由的風格截然不同,以承德宮為例,該園林在幾何關系上十分對稱,屬于典型的開門見山風格,與蘇州園林的含蓄差異巨大,而且這些園林往往承載著權利和等級的意識形態(tài),所以規(guī)模和面積往往很大。北方皇家園林十分推崇皇權,園林一般包括一座醒目的主體建筑,而且該建筑位于園林正中央,由此主體建筑來統(tǒng)領全局,其余的元素則全部服從該主體建筑并依勢安排。
我國在當前進行的城鎮(zhèn)化進程中,城市建設正在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園林作為一座城市的文化載體,能夠體現(xiàn)出城市的文化與精神面貌,而當前我國的園林設計十分多元化,一些作品繼承了古典園林的精華,另一些作品則借鑒了西方現(xiàn)代園林設計理論。但無論是何種設計理念,均應秉承自身的文化,不能丟失了本身的特色和優(yōu)勢。一些園林作品雖然模仿了蘇州古典園林的“形”,但是卻忽略了其中的“意”,以簡陋的幾何形狀和粗陋設計手法,可以說丟棄了我國古典設計的本質。本文也旨在對此類劣質作品提出警示。
蘇州園林與歐美的古典園林在風格上存在著很大的差別。法國的園林設計與造型主要是基于數(shù)理美學的模式,更加凸顯設計作品的機械美,在線條和對象關系上完全符合幾何理論。而蘇州古典園林則在平面布局上充滿了符合中國古代哲學的曲折,達到了著名的“移步換景”、天人合一的效果。由此可知,蘇州園林完全師法自然,講究對周圍“勢”的借力,煥發(fā)出獨特的“柔曲”、“飄逸”,堪稱我國文化的瑰寶,也對現(xiàn)代園林設計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1]陳念慈.天人合一觀與中國古典建筑、園林美學思想淵源探微[J].東岳論叢,2015,(2).
[2]吳學峰.文人畫對中國古典園林設計藝術思想的影響[J].浙江林學院學報,2014,(2).
[3]周禮.蘇州古典園林結構的審美特征[D].蘇州:蘇州大學,2009.
[4]田先方.二十世紀中國“美學原理”教材研究[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9.
A
1002-3356(2015)06-0001-02
2015-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