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果 孫濤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7-0025-02
張愛玲的成名作《傾城之戀》講述了一個不算愛情的愛情故事,小說中主人公背后的身份確認、追尋指向和傾城之后的某種程度上正常人性的回歸,對這些問題的思索,成為我所思考的焦點。本文正是試圖運用結(jié)構(gòu)主義敘事學的方法,來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
受索緒爾和雅可布遜的二元對立原則影響極大的格雷馬斯力圖按照語言范例來描述敘述的結(jié)構(gòu)。例如黑暗與光明、上與下、男與女等等,正如格雷馬斯所言,“我們感覺到差異,正是由于這種感覺,世界‘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并為我們的目的而存在?!比藗儗@些對立物的感覺構(gòu)成了符號學指示的基本結(jié)構(gòu)的基礎,于是就有了構(gòu)造結(jié)構(gòu)的知覺的最基本公式:A和B的對立等于-A與-B的對立,展開后即為如下的矩形圖:
格雷馬斯把普羅普的七種行為范圍(即:1.反面角色; 2.施與者 ;3.助手;4.被尋者和她的父親;5.送信者;6.英雄; 7.假英雄。)重新調(diào)整,產(chǎn)生了三組二元對立的關(guān)系,即:
1.主體對客體。英雄(主體)和被尋者(客體)劃為一組,構(gòu)成以尋求或希望為主題的故事;
2.送信者對受信者。構(gòu)成“交流”的故事。
上述兩對最基本的范疇就可以構(gòu)成只有兩個最主要角色的平庸的愛情故事
他 主體和送信者
她 客體和受信者
用來分析《傾城之戀》即是
范柳原 主體和送信者
白流蘇 客體和受信者
第三個二元對立關(guān)系是助手與敵手。這對范疇包括普羅普的施與者、助手以及反面角色甚至假英雄,主要起輔助作用。如文本中那場“成就”了流蘇愛情的戰(zhàn)爭、徐太太和白公館白流蘇的家人等,就使這樣一個簡單平庸的故事更復雜化和更具戲劇性。
在分析《傾城之戀》的整體結(jié)構(gòu)之前,首先有必要來整理閱讀一下文本經(jīng)便分析一下有關(guān)白流蘇和范柳原的兩個子故事。通過這兩個故事的結(jié)構(gòu)分析來確定主人公的自身定位與取向,從而有利于對整個故事文本的理解。
通過對《傾城之戀》和《金鎖讓》文本的閱讀,讓我們對文中的主人公的身份指認和人性取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那么這種追尋與自我拯救的道路與結(jié)果又是如何呢?
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傾城之戀》整個文本的敘述結(jié)構(gòu)。
通過對《傾城之戀》和《金鎖讓》兩個子故事的結(jié)構(gòu)分析,我們看到白流蘇和范柳原作為兩個獨立的個體,有著相似的被集體“驅(qū)逐”的背景和孤零漂泊的身份,也有著在一種失落與失望后的自我追尋的拯救與掙扎?!耙粋€哪怕可以用極不像樣的理由解釋的世界也是人們感到熟悉的世界。然而,一旦世界失去幻想與光明,人就會覺得自己是陌路人。他就成為無所依托的流放者,因為他被剝奪了對失去的家鄉(xiāng)的記憶,而且喪失了對未來世界的希望。這種人與他的生活之間的分離,演員與舞臺之間的分離,真正構(gòu)成了荒誕感?!笔坏扔诮^望,在親情與愛情的失望,要么絕望到底陷入一種虛無,要么在將信將疑中重新追尋,從而獲得一種自我的拯救。但同樣有著對親情、愛情追尋與對歸屬感的渴望的兩個人,為什么在這樣一個結(jié)構(gòu)中沒有被劃歸為一類,而是處于一種對立的位置之上呢?這是源于兩個人都太過于心計,愛情本來是兩個傻瓜的游戲(這里“傻瓜”和“游戲”均是褒義),或者愛情從心理學上講是讓人智商下降的事情,但是他們卻把原本美好甜蜜的愛情演變成了兩個人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于是,在這場原本有著共同追尋與相互拯救的愛情故事里,兩人卻一時充當了對立的角色。這個故事的第三個因素便是與范、白個體身份與價值觀念相反的一類,他們看重的更多的是金錢、地位,沒有人情,勾心斗角,如白家的人等等??梢哉f這種家庭和人表現(xiàn)了一種缺乏美好人性的一類,可以稱作“反人”,與此相對立的就是這個結(jié)構(gòu)中的第四個因素,也就是正常美好的人性了。這第四個因素,之所以也和范、白也構(gòu)成一種對立就在于,兩人雖然有著一種對美好人性的追尋,但追尋與拯救的本省就說明主體的身上這種東西的缺失,至少是不完善。因此與完美的人性也同樣形成一種對立和追求。
然而追尋的過程并不平坦,范柳原“我要你懂得我!”的內(nèi)心袒露的人性不過是曇花一現(xiàn),之后又“恢復原狀,又開始他的上等的情調(diào)——頂文雅的一種?!卑琢魈K也同樣給自己穿了一件防范的“外衣”——“這也是逼上梁山。人家跟我耍心眼兒,我不跟人家耍心眼兒,人家還拿我當傻子呢,準得找著我欺侮!”追尋之路眼看又走向歧路,拯救的過程也似乎走向美好人性的反面。作者讓一個類似命運之手提供了一個意外的解決方案——讓一場傾城的戰(zhàn)爭促使兩個追尋的人由一種對立轉(zhuǎn)化成相互偎依?!霸谶@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眱蓚€人重新找到了追尋的愛情,個體孤寂與漂泊的靈魂也暫時得到了安慰,人性中美好的東西得以復蘇和回歸。戰(zhàn)爭剛開始,他們開始相互惦念和對對方著想了:“柳原用另外的一只手托住她的頭,急促地道:‘受了驚嚇罷?別著急,別著急…”“本來昨天就要來接你的,叫不到汽車,公共汽車又擠不上”;到了淺水灣后戰(zhàn)事依然不斷,“隔著棕櫚樹與噴水池子,子彈穿梭般來往。”“炮子兒朝這兒射去,他們便奔到那邊;朝那邊射去,便奔到這邊。到后來一間敞廳打得千瘡百孔,墻也坍了一面,逃無可逃了,只得坐下地來,聽天由命?!薄皠e的她不知道,在那一剎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他。”停戰(zhàn)后的初期,這種相互偎依更是又進一步,兩個人“偶然有一句話,說了一半,對方每每就知道了下文,沒有往下說的必要。”自古人們所追求的“心有靈犀一點通”的美妙感竟在這里重現(xiàn)。當然,這種拯救只是暫時的,雖然“僅僅是那一剎那的徹底地諒解,然而這一剎那夠他們在一起和諧地活個十年八年。”但是,接下來,我們卻看到非戰(zhàn)爭狀態(tài)下的平常的生活,“范柳原現(xiàn)在從來不跟她鬧著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話省下來給旁的女人聽?!?/p>
“胡琴咿咿啞啞來著,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故事的敘述到此結(jié)束,但是生活的故事卻依然在繼續(xù)。漂泊孤寂的個體,在一個荒誕的戰(zhàn)爭后得到暫時的歸依,但個體人性最終的自我拯救之路又在哪里?沒有答案!
(責任編輯 楚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