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富彪等
[摘要] 目的 探討鹽酸替羅非班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效果。 方法 選取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實驗1組及實驗2組,各40例,分別給予不同的治療方法。比較3組PCI術中的梗死相關侵犯血管血流復流情況、心肌標志物檢測情況以及主要心臟不良事件(MACE)發(fā)生情況。 結果 實驗2組的TIMI3、TMPG3所占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和實驗1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2組的血小板活化度和MACE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和實驗1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鹽酸替羅非班在冠心病介入治療中能夠起到積極的治療效果,并且臨床效果與給藥量有關,高劑量應用不但沒有起到治療作用,反而增加出血風險,甚至血小板激活。因此,鹽酸替羅非班適時適量的使用能夠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鹽酸替羅非班;急性心肌梗死;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圍術期
[中圖分類號] R54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5)08(a)-0042-03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內科的危重癥之一,致殘率及死亡率均較高。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血小板黏附、活化、聚集和血栓形成均可堵塞冠狀動脈從而引起AMI[1]。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對AMI具有較為明顯的效果,可顯著降低患者的再梗死率和死亡率[2]。鹽酸替羅非班為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體拮抗劑,本研究旨在探討鹽酸替羅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冠狀動脈介入圍術期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行急診PCI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1組、實驗2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51~78歲,平均(68±7.8)歲。實驗1組中,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齡53~80歲,平均(70±9.5)歲。實驗2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55~76歲,平均(66±5.8)歲。排除標準[3]:①患有嚴重腎病,長期進行血液透析患者;②嚴重腦部疾病如顱內出血史、顱內動靜脈畸形或動脈瘤、顱內腫瘤等;③血小板減少癥、凝血障礙等血小板異?,F象;④先天性心臟功能不全、急性心包炎、心衰等;⑤嚴重高血壓、糖尿病等合并綜合征;⑥近期腸胃出血現象;⑦1年內有手術室、外傷史等。3組的年齡、性別、體重、血壓、血脂、血糖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3組均采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聯(lián)合氯吡格雷進行抗凝及擴冠治療。對照組在冠脈球囊擴張術后給予冠脈內注射10 g/kg替羅非班[遠大醫(yī)藥(中國)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41202],然后行支架置入術。實驗1組于PCI術中及術后48 h給予靜脈注射替羅非班0.3 g/(kg·min)恒量維持。實驗2組于PCI術中起始30 min給予靜脈注射替羅非班,滴注速率為0.4 g/(kg·min),輸注量完后,繼續(xù)以0.1 g/(kg·min)的速率維持36 h滴注。
1.3 觀察指標
比較3組PCI術中的梗死相關侵犯血管血流復流情況、心肌標志物檢測情況以及主要心臟不良事件MASE發(fā)生情況等。
1.4 評價標準
血管TIMI血流分級標準如下。無灌注(0級):未超過閉塞部位的前向血流;滲透而無灌注(1級):有微少通過閉塞處的向前血流,但無法到達閉塞遠端使血管充盈;部分灌注(2級):能通過閉塞并能夠讓遠端血管床充盈,但是向前血流緩慢或延遲;完全灌注(3級):能夠完全通過閉塞并充盈遠端血管,向前血流正常[4]。
TIMI心肌灌注TMPG分級標準如下。0級:無心肌組織灌注;1級:有造影劑緩慢灌注心肌,但不能從微血管排空;2級:造影劑微血管緩慢灌注或延遲;3級:造影劑在微血管能夠灌注正常迅速的清除[5]。
心肌標志物主要檢測血小板活化度,包括CD62P和活化的Ⅱb/Ⅲa復合物(PAC-1)表達情況,采用流失細胞儀測定3組用藥前以及用藥48 h后的血小板活化度情況[6]。
主要心臟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情況主要有死亡、術后出血并發(fā)癥、術后30 d新進心肌梗死、頑固性心肌缺血等情況。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3組TIMI血流分級的比較
實驗1組與實驗2組的TIMI3所占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實驗2組的TIMI3所占比例顯著高于實驗1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2.2 3組TMPG分級的比較
實驗1組與實驗2組的TMPG3所占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實驗2組的TMPG3所占比例顯著高于實驗1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2.3 3組血小板表面活化標志物CD62P、PAC-1水平的比較
3組用藥前的CD62P、PAC-1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2組和實驗1組用藥48 h后的CD62P、PAC-1水平顯著均低于對照組,實驗2組的CD62P、PAC-1水平顯著低于實驗1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2.4 3組MACE發(fā)生率的比較
對照組的MACE發(fā)生率顯著高于實驗2組和實驗1組,實驗2組的MACE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實驗1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4)。
3 討論
冠心病主要包括急性冠脈綜合征和慢性冠心病,致死原因主要有心絞痛和心肌梗死因素,其內在致病機制是血小板激活、黏附以及聚集引起粥樣斑塊破裂,形成動脈血栓,PCI是目前冠心病的有效治療方法之一[7],但是在手術過程中,球囊的擴張或者支架設置可能同樣引起粥樣斑塊的破裂,促發(fā)血小板活化進一步形成血栓,增加閉塞[8],因此抗血小板活化不僅在術前應用,還應該應用于術中及術后,以保持介入手術的效果[9]。
抗血小板活化是治療過程中貫穿始終的重要方法,血小板經過刺激,能通過粘連蛋白和糖蛋白Ⅱb/Ⅲa受體,與相鄰的血小板聚集形成一個整體[10]。鹽酸替羅非班為小分子非肽類酪氨酸衍生物,是糖蛋白Ⅱb/Ⅲa受體的拮抗劑,能夠阻止血小板的粘連、聚集,減少血栓負荷和繼發(fā)的遠端微循環(huán)栓塞,有助于真正恢復冠脈血流和心肌組織灌注[11]。研究顯示,其可以降低急性冠脈綜合征的心血管不良事件[12-15],因此與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合用[16],能夠有效降低術中及術后血栓的形成。
本研究結果顯示,只在術前使用鹽酸替羅非班的對照組各個方面效果均差于在術中及術后持續(xù)累計使用鹽酸替羅非班的實驗組臨床效果。通過實驗1組與實驗2組的比較,可以看出鹽酸替羅非班的不同使用劑量在臨床中的不同效果,隨著鹽酸替羅非班使用劑量的增加,血小板抑制程度不斷增加[17],藥效不斷增強,但是當用藥量累計到一定數量,高的劑量應用不但沒有起到治療作用,反而增加出血風險,甚至血小板激活,乃至血栓形成[18],增加出血風險。
綜上所述,在冠心病介入圍術期中適時適量地聯(lián)合鹽酸替羅非班給藥,能夠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及用藥安全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戴曉萍.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與心血管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效果[J].安徽醫(yī)學,2013,34(8):1145-1147.
[2] 王雪梅,李鵬.鹽酸替羅非班在冠心病治療中的進展[J].醫(yī)學綜述,2009,15(18):2791-2793.
[3] 王靜,顏瓊,王霞,等.鹽酸替羅非班在急診冠狀動脈介入術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11):1036-1037.
[4] 王玉平,丁明霞,趙樹武.冠脈內注射替羅非班對STEMI患者急診PCI術中無復流的療效觀察[J].天津醫(yī)藥,2012, 40(2):159-160.
[5] 張小新,謝睿彬,黃榮道,等.冠狀動脈內注入替羅非班對急診PCI術中無復流現象的臨床療效[J].廣西醫(yī)學,2014,36(2):259-261.
[6] 劉俊明,黃文軍,謝偉,等.替羅非班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度的影響[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10,19(1):60-64.
[7] 高潤霖.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發(fā)展歷程[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5,8(1):1-6.
[8] 顧曉龍,邱健.替羅非班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術后冠脈血流及左心室功能和心血管事件的影響[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7,23(23):3675-3677.
[9] 馮俊巖,周曉軍,王新民,等.鹽酸替羅非班在冠心病治療中的臨床資料分析[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2,23(10):1227-1228.
[10] 劉曉霞,李萌,李學奇.替羅非班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血小板CD40L及血清MMP-9水平的影響[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0,14(8):1209-1211.
[11] 趙玉偉.替羅非班在急性冠脈綜合征圍PCI手術期應用的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28):120-121.
[12] BoersmanE,Harrington RA,MoliternoDJ,et al.Platelet glycoproteinⅡb/Ⅲa inhibitors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 Meta-analysis of all major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s[J].Lancet,2002,359(7):189-198.
[13] Teirstein PS,Kao J,Watkins M,et al.Impact of platelet glycoprotein Ⅱb/Ⅲa inhibition on the paclitaxel-eluting stent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or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or provocable myocardial ischemia (a TAXUS Ⅳ substudy)[J].Am J Cardiol,2010,96(4):500-505.
[14] 楊躍進.楊進剛提高中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水平:從注冊研究到質量提升[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4,16(z2):1-2.
[15] 何培源,楊躍進,喬樹,等.賓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老年患者出血與1年預后的關聯(lián)[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4,16(z1):67-68.
[16] 劉愛芬,柳茵,劉維軍,等.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中應用三聯(lián)抗血小板藥物的近期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療前沿,2008,3(8):36-37.
[17] 楊帆,賴沙毅.冠狀動脈介入術中應用替羅非班血小板聚集率的變化及不良反應觀察[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8, 24(10):1808-1809.
[18] 張孝忠,王紅,張軍,等.不同時期小劑量國產替羅非班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介入治療中的初步應用的療效及安全性[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2,6(5):1117-1120.
(收稿日期:2015-03-26 本文編輯:祁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