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祥蓮
摘 要:小學美術課程作為一門培養(yǎng)學生藝術細胞的課程,對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學生審美觀以及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極其關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小學美術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采用多種方式和途徑,讓小學美術課更具有藝術的魅力。
關鍵詞:小學教育;美術教育;藝術
美術課是一門必修的藝術教育課程,是帶領學生充分領會藝術魅力的重要課程,其對于學生情操的陶冶、智慧的啟迪以及藝術細胞的培養(yǎng)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藝術細胞的重要階段,而小學生也對美術課程具有較為濃厚的興趣,因此,小學美術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一有利契機,善于在美術教學過程中采用各條途徑,讓學生充分領會藝術的魅力,從而為其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诖?,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一、端正觀點,重視美術教育
近些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越來越受到重視。與此相對,新課程標準對教學目的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教育必須立足學生,為每一個學生服務,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诖?,小學美術教育逐漸引起重視。然而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學生及教師普遍將美術課當做副科,教師認為美術課就是讓學生畫畫,而學生認為美術課就是“玩”,這種觀點直接導致了學生對美術知識的認可度過低。然而隨著高素質(zhì)教學的不斷深入,教師和學生應該改變這種不正確的觀念,明確小學美術課程的重要性,明確其對于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同時,教師要樹立在美術課上讓學生充分體會藝術魅力的意識。同時,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發(fā)揮自己的引導作用,立足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藝術的海洋中充分汲取營養(yǎng),保證每一個學生都有接受美術教育的權利。更為重要的是,教師要樹立“魅力教學”和“趣味教學”的意識,想方設法讓學生參與到美術活動中去,讓每一層次的學生都能體會到藝術的魅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善于利用多媒體,使學生直觀感受藝術的魅力
科學技術迅速發(fā)展的今天,多媒體教學成為當前教學過程中不可獲取的重要手段之一。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相比,多媒體教學能夠?qū)⒁曨l、音頻、圖形、圖像等資料整合起來,具有直觀、形象等特征。在小學階段,學生更容易被一些色彩鮮明、富有特色的事物所吸引,而很多藝術品也無法直接呈現(xiàn)在課堂上,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則將二者有效結合,充分吸引了小學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小學生藝術細胞的熏陶。多媒體技術運用得當,對于小學美術課藝術魅力的渲染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一方面要重視課件的制作,在制作過程中要充分結合學生特點和美術課程特點,既要有趣、新穎、直觀、形象,同時也要富有藝術性和知識性。同時,在課堂中教師要巧用投影,既包括投影片,也包括實物的投影,通過這種投影方式,一方面教師可以在教授過程中更具針對性,同時也能更為方便快捷地展示學生的成果,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此外,除了課件的制作外,教師可以在美術課上適當播放音樂,將音樂與美術有效結合起來,在美術課上加以適當、科學運用,將藝術用此種形式帶入課堂。
三、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使學生充分感受藝術的魅力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藝術的魅力,小學美術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首先,教師要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繪畫時能夠充分發(fā)揮其想象力,不給學生設置條條框框,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充分施展其個性的機會,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其次,教師要將美術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要使美術課程具有藝術魅力,教師就應該敢于把學生帶出課堂,走向戶外,將學生帶入大自然以及他們所生活的環(huán)境,尋找生活中的美,在使學生充分感知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美術的海洋中自由翱翔,拓寬眼界;最后,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改變美術就是繪畫的觀點,通過增加美術作品形式,從而使美術課更具藝術魅力。很多小學生對手工制作具有濃厚的興趣,對于低階段的小學生來說,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適當增加手工制作方式。而對于高階段的學生來說,雕刻制作、海報、宣傳畫等則會使他們更加積極和主動。教師要根據(jù)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
四、重視美育,增強藝術魅力
在小學美術教育過程中,為了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藝術的魅力,必須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審美情趣以及審美能力,即要重視學生的美育,從而讓學生感受領域博大精深的美學藝術的魅力所在。一方面,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積極發(fā)掘美術教材中的審美素材,引導學生從教學中發(fā)現(xiàn)美,如,在教學《春天的色彩》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教材中不同顏色的搭配方式,感受不同色彩搭配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實踐活動的組織,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發(fā)現(xiàn)美。如,為了加深學生對“生長”的概念,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栽種植物,引導學生做好觀察筆記,啟發(fā)學生對植物成長的想象力,從而發(fā)現(xiàn)美,陶冶美。
總而言之,小學美術課堂是一個藝術的海洋,其中不乏美的素材,不乏藝術的魅力。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采用多條途徑,帶領學生在藝術的海洋中不斷遨游,從小重視對學生藝術細胞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鄭雯.讓小學美術課更具有藝術的魅力[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1(06).
[2]張俊娥.運用藝術魅力暢敘小學生活:探析小學美術教學有效策略[J].科技展望,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