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冬云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我們發(fā)揮主體能動性,對教材進行選擇、創(chuàng)造、應用。但審視當下的語文教學,輕文本解讀的現(xiàn)象還是很普遍,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搬”──急于看教參中的“教材分析”,用別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研讀;“偏”──不能正確理解和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由于自己把握不住,教學中當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有所偏出時,教師不知所措,不加引導,甚至推波助瀾;“泛”──不把功夫用在吃透課文上,而是漫天里找相關資料,找到之后愛不釋手,這就導致了上課撇開文本,大量補充圖文資料,造成了“泛語文”的偏向。
筆者以為學會解讀文本,需要追求以下幾個方面的和諧統(tǒng)一。
(一)追求教師眼光與學生視角的和諧統(tǒng)一
在解讀文本的時候,如果用成人的眼光讀,會把課文讀得深,如果將自己當作一個兒童,揣摩自己的閱讀過程,會在閱讀的過程中產(chǎn)生許多好奇的問題,沿著這些問題,你會有許多獨到的發(fā)現(xiàn),同時能體察到學生閱讀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需要具備的方法。解讀《負荊請罪》一文時,學生可能對文本中的人物產(chǎn)生愛、憎的情感,如果站在兒童的角度提出問題:“通過學習,你們喜歡課文中的誰,說出你的理由來。”大多數(shù)同學都說喜歡藺相如,也有部分同學喜歡廉頗,并且理由都非常充分。藺相如勇敢機智,愛國,以大局為重;廉頗愛國,知錯就改,作戰(zhàn)勇敢。但我們在讀教材的時候要想到有沒有喜歡趙王的呢?這是兒童的個性化理解。于是出現(xiàn)了下面的教學情景:“老師,我喜歡趙王?!崩蠋熀蛯W生都感到驚訝,發(fā)言的孩子卻振振有詞:“趙王起用藺相如這樣一個小官,說明他有眼力;他不怕秦王,敢去澠池會盟,可以看出他很勇敢,是一位好國王?!睂W生的回答足以說明學生在思考問題時因個性不同,對文本的理解也不一樣。這一小小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說明老師在解讀教材時的讀、問,要從兒童的角度去設計,只有你自己心里清楚了,學生才可能學得明明白白。
另外,我們還要以兒童的眼光關注文本的語言。小學課文中的語言大多都貼近兒童的生活。著名特級教師薛法根說:“文本的語言有三個層次:一是適合兒童現(xiàn)時交流的伙伴式語言,學生能聽懂,也能自由運用表達;二是適合兒童發(fā)展的目標式語言,學生經(jīng)過學習、模仿就能學會的語言;三是適合文學作品的精粹語言,這樣的語言蘊含豐富的思想和語言的表達藝術,具有言語智慧,但需要學生具備足夠的生活積累、知識積累和情感積累,才能逐漸體悟到?!边@著實讓我們明白在解讀教材時,要站在兒童的角度,一些適合學生學習目標的語言,要設計綜合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學習、模仿、運用,轉化為自己的語言。而對于捕捉到的精粹語言(文學語言),則需要教師進行必要的點撥、引導,甚至更多的講解賞析。
(二)追求多元解讀與標準答案的和諧統(tǒng)一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倡導在語文教學中張揚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許多教師在實踐過程中出現(xiàn)了另一種極端——對學生偏離主題的“獨特體驗,個性解讀”聽之任之,不加指正。引導學生解讀教材應注意“多元”與“標準”的和諧統(tǒng)一,堅持“標準”是在“多元”基礎上的標準,“多元”也是有“標準”的多元。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多樣性的基礎上,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對話幫助學生建構意義,而這樣的意義雖因人而異,但應該有不同程度的“標準”的成分,甚至達成一致。
例《三打白骨精》教學片段:一位老師上《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時,讓孩子們說說唐僧、孫悟空和白骨精,你最喜歡誰?孩子們有的說是孫悟空,因為他機智勇敢;也有的說是唐僧,因為他仁慈;還有一名學生說因為白骨精三次騙唐僧,騙不到,可她不灰心,這種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的精神,他十分佩服!此時,另一名學生也幫腔說白骨精還很孝順,把老母親也請過來吃唐僧肉。聽了這樣的解讀,老師立即加以引導:“你說說白骨精為什么要三騙唐僧呀?”學生們知道是因為白骨精想吃唐僧肉。老師接著說:“那干壞事不泄氣,那壞事不就越干越多了!現(xiàn)在你還佩服她嗎?”同學們這才認識到白骨精的“永不放棄”“孝順”,那是建立在犧牲他人的基礎上的,自己的理解是不對的。
教師在張揚孩子個性,實現(xiàn)文本的多元解讀時,不忘對學生價值取向的正確引導。新課標大力提倡對文本的獨特感悟,做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教師要積極保護學生的個性,允許孩子對文本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解讀,不同的感悟。但保護不是庇護,更不是無視,當學生的認知、情感有一定的缺陷、偏差時,教師就得抓住這個教學契機,進行引導,使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因此在實現(xiàn)文本的個性解讀的同時,我們還應注意正確價值觀的引導。
(三)追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
語文教材是一個體系,具體的教材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每篇教材具體反映了怎樣的人文精神,怎樣的工具價值,教師要能吃透教材,客觀地分析教材的特點和優(yōu)勢,從而開展有針對性的、合理、有效的教學活動。如《牛郎織女》,這是一個民間故事,語言通俗,內(nèi)容淺顯。如何解讀呢?可以從民間文學這個角度展開教學。
練習講故事,體驗民間故事的特點。我說:“《牛郎織女》這個故事啊,老師在很小的時候就聽說了。夏天的晚上,在一層樓的樓頂上,我和幾個年齡相仿的孩子一邊乘涼,一邊看星星,一邊聽大一點的孩子給我們猜謎語,唱兒歌,講故事,其中就講到這個故事……”通過這樣形象的描述,仿佛把學生帶到了夏夜的星空下,帶到了舊時的樓頂上,進入了微妙的境界。然后,我引導學生通過把握段落要義、抓住段落關鍵詞等方法來練習講一段故事,并逐步提出了語氣、語速、聲調(diào)等講故事的要求,努力講得聲情并茂,有聲有色。學生的精彩表演使課堂充滿了笑聲和歡樂。
感悟人物形象,挖掘民間故事的特點。我讓學生談一談牛郎、織女、王母分別代表了怎樣的形象,并從課文中找出依據(jù)來說明。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體會民間故事語言的樸素、優(yōu)美,刻畫人物的不同方法等特點。應該說,教學已進入一個較高層次的閱讀平臺。
拓展延伸,點亮民間文學的“心燈”。我請學生們想一想,議一議:為什么老百姓會編出這樣一個故事。最后,我設計兩項作業(yè):1.畫一畫“天河”“牛郎星”“織女星”,并通過多種途徑來證實; 2.搜集幾個你喜歡的民間故事,講給同學聽。
(四)追求課前預設與動態(tài)生成的和諧統(tǒng)一
葉瀾指出:“一個真正關注人的發(fā)展的教學設計,會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提供條件;會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僅是認知的)和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的保證;會促使課堂中多向、多種類型信息交流的產(chǎn)生和對及時反饋提出要求?!笨梢?,課前預設要為動態(tài)生成而設計,使教學盡可能地在預設之內(nèi)生成,在一般情況下,做到教學目標基本不變,教學內(nèi)容基本不變,教學重點基本不變,教學策略基本不變,教學流程基本不變。同時,必須認識到,課堂又是復雜的,老師在預設時,不可能窮盡也不必窮盡課堂的可能的變化,要憑借教育智慧在教學機智中生成。有的時候,預設目標可以在生成中隨機升降,教學重點可以在生成中調(diào)整,探究主題可以在生成中適時替換,教學的流程可以在生成中即時變奏。
另外,我們還需要處理好主體信息和多元信息之間的關系。一是文本的信息,有主體信息也有多元信息,表達文章主旨的信息是主體信息,其他的文化因素是多元信息。二是課堂的信息,圍繞文本主旨解讀的信息是主體信息,用各自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jīng)驗去豐富解讀是多元信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佛雷特?!薄肮鹄滋亍本褪侵黧w信息,“一千個”就是多元信息。在引導學生深入文本的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學生抓住“哈佛雷特”,然后才是個性化的理解和體驗,假如熱衷于“一千個”,學生的基本的語文能力——概括能力將不能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
當我們學會解讀文本時,才會勇于面對課堂生成的挑戰(zhàn);當我們學會解讀文本時,才會成為平等者中的首席。所以,讓我們學會解讀文本,夯實自身解讀文本的功底,回歸語文教學的應有品位。
作者簡介:江蘇省南京市長江路小學教科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