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垓下之圍》的悲劇美及其生成藝術(shù)

2015-09-10 07:22郭新明
考試周刊 2015年10期

郭新明

摘 要: 《垓下之圍》中項羽的悲劇帶給讀者三種美學(xué)感受:悲哀、悲壯、悲憤。這三種感受是該文悲劇美的三種具體表現(xiàn)形態(tài)。司馬遷主要采用三種手法營造這種悲劇美感:著意突出項羽的美好人性和人格魅力,再把他撕毀;著力描繪項羽垓下之圍時的困境和抗爭,突出英雄末路之悲;注重記述項羽英雄末路時的語言細節(jié),突出大勢已去、人之將死的悲情。

關(guān)鍵詞: 《垓下之圍》 悲劇美 生成藝術(shù)

《垓下之圍》是長達五年(前206年—前202年)的劉項之爭的大結(jié)局,主要寫了三個場景:霸王別姬、東城快戰(zhàn)、自刎烏江。整個場面寫得氣壯山河、悲涼凄愴。

濃烈深沉的悲劇美是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對此,已有學(xué)者關(guān)注過,如彭新有從英雄事業(yè)的幻滅,男人情感的剝奪,性格的悖論悲劇,人格悲劇,歷史悲劇等五個方面對垓下之圍時項羽形象的悲劇性進行了賞析[1](p51-53)。張?zhí)毂摹稄摹篡蛳轮畤悼错椨鸬谋椤芬晃陌秧椨鸬谋楦爬椤捌咔橹保河腥藧鄄坏谩獝矍橹?;有時緩不得——民情之悲;有謀使不得——軍情之悲;有路回不得——鄉(xiāng)情之悲;有友幫不得——友情之悲;有尸保不得——亡情之悲;有因悟不得——敗情之悲[2](p92)。這兩篇文章對《垓下之圍》的悲劇性的分析是全面的,也非常深刻。但筆者認為,該文的悲劇性結(jié)局帶給讀者的三種美學(xué)感受:悲哀、悲壯、悲憤不容忽視,這三種感受是《垓下之圍》悲劇美的三種具體表現(xiàn)形態(tài)。

首先,文章自始至終充滿悲哀的氛圍,讓人唏噓嘆息、感慨落淚。

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的場景中,項羽這樣一個西楚霸王、蓋世英雄竟然落到了戰(zhàn)無計、妃難保,只能以淚與自己的愛妃訣別的地步,一曲“虞兮之歌”和“泣數(shù)行下”的細節(jié)表現(xiàn)了項羽對虞姬的難舍和對眼前處境的無奈,空有一身本領(lǐng),滿腔氣概,卻無力回天,場面蒼涼悲壯,清代吳見思對于司馬遷的這種寫法評價很高,他說:“一腔悲憤,萬種低回。地厚天高,托身無所,寫英雄失路之悲。至此極也!”

此外,東城快戰(zhàn)中,項羽迷路失道后被騙,那種再次被圍之悲;所率將士從數(shù)十萬之眾減少到八百余人,再到百余人,28騎、26騎的大勢將傾之悲;烏江自刎中慷慨赴死,不忍茍且偷生的陳詞之悲,無不讓人悲嘆同情,與之共鳴。

其次,東城快戰(zhàn)、烏江自刎的悲壯場景讓人驚嘆,不由得讓讀者對項羽這位英雄肅然起敬。朱光潛在談到悲劇藝術(shù)時說:“悲劇情感區(qū)別純粹的悲哀,因為它具有純粹的悲哀缺乏的鼓舞人心的振奮力量。”[3](p218)又特別強調(diào)說:“悲劇化悲痛為歡樂,把悲觀主義本身變成一種昂揚的生命力感?!盵3](p219)《垓下之圍》中這兩個場景正是把上面所講的悲哀氛圍變成一種昂揚的生命力,一股鼓舞人心的振奮力量。東城快戰(zhàn)中,項羽用僅剩的二十八騎面對漢數(shù)千追兵,依然能處亂不驚、指揮若定,“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并實現(xiàn)自己的諾言,潰圍、斬將、刈旗如囊中取物,其中項羽一呼,漢軍披靡;一叱,人馬俱驚的細節(jié)更能體現(xiàn)項羽勇冠三軍、力挫群雄、勇猛無敵的英姿,淋漓盡致地彰顯了西楚霸王之氣。自刎烏江的戰(zhàn)斗場面非常壯觀:“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zhàn)。獨籍所殺漢軍數(shù)百人。項王身亦被十余創(chuàng),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椡跄嗽唬骸崧劃h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豹殮h軍數(shù)百人的舉動,身被十余創(chuàng)的處境,慷慨贈頭的豪邁,動人心魄,悲壯氣氛蕩氣回腸。

讀此篇文章,我們在獲得悲哀、悲壯之感的同時,悲憤的感情時時伴隨著我們。四面楚歌、霸王訣別虞姬時,一曲“虞兮之歌”的悲憤之詞讓我們感受到這位末路英雄內(nèi)心涌動的不平之氣,宋代學(xué)者朱熹評說:“慷慨激烈,有千載不平之余憤?!睎|城快戰(zhàn)、烏江自刎時,項羽反復(fù)重復(fù):“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天之亡我,我何渡為!”這是項羽對命運的反抗,也是項羽對上天的絕望控訴,對人生理想無法實現(xiàn)的不甘心。但從項羽反復(fù)重復(fù)的“天之亡我”這句話中,我們又悲憤其“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至死不悟的過失。最后,與項羽重情重義、以德報怨、慷慨贈頭舉動相對的,他的一個投降了劉邦的老部下呂馬童,不僅向王翳當面指認了他,而且與其他漢軍將領(lǐng)蹂踐、爭奪項王的尸體,竟至于相互殘殺,此卑鄙惡劣之舉令人悲、令人憤。

以上就是《垓下之圍》悲劇美的三種具體表現(xiàn)形態(tài)。不管怎么說,此文中的悲劇氛圍有著震撼人心的力量,讓人為之動容、為之驚嘆。那么,這樣一種悲劇震撼力、悲劇美感,司馬遷又是怎樣營造的呢?

第一,著意突出項羽的美好人性和人格魅力,再把他撕毀,是這篇文章悲劇美的第一個來源。

對悲劇,魯迅曾下過這樣一個定義:所謂悲劇,就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4](p187)。這個定義強調(diào)的是人生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的毀滅,才算悲劇?!钝蛳轮畤分械捻椨鹫沁@樣,他的很多美德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處亂不驚、勇猛無敵,又柔情似水、知恥重義,這樣一位英雄不應(yīng)該死也不會死,讀者也不忍心看到他死,但是最終死了,這給讀者帶來不少缺憾和惋惜,因此產(chǎn)生了悲劇美感。正如朱光潛所說:“悲劇主人公正是在他最終遭受失敗死去的時候,最能顯出他的偉大和崇高,于是在我們的悲痛之中,突然涌起一陣熱烈的贊美之情,突然為心靈的偉大而感到榮耀?!盵3](p269)李澤厚說:“我們因目睹失敗而同情、而哀憐,但同時感到被摧殘者的正義、勇敢而激起自己奮發(fā)興起?!盵5](p218)這兩段話從心理學(xué)角度揭示了悲劇人物被毀滅帶來的悲劇美體驗。

第二,著力描繪項羽垓下之圍時的困境和抗爭,突出英雄末路之悲,是這篇文章悲劇美的第二個來源。

斯馬特指出:“如果災(zāi)難落在一個懦弱的人頭上,逆來順受地接受了苦難,那就不是真正的悲劇,只有當他表現(xiàn)了堅毅和斗爭的時候,才有真正的悲劇……悲劇全在于對災(zāi)難的反抗,陷入命運羅網(wǎng)中的悲劇人物奮力掙扎,拼命想沖破越來越緊的羅網(wǎng)的包圍而逃奔,即使他的努力不能成功,但心中總有一種反抗?!盵3](p333)《垓下之圍》中項羽陷入四面楚歌的重重包圍中,盡管他也哀嘆:“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并不斷抱怨“天之亡我”,但他的抗爭卻始終沒有停止過。與虞姬訣別之后,他率領(lǐng)八百騎兵深夜突圍,成功后,在后有追兵的情況下迷失道,又因田父的謊言,所率百余人陷入大澤中,被再次包圍。到達東城,雖只剩下二十八騎,但他依然指揮若定,“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突圍,無奈兵力懸殊,“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fù)圍之”,突圍失敗。即使在自刎烏江前的最后一刻,他也沒有停止反抗:“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zhàn)。獨籍所殺漢軍數(shù)百人。項王身亦被十余創(chuàng)。”

朱光潛指出:“悲劇總是有災(zāi)難的反抗,沒有對災(zāi)難的反抗,也就沒有悲劇,悲劇人物的反抗總是失敗?!盵3](p171)項羽面對苦難與不幸時表現(xiàn)出來的抗爭精神,既令人悲傷難過,又令人精神振奮。如果怯懦、屈從、缺乏抗爭性,悲劇的藝術(shù)效果就必然大大削弱。

第三,注重記述項羽英雄末路時的語言細節(jié),突出大勢已去、人之將死的悲情,是這篇文章悲劇美的第三個來源。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其言也哀。司馬遷非常注重項羽人生最后關(guān)頭的言語描寫,如霸王別姬的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東城快戰(zhàn),烏江自刎時,項羽反復(fù)重復(fù):“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天之亡我,我何渡為!”還有面對烏江亭長的苦口勸說他的慷慨陳詞,這些語言讓人聽來無不感慨萬千、引起共鳴。

朱斌在《悲劇藝術(shù)效果的生成》一文中說:“……真正的悲劇藝術(shù)效果:既令人悲傷,又令人振奮,既給人痛感,又給人快感,從而使人們化悲痛為力量,獲得靈魂的凈化、精神的提升,以及超常的審美愉悅。”[6](p39)《垓下之圍》中項羽的悲劇效果正是如此。

參考文獻:

[1]彭新有.失路英雄慷慨悲歌——司馬遷垓下之圍項羽形象悲劇性賞析[J].德宏師范高等??茖W(xué)校學(xué)報,2010(4).

[2]張?zhí)毂?從《垓下之圍》看項羽的悲情[J].語文教學(xué)與研究,2006(3).

[3]朱光潛.悲劇心理學(xué)[M].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5.

[4]魯迅.墳·再論雷峰塔的倒掉[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1.

[5]李澤厚.美學(xué)論集[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

[6]朱斌.悲劇藝術(shù)效果的生成[J].寫作,2014(1).

马山县| 武安市| 长乐市| 仁化县| 汉寿县| 双辽市| 同江市| 麻阳| 焦作市| 桃园市| 泰宁县| 越西县| 萝北县| 新安县| 苗栗市| 和林格尔县| 日土县| 库尔勒市| 崇仁县| 罗山县| 焦作市| 宜都市| 广丰县| 夏津县| 长汀县| 辽阳市| 昔阳县| 明水县| 伊宁市| 洱源县| 古田县| 东乡族自治县| 永昌县| 资阳市| 内乡县| 台东市| 南平市| 邻水| 大新县| 霍州市| 神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