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榮
開篇先請老師們來做兩道題。請不要誤以為這是中考題或高考題。這的的確確是我縣小學三年級期末統(tǒng)考中的語文試題。
一、基礎知識積累與運用。
5.聯(lián)系上下文的意思寫出成語(每個空只填一個)(6分)
田野十分遼闊, 。直到那蔥綠的平原的盡頭,也看不到任何其他的樹木。只有這兩株遠遠分隔著的樹, 地佇立在田野中。它們的樹枝 ,仿佛是些用來丈量這曠野的奇怪的標尺。
二、課外閱讀。請認真閱讀下面的短文,然后按要求做題。(20分)
美麗的南沙群島
傳說仙女下凡時,在遼闊的南中國海上撒下了一串串晶瑩的珍珠,這就是美麗的南沙群島。
南沙群島位于祖國的最南端,二百多座島嶼、礁盤星羅棋布。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美麗的南沙群島》全文,只是把第一自然段分成了兩個自然段。略)
1.上文第二、三、四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請分別概括出來。(9分)
2.文章開頭從一個傳說寫起,你認為這樣寫好不好?為什么?(5分)
3.請聯(lián)系上下文說一說,你讀了下面句子的感受。(6分)
①茫茫南沙,匯入了祖先搏擊風浪的汗水;片片島嶼,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煙火。
②碧波浩渺的南沙海域,連浪濤都是美的,每一個浪頭都托起潔白的浪花,一團團,一簇簇,仿佛是歡迎的人群在揮舞著花束。
不查資料你能作出正確答案嗎?你是不是感到有些匪夷所思?如果再查一查短文的出處,可能你會更加匪夷所思。
第一段文字出自保加利亞作家埃林·彼林的散文《孤獨的樹》的第三自然段(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10課《幸福是什么》也是他的作品,是一篇童話)。原文是:
“田野十分遼闊,直到那蔥綠的平原的盡頭,也看不到任何其他的樹木,只有這兩株遠遠分隔著的樹,形影相依地佇立在田野中間。它們的枝丫縱橫交錯,仿佛是些用來丈量這曠野的奇怪的標尺。”
《孤獨的樹》敘述了兩棵樹由樹籽長成大樹的過程,意境深遠,文筆優(yōu)雅而抒情。對成年讀者來說是美文。對三年級的學生而言卻晦澀難懂,更不用說斷章取義,只選取其中的兩句話了。第一個空“一望無際”,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能夠填上。后面的“形影相依”“縱橫交錯”就“老虎吃天無從下口”了。因為剛上三年級的孩子,既不知道“佇立”“丈量”“標尺”是什么意思,更不知道四字詞語和成語有多大的區(qū)別,老師又不允許空著不做,就只好亂填了。
第二題所選的閱讀材料《美麗的南沙群島》是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的第二篇課文。按理說三年級上學期他們學過了《美麗的小興安嶺》,似乎選文很適合學生課外閱讀。但《美麗的南沙群島》是一篇講讀課文,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用兩節(jié)課的時間才能完成。現(xiàn)在拿給三年級上學期的學生來讀,僅文中大量的四字詞語學生獨立朗讀、理解起來都相對困難,何況在短短的幾十分鐘考試時間里理解全文,完成習題,閱讀障礙可想而知。
再來看看閱讀材料下試題的難度。第2小題“文章開頭從一個傳說寫起,你認為這樣寫好不好?為什么?”題目要求很明確,就是分析文章的寫作方法。剛上三年級的學生能分析出什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中年段的閱讀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睂Ω吣甓蔚囊蟛攀牵骸霸陂喿x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弊尩投蔚膶W生做高段的試題,他們怎能做得出來呢?
第3小題“請聯(lián)系上下文說一說,你讀了下面句子的感受”:“ 茫茫南沙,匯入了祖先搏擊風浪的汗水;片片島嶼,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煙火”“碧波浩渺的南沙海域,連浪濤都是美的,每一個浪頭都托起潔白的浪花,一團團,一簇簇,仿佛是歡迎的人群在揮舞著花束”。文中恐怕沒有比這兩個句子更難理解的語句了?!安珦麸L浪”“生息繁衍”“ 碧波浩渺”這三個四字詞語的意思,三年級的孩子僅靠聯(lián)系上下文是很難弄明白的。字詞障礙掃不清,理解內(nèi)容難上加難。一般來說,要想說出句子的含義或讀了句子后的感受,就必須做到熟讀全文、理解內(nèi)容并有深層次的感悟。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在考試規(guī)定的時間里,學生連文章內(nèi)容都讀不明白,還怎么能回答出讀后的感受呢?
或許,歲月的流逝讓出題老師淡忘了自己的童年。百分試卷,這兩個題就占了26分。遇到這樣的試題,學生的成績可想而知。
客觀地說,小學語文書面考試作為檢測學生語文學習成果的評價方式之一,其命題方向與方式直接關系著考試作用的發(fā)揮,一定程度上具備教學導向的作用?!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為了“考察學生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程度,檢驗和改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但這樣的命題又能考察出什么呢?僅僅就是為了難倒學生嗎?
一份質(zhì)量比較高的語文試卷,應該是既客觀地反映出一個階段學生語文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讓學生能夠看到自己本階段語文學習的主要成績,知道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又要能夠體現(xiàn)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學的基本理念,對教師的教學起到正確的導向作用,使得答題的過程成為學生進一步與文本進行對話的過程,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建議教師在命題時盡量做到以下幾點,切莫再讓試題為難了孩子。
1.根據(jù)學生的年段特點、認知水平和閱讀實際,精心選擇適合學生的閱讀材料,在考查學生閱讀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的同時,讓學生感悟語文的魅力,享受學習語文的樂趣。
2.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為根據(jù),命題內(nèi)容要充分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按照課標規(guī)定的小學生應該達到的各學段、各年級學習水平進行命題,既不超標也不降低要求。
3.突出本冊教材和學段教學目標,體現(xiàn)過程與結果兼顧、三維目標整合、課內(nèi)外結合的思想。面向全體,突出能力,關注差異,體現(xiàn)基礎,增加趣味性。題量適合,難度適中,引領教學導向:注重積累運用,注重學習方法習得,注重閱讀能力培養(yǎng),注重大語文學習。
(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黃山實驗小學 256200)